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斯洛需要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09-03-07罗泽如张海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马斯洛职业生涯辅导员

罗泽如 张海江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要提高工作的效果,必须了解和针对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在研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模型。了解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不仅包括早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还包括晚年提出的超越性需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组成,类似于金字塔形排列,最底层是生理需要,然后依次是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括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当代大学生可以说衣食无忧,国家的奖、勤、助、贷政策也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但在生理需要中,性心理需要是特殊的生理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代社会人们谈婚论嫁的年龄远远晚于性生理成熟的年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而他们具有强烈的性意识。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中的性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累压抑,如果不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加以释放、宣泄和升华,人就会产生烦躁情绪,进而产生焦虑,影响健康的学习生活。“力必多”可以以直接的方式加以宣泄,如谈恋爱,参加晚会、舞会等,也可以以间接方式,如参加体育比赛,积极健身,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等加以升华。否则大学生就会将郁闷和烦躁投入虚拟世界加以宣泄,这也是大学校园里网络成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大学生性心理需要不要谈虎色变,应该积极加以引导,教育他们如何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如何获得优秀的学业成就来提升自我,如何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凸现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品位和个人修养,而不要在空虚无聊中寻求所谓情感慰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高校辅导员带领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维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如保持生命、财产、职业、心理的安全,是出于免于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安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绪波动。大学生中的安全需要问题主要是对学业成绩能否合格的担忧和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职业安全焦虑。高校辅导员对学生适当进行学业成绩和就业形势等忧患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适当的焦虑能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他们好好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拓展综合素质。但是过度的安全焦虑也会带来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平时很努力,但是学习方法不当,考试“挂科”严重,这对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辅导员需要和他们耐心交谈,降低他们的安全焦虑,并帮助他们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在课程学习方面多帮助他们。不少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对于他们正常的水平发挥十分不利,也需要加以疏导。过分的就业焦虑往往导致学生心情灰暗、失眠,甚至对前途丧失信心,这在贫困学生身上体现得较为严重。需要辅导员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当代大学生毕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先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然后再谋求发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减轻少数学生过度的职业安全焦虑。

3,爱和归属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非寄宿生,进入大学以后,4~6人同住一个宿舍。由于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再加上他们原来是家庭的中心,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不能换位思考,彼此间缺乏包容,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人际冲突的案例不胜枚举。再加上大学生的经济条件迥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我感觉优越,而贫困生可能自卑敏感。高校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宿舍里的人际交往障碍,这是一个固定而狭小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如果出现交往不良情况,学生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惹不起也躲不起”,心理压力很大,会对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酿成悲剧,“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辅导员要利用班会,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善于换位思考。对于已经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则要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原理加以疏导,严重的需要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治疗。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三种角色功能的统一体,学生期望辅导员能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为提高工作效果,辅导员在保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满足了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

4,尊重的需要

尊重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良好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拥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反之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人的尊重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合理使用赏识教育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处理表扬和批评的关系上主张以下三原则:先表扬后批评;表扬多于批评;批评之后一定要有表扬。通过表扬肯定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获得较好的自我体验,再通过批评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两个自我发生冲突,从而促进缺点的改正。任何情况下辅导员必须清楚:批评不是为了贬低。如果批评导致了学生的自我评价降低,不仅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在后进生转化问题上好比中医治病,对自我评价较高的同学,可以直接采用批评的方法,直接针对“病灶”“下药”;对于自我评价较低的同学,先要“固本培元”,发现学生优点,通过表扬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自我评价提高了,“正气”就会上升,“病邪”自然慢慢消退。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从字面上容易被误解为自我中心主义,马斯洛一再告诫世人不要产生这种误解。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之后,往往还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无社会价值。前四个层次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缺少了人会感到不幸福,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成长性需要。满足了缺失性需要的人可以避免不幸福,但是人会感到精神上的迷茫,只有满足了自我实现需

要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因此,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职业生涯的安全感;第二个层次是职业生涯的胜任感;第三个层次是职业生涯的价值感。职业生涯的安全感是满足职业安全需要的,可以在毕业后2~3年时间内实现;职业生涯的胜任感是满足爱和归属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可以计划在大约毕业后3-10年内实现;职业生涯的价值感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需要整个职业生命甚至更长时间的付出。

二、超越性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之后在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理论把人的需要看成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和行为的关系。但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之后也受到了很多质疑:人的需要真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发展的吗?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一大批杰出人物自己已经丰衣足食了,却要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这些本能需要都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自我牺牲?人类社会的一大心理现象即精神信仰现象也是需要层次理论难以解释的。因此马斯洛将研究兴趣投向了古老的东方,“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伦理文化给了他很大的启示。晚年马斯洛修正了需要层次论,提出超越性需要理论。具有超越性需要的人特别关注存在的基本价值,如真理、自由、完善、美、善良、正义、公平、人类未来等方面。马斯洛认为,这种超越性需要与其他基本需要一样,具有“类本能”的性质。所谓“类本能”,是指人类的基本需要既有与本能相似的一面,又有与本能不同的一面。“Instinctoid”(类本能的)这个词,是马斯洛自己造的,由“Instruct”后面加上后缀“old”构成。“oid”的含义是“类似的”“相象的”“稍弱的”等。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类本能的,它们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它们的满足与表现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需要的层次越高,与先天遗传的联系越弱,对于后天环境的依赖越大。超越性需要在一般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对人类中的杰出分子而言,这种超越性需要更加强烈,普通人在他们的感召下也会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如革命战争年代,千百万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推翻旧世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当然这种超越性需要也可能被独裁者或邪教势力引向反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青年阶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超越性需要十分迫切。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满足学生迫切的精神需要。反之,如果缺少这种教育,学生就会出现信仰危机,感到生活茫然,精神萎靡,缺乏动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超越性需要可能转化成对宗教迷信的浓厚兴趣,也可能为国内外极端势力所利用,埋下敌视社会的种子,造成社会危机。因此,高校辅导员有义务根据时代特点,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优秀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超越性心理需要。

猜你喜欢

马斯洛职业生涯辅导员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