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审美情节模式

2009-03-08吴兆凤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9期
关键词:帕罗莎翁圆形

吴兆凤

摘要:从审美角度分析莎翁传奇剧的情节模式,并借鉴U形的圣经叙述结构,认为圆形情节模式不仅反映了莎翁传奇剧对圣经中失而复得的复乐园叙述模式的模仿,并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以和谐圆满为特征的、充满正义与宽恕精神的道德理想主义的追求。关键词:传奇剧;审美情节模式;圆形方式;U形叙述结构;和谐;圆满;道德理想主义ブ型挤掷嗪牛篒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4502おつ壳肮赜谏士比亚传奇剧的情节模式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莎翁传奇剧采用周而复始的圆形方式(王忠祥,2005),但是对这一圆形情节模式的内涵分析不够深入;另一种认为莎翁的戏剧呈现出U形的圣经叙述结构,即乐园 — 犯罪 — 受难 — 忏悔 — 得救(肖四新,2005),但是这种叙述结构模式不能从美学的角度解释莎翁传奇剧的情节模式。因此,笔者试图借鉴U形叙述结构,挖掘圆形叙述模式的内涵,以探索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审美情节模式。1圆形模式的本质:展现和谐之美ス畔@敖美的自然形态分为和谐之美与崇高之美。和谐美属于优美,毕达哥拉斯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是“和谐”;崇高美则属于壮美,美在奇险、壮丽(曹利华,1992)。李枝盛认为“美在和谐”可以确认为伊丽莎白时期的美学理想,同时也可以推断出“美在和谐”就是莎士比亚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莎翁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概括,虽然他认为莎翁的悲剧美学思想与其说是“和谐”,不如说是“崇高”(李枝盛,1998)。王木春认为莎翁喜剧艺术的大团圆场景为和谐,是莎翁艺术圆镜关照的结晶,而莎翁悲剧艺术则善于表现哲学之方,赞美人文主义的方正,谴责封建主义的邪恶(王木春,1999)。王忠祥认为莎士比亚在晚期创作的传奇剧有其突出的特色,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凸现了“谐美”剧情,由混乱分裂到和平统一,由冷色变亮色,由悲情转喜悦;戏剧情节结构一般采用周而复始的、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圆形”方式(王忠祥,2005)。综合各家论点,本文认为莎翁的传奇剧虽然也展现了中期悲剧中人性的种种邪恶,但是,邪恶并没有战胜正义:如在《伯利克里斯》中国王安泰欧克斯父女纵欲,终遭天谴,总督夫人戴欧奈萨因为嫉恨玛丽娜的美貌赛过自己的女儿,蓄意杀人虽然未遂,但一家人还是被城民激于义愤烧死;在《辛伯林》中,辛伯林作为君主与家长专制而暴虐,王后阴险奸诈,其子克洛顿邪恶狂妄,波塞摩斯妒忌轻信,结果辛伯林被罗马军队俘虏,克洛顿逞强好勇,招致杀身之祸,王后丧子之后则发疯而亡;在《冬天的故事》中西西里亚国王利昂蒂斯对妻子赫米温妮与好友波利克西尼斯无端猜疑与嫉妒,并且对妻子进行疯狂报复,结果失去了子嗣;在《暴风雨》中对于安东尼奥对王位的贪婪和那不勒斯国王阿龙索对利益的追逐,普洛斯帕罗兴起暴风雨,直接给安东尼奥与阿龙索等人适当的惩罚。更重要的是,四部戏剧都以气氛和谐的大团圆为结局,并在下一代美好姻缘的缔结中落下帷幕,如伯利克里斯找回了妻子和女儿,玛丽娜与总督利西米克斯结婚;辛伯林一家团圆,伊摩琴与波塞摩斯的婚姻得到认可;利昂蒂斯重新找回妻女,一家团聚,女儿潘狄塔与故友波利克西尼斯之子弗洛利泽则喜结秦晋之好;普洛斯帕罗重新获得王位,女儿米兰达与阿龙索之子飞蝶南共结连理。总之,莎翁的传奇剧遵循了一个完满的圆形情节模式,这一模式展现了莎翁创作晚期追求的和谐之美,虽然他对黑暗现实的暴露并没有停止,但一代戏剧伟人思索的是如何超越现实的罪恶与黑暗,为人类探索一条光明而美好的前途。2圆形模式的内涵:模仿失而复得的复乐园模式ジダ吃诜治觥毒稍肌分械摹妒渴记》时认为,《士师记》记叙了希伯来人反复背叛与回归的神话情节,并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系列传统部落英雄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大致组成了一个U形的叙述结构,即背叛之后落入灾难与奴役,随后是忏悔,最后通过解救又上升到开始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整部圣经的叙述结构都是遵循着乐园—犯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U形叙述结构模式展开的。从整体上看,圣经是部“神圣的喜剧”,是由无数个阶段性的悲剧组成的大喜剧。在创世之初,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后来因为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失去了乐园,于是有了之后希伯来人受难的历史与故事,最后,人类经过忏悔,又在“启示录”中重新获得了乐园,即复乐园(肖四新,2005)。 莎翁传奇剧的圆形模式实际上有效地模仿了这种失而复得的复乐园叙述模式。首先,四部戏剧都有一个伊甸园般的美好开端:在《伯利克里斯》中,伯利克里斯本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君王,女儿玛丽娜在塔索斯总督府快乐地度过了14年;在《辛伯林》中,不列颠国王辛伯林本来和女儿伊摩琴,养子波塞摩斯幸福地生活在宫廷里;在《冬天的故事》中,利昂蒂斯与波西米亚国王波力克西尼斯本来情同手足,王后赫米温妮贤慧贞洁,王子玛米利阿斯身体健康;在《暴风雨》中米兰公爵普洛斯帕罗醉心于魔法研究,同女儿愉快地生活在米兰,其弟安东尼奥代为治理国家。其次,由于人性之恶,犯罪事件爆发,坏人当道,好人受难,失去了快乐的伊甸园,戏剧情节向着圆形的左下方发展:伯利克里斯求婚不成,被荒淫无耻的国王安泰欧克斯追杀,只得逃离国土,女儿玛丽娜后来遭到养母戴欧奈萨的暗算,被海盗解救,但又被其卖到妓院;辛伯林的王后乃伊摩琴的继母,本来盘算儿子克洛顿能够娶她,阴谋失败后便鼓动唇舌,让辛伯林放逐了伊摩琴自己选择的丈夫波塞摩斯,同时秘制毒药企图害死父女二人,以篡夺王位;利昂蒂斯见妻子赫米温妮成功地劝说好友波利克西尼斯继续留下来游玩,猜忌之心顿起,认为二人行为不端,甚至断定王后尚在腹中的胎儿都是波利克西尼斯的孩子,于是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首先派大臣卡米洛谋杀波利克西尼斯(但被其放走),然后将王后打入监牢,孩子早产后就被下令烧死(但被抱到波西米亚,为一位牧羊人所拾),紧接着又对王后进行审判,当王子伤心而亡的噩耗传来,王后当场昏厥过去,他才如梦方醒,为了惩罚国王,侍女宝丽娜谎称王后已经去世;安东尼奥见兄长普洛斯帕罗完全不理朝政,便生野心,因为急于揽权,竟以进贡称臣为诱饵,联合那不勒斯国王阿龙索驱逐了普洛斯帕罗父女。再次,由于莎翁坚信天道公理的存在,认定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戏剧情节向着圆形的右上方发展:伯利克里斯成功地躲过了追杀,并依靠自己的才智与勇气娶得潘塔波利斯国王的女儿载伊萨,但在回国的途中,载伊萨生产,产下女儿玛丽娜后昏死过去,为了平息风暴,被水手强迫装在箱子里扔到大海中,后来女儿玛丽娜虽然被卖入妓院,但坚持用道德说教来感化嫖客,并说服老鸨同意她用唱歌、纺织、舞蹈等其它方式教授学徒谋生;当伊摩琴被丈夫波塞摩斯误解后,其仆皮萨尼欧一面鼓励伊摩琴去罗马寻找他,一面向克洛顿谎称二人准备在米尔弗港会面,同时给波塞摩斯寄去一块血手帕,声称伊摩琴已经奉命被除掉,后者悔恨不已,当辛伯林被罗马军队俘虏后,他协助白雷里阿斯和两位素未谋面的王子救回了辛伯林,克洛顿则听信皮萨尼欧的谎言,穿上波塞摩斯的衣服,企图在米尔弗港先杀死波塞摩斯,然后奸污伊摩琴,反而在威尔士白雷里阿斯的洞窟前由于出言不逊被伊摩琴失散多年的哥哥王子吉地利阿斯杀死,王后则在得到儿子克洛顿的死讯后坦陈自己的阴谋并发疯而亡;利昂蒂斯在王子和王后相继去世后,命令将他们合葬,每天以泪凭吊,忏悔自己的过失,后来热情款待前来投靠的波西米亚王子和王妃潘狄塔;普洛斯帕罗在利用暴风雨惩罚、审判、宽恕仇敌的同时,又安排了一段女儿米兰达和飞蝶南的金玉良缘。

最后,圆形模式中的终点与起点汇合,戏剧情节以美满的大团圆场景结束:伯利克里斯一家团聚,辛伯林找回了儿女,利昂蒂斯重见妻女,普洛斯帕罗则重获王位和家园。3圆形模式的实质:追求道德理想主义プ莨凵翁在传奇剧中所使用的圆形情节模式,戏剧情节的推动是由诸多巧合与神秘的“他性”—天意、神谕、奇迹、魔法等:如在《伯利克里斯》中,伯利克里斯在得知女儿殒身的噩耗后恰巧经过玛丽娜所在的米提利尼岛,又恰巧引起该岛总督利西米克斯的关注,从而父女得以有机会相认,另外,又是戴安娜女神在梦中的神谕引领他寻回妻子;在《辛伯林》中,波塞摩斯在狱中梦见父母兄长的鬼魂向朱庇特控诉,后者在他胸前留下一道预言般的牒简,而牒简中的预言立即全部得到验证;在《冬天的故事》中,潘狄塔恰巧被王子弗洛利泽爱上,而波西米亚国王波利克西尼斯恰好又变得非常地专制暴虐,强烈反对二者的结合,遂导致二人逃往西西里亚,小货郎欧陶克里斯恰好听见潘狄塔养父牧羊人与哥哥的谈话,为利所趋,把他们也带到西西里亚,利昂蒂斯一家才因此得以团圆;在《暴风雨》中米兰达和飞蝶南恰好爱慕对方,而且米兰公爵普洛斯帕罗恰好有魔法相助才成功地惩罚并审判了仇敌。诸多巧合与神秘的“他性”因素说明莎翁的传奇剧非常牵强地捏合了一个戏剧之圆,这种圆形戏剧情节模式表明莎翁力图向观众传达他的处世思想,即面对人性的邪恶,只有依靠坚强、忍耐、宽恕、仁慈与博爱等自由意志与积极向上的精神,人才能化解自己面临的厄运并战胜人性的邪恶。伯利克里斯和女儿玛丽娜及妻子载伊萨是坚强,善于忍耐并积极向上的;伊摩琴在被丈夫否定的同时仍然坚定地踏上了寻夫之路;王后赫米温妮坚强隐忍十六年,终于重见天日;普洛斯帕罗独居荒岛十二载,惩罚仇敌的同时又仁慈地宽恕了他们。这些人物体现了强大的自由意志和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主要来源于基督教中有益的养分。在留恋世俗的同时不放弃超越,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仍然以人为出发点,莎士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既重视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借鉴了基督教的神秘性、超越性以及其他基督教的文化意象。他所继承的是基督教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面,即人应该运用基督教所教导的坚强、忍耐、宽恕、仁慈等道德力量来为人处世,而抛弃了基督教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一面,即抛弃了对上帝本体论信仰,否认原罪、禁欲与基督救赎等学说,这就是莎士比亚道德理想主义所传达的主要精神。莎士比亚的道德理想主义旨在用基督教的理性与道德实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圆形的戏剧情节模式既揭露了人性之恶,又利用其道德理想主义为世人指明了超越人性之恶的途径。另外,从审美角度而言,圆形的戏剧情节模式表现了一代戏剧伟人在创作晚期所追求的和谐之美,这种和谐之美寄予着莎翁对后世无限美好的祝愿与深切的希望。参考文献[1]@曹利华.美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137,16.[2]@李枝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管窥莎士比亚悲剧之美学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8,(5).[3]@王化学.论莎士比亚传奇剧的道德理想主义 [J].齐鲁艺苑,1993,(2).[4]@王木春.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哲学根源 [J].安徽大学学报,1999,(3).

猜你喜欢

帕罗莎翁圆形
加拿大滑雪名将摘金,抗癌斗士逆风飞扬
帕罗特只争朝夕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 要贪官还钱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