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09-03-08王为民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渗透阅读教学

王为民

摘要: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在情境欣赏中渗透;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在词语品析中渗透:在人物评价中渗透;在情理探究中渗透;在随机拓展中渗透。

关键词:阅读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口号,把保护环境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事业,应该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因此,把环保教育列人学校教育的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语文作为思想性、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起环境保护教育的任务。为此,需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将语言的训练与环保教育的渗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练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接受环保知识、环保道德的感染和影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一、在情境欣赏中渗透

语文教材涉及自然风光的课文很多,它们有的描写日月星辰的神奇,有的描写奇山大川的壮丽,有的展示田园村寨的玲珑,有的描绘花草树木的秀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图片展示画面,以影视活化画面,以想象构筑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如阅读《过故人庄》一诗可以这样引导:1、借助生活,想象画面。“同学们。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是很美的,如果你到了诗中所描述的村庄,会看到什么画面呢?”引导学生借助对影视和课外书中青山绿树的记忆表象,想象“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的美景。2、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青山绿树村庄”,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受故人庄的田园之美。3、借助课文还原画面。引导阅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具体理解故人庄之美,以“你看到这画面,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人其境、感其情,从而理解故人庄之美,感受作者之情。4、借助想象,创造画面。以“我来到故人庄上”为题,引导想象描述自己在故人庄上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创造画面,叙谈感受。这样引导,就能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切感受故人庄的美丽,以激发学生对绿树、青山的热爱。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的许多课文情境交融,反复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指导学生欣赏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词句,并用赞扬和喜爱的语气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感情。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河畔的金柳,油油的青荇、榆阴下的潭,带给学生一个浪漫美妙的康桥美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进入文章的情景,体会大自然无尽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可以引导他们:如要让这样的美景常在,就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有意识的保护环境,不然我们就难以领略到这样的美景。

三、在词语品析中渗透

不少课文以简明准确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对景物进行描述,阐述了自然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为我们提供了环保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个结合点。教学中我们可捕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析,在理解语言内容、领悟语言技巧的同时让学生理解环境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的联系,以使其受到环保教育。如《草原》有这样一段描写:“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对此,可以这样引导品味重点词句:1、读一读,了解特点。让学生默读片段,画出写景色特点的词(可爱、清鲜、明朗、一碧千里、并不茫茫)。2、填一填,理解关系。引导填空:所以那里的天比别出的更可爱,是因为(),所以那里的天空明朗,是因为();所以那里的空气清新,是因为();所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3、读一读,领悟情理。抓住上述关联句,引导谈关系、悟事理,以明白“天空可爱——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之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之间的关系。这就将语言理解、思维训练、环保教育有机地融在了一体。

四、在人物评价中渗透

有些课文直接写出了人们在环境中的所作所为,他们有的是环保卫士,有的是环境的危害者。在阅读中,可引导评价人物,激浊扬善,有机渗透环保教育。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几句:“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阅读中可以这样设问:1、农民何以这样做?你觉得这样做怎么样?以引导理解农民对鸟的喜爱:2、句中有两个鸟的天堂个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以引导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的乐园。之所以说这里是鸟的乐园,是因为:第一,榕树又高又大,枝繁叶茂。是鸟的天堂,第二,农民心地善良,爱鸟护鸟,是鸟的天堂,第三。鸟儿各色各样,又多又欢,是鸟的乐园。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对农民的赞扬,对鸟的赞叹。

五、在情理探究中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写景课文,蕴含着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保护环境就是人类自我保护,破坏环境就是人类自我惩罚的道理。可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同时探究环保与人类间的关系,进行情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阅读《蛇与庄稼》一文,可在内容的梳理中理清下列关系:1、发洪水—淹死蛇—老鼠成灾—庄稼歉收。2、放蛇于庄稼地—老鼠减少—庄稼丰收。3、吐痰—污染—生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进行句式训练。这样就在语言内容理解、语言关系的探究中使学生懂得了保护蛇就是保护庄稼,防吐痰就能促进人类健康。使环保教育得到了渗透。

六、在随机拓展中渗透

语文教材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环保教育内容,但其广度还适应不了环保教育的需要。为此,可因文章而异,补充拓展,或引进相关的视听材料,或引进相关的新闻报道,或介绍相关的环保知识,或引入相应的课外阅读,或安排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如阅读《蛇与庄稼》一文,可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环保教育的拓展: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一些有关环保知识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以拓展有关知识。进行模仿练习。在课文阅读中,让学生根据“蛇捕老鼠,老鼠就不能糟蹋庄稼,庄稼就能获得好收成。所以蛇是庄稼的好朋友”的句式,依据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模仿句式练习。课文阅读后,让学生以某种“益虫”或“益鸟”的角色给人类写一封信,以叙谈自己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讲述自己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提出自己的希望。这样拓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有助于环保知识的渗透,以提高环保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渗透阅读教学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