APP下载

从问入手激发求知

2009-03-10严文潮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刻度倒数教师

严文潮

质疑问难是创新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索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从“疑”到发展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让学生敢问

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进步、知识丰富,才能对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有不凡的作为。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教师要从情入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哪怕问得“离谱”,也要认真对待。其次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出示趣题:“小红今年10岁,小红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红的妈妈今年几岁?”这时学生们就讨论开了,一般情况下,过8个生日,就是8岁,可小红10岁了,妈妈怎么可能8岁呢?学生疑窦顿生,情绪高涨。这时,老师接着说:“你们知道小红的妈妈几岁吗?学了这一课,同学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揭示课题。因此,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便会敢想敢问,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里。在同等条件下,还可以让学生竞争,比试谁提的问题多、质量高,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

二、教学生会问

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教给质疑方法。

1、预习生疑。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例如,在教学“倒数”这一节时,教师说让学生看课本后自己来说这一节有哪些知识?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倒数的定义是什么?②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③1的倒数是什么?④零有没有倒数?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预习时,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想知道人民币谁发明的?人民币上画的图案表示什么意义?1元等于几角?为什么耍分成硬币和纸币?虽然一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这些知识特别注意听。

2、学中质疑。在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究,变老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老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为什么要有一个中心点等等。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时把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点摆在课堂上,能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3、总结质疑。学生能在课后总结时质疑,这才是学生动真心、吐真情、真正活读书的表现。如学生在学完了“角的分类”之后,会质疑“185°的角是什么角?”。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可能会提出:1.25×12-1.25×8可以简便为1.25×(12-8)吗?乘法分配律在除法中也同样适用吗?11÷0.25-10—0 25会不会等于(11-10)÷0.25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持赞赏的态度,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三、让学生在问中提升

我们在让学生质疑时,不要只留在理解教材的表面现象上,还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教师不但要给予适当赞扬肯定,还要及时引导,使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学生计算:30÷34+6÷51这道题,学生按照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发现30÷34得数是一个循环小数,无法求出准确值,形成解题障碍,诱发问题的产生,推动了学生进一步地观察、思考,使学生提出: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算,既简便又准确,富有创造性。同时,教师要讲究释疑的方式,做到学生自己能释疑绝不相帮;对于学生有潜力释疑的,要组织他们积极讨论、争辩,翻书阅读,查找资料……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抛回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建构内化新知。

总之,教师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合理指导学生,让学生会自行探究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思考问题,动手操作研究问题,用创造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追问中理解掌握新知。

猜你喜欢

刻度倒数教师
剪彩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测量三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