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协会在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2009-03-07尹丽艳

网络与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公共产品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

尹丽艳

摘要: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增强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公共产品,即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来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可是由谁来提供这种公共产品呢?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本文对于这个问题应用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效率分析,并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公共产品;科技创新

1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伴随着世界上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国有机会成为新的世界装备制造业中心。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太差,这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与世界上其他装备制造业巨头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企业生产能力和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进行整合,促进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的信息交流,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公共产品服务。并且由第三部门来提供。第三部门,亦称非营利性组织,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组织或部门,而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的第三部门之一就是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

2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我们设计这样一种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它由某个机构来提供,这个机构的组建者可能是政府、行业协会或是企业。通过不断收集企业对科技产品创新的需求信息,同时关注科研部门的科研活动动态与新的科技成果这类供给信息,既促成双方合作进行新科技的研发,又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做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明显特征。

首先,这种服务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这项服务由政府来提供的话,因为政府的运行成本由全体社会成员分担,只要政府生产出这种服务,它就一定得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这种服务。若是由行业协会来提供这种产品,则情形是相同的,只不过这个“集体”的范围小一些,是成员企业的集合而已。

第二,这种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因为一旦信息咨询服务被生产出来,由于信息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和广泛受益性,多一个企业来消费这种服务不会减少其他企业对这种服务的消费,同时也使得所搜集信息中大部分对某个企业无用的信息在其他企业那里能够得到应用。由此可见其边际成本为零。

第三步,这种服务的收益具有非排他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最起码从合理成本的角度来看是如此的)。因为假设一个企业并没有分担这项服务的成本,因此被这项服务排除在外,而这项服务又确实能提供对它有用的信息,那么把这个企业排除在此项服务之外,就很可能使它丧失了一次科技创新的机会,而没有提高这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或产品附加值,由此使社会丧失了获取巨大收益的机会,这就是把这个企业排除在外的机会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项服务具有非排他性。

3不同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效率分析

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最佳供给模型假设存在一个万能的计划者,他知道每个人为了消费公共产品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然后把这些价格反馈到总计划中,计算出整个经济的各种公共产品的组合。在仅有公共产品和少数消费者的经济中,每个个体承担生产公共产品所需成本的份额可能相当大。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个人为公共产品承担的成本减少许多,以致他即使不出资,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不致减少。对于公共产品来说,个体数目较多,个体扭曲偏好的动机比人数较少时强。

现在分析一个政府政策。假设政府决定组建一个部门为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信息中介服务。组建的新部门的一切费用由企业负担。假定企业以年产值的一定比例P为该部门上缴费用,来承担该部门运营成本。而政府面对的企业有两类,一类对该部门提供服务的偏好很大,如装备制造业,另一类对该部门提供的服务的偏好比较小,如服装业。

政府最初的设想是根据两部分偏好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类企业的P值,确定公共产品的供给量Q*,Q*定下来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曲线确定P1、P 20对于偏好大的那类企业,P大些,对于偏好小的那类企业,P小些。此时,公共产品的供给达到了帕雷托最优。

但事实上,D1类中的企业可能会有这样的考虑,即,由于公共产品的成本由大量的企业负担,而自己所承担的份额是很小的,所以自己的决策不会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有影响。于是,如果自己隐藏自己的偏好,将自己伪装成D2类的企业,则自己在享受相同水平的公共产品水平条件下,自己承担的成本减少了,即由原来的P1降到P20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需求曲线D1就发生偏转,成为D1,而总的需求曲线D也发生偏转,成为D′,此时该部门愿意提供的公共产品水平为Q′,降低了Q的供给水平,偏离了真实情况下的最优结果,造成了三角形ABC的效率浪费。而在极限情况下,可能所有的企业都隐藏自己的真实偏好,假装自己对该部门提供的科技咨询服务不感兴趣,以为会有其他企业负担该公共产品的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此时总的需求线就成为过零点的垂线,与S交于P轴,此时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为零,意味着政府此项计划根本无法实施。

在这种尝试失败后,政府决定不再顾及企业的偏好区分,对所有企业确定相同的P轴,此时的情形如图2。

假定政府决定公共产品的供应水平为Q*,而两类企业将要分担的成本严在P1、P2之间。此时政府服务为C点,则对于D1类企业来说,由于供给水平不足而产生的效率损失面积为DCE,而对于D2类企业来说,由于该公共产品供给水品高于其需求而产生了浪费,相应的效率损失面积为ABC。

由上面的分析可见,由政府来提供一种公共产品,要么面临无法实施的尴尬境况,要么就会存在效率浪费问题。

如果政府改变策略,把这个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供给职能交给行业协会来进行。假设:①行业协会确实能准确地反映成员企业的偏好,并诚实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公共产品;②行业协会数目足够多,能提供足够多样化的公共产品供应水平;③企业能自

由地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适合的行业协会并加入。

如图3,其中D1、D2分别是两类企业的需求曲线,S为该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D1、D2类企业分别加入两个不同的行业协会,此时,这两个行业协会根据所服务的这类企业的需求曲线来定出不同的P1、P2和提供不同水平的公共产品Q1,Q2此时经济达到了帕雷托最优,不存在效率浪费的问题。

由图3我们发现,两个行业协会如果提供同质的公共产品的话,那么D2类企业的行业协会所提供的低水平的公共产品是对D1类企业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重复投资,造成了资源浪费。这说明如果两个行业协会提供同质的公共产品的话,仍会产生效率损失,但事实上它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往往不是完全同质的,因为企业在选择自己要加入的行业协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要分担的成本与公共产品供应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同时也要考虑这种公共产品的品种组合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企业的选择是综合这两种考虑后作出最优的组合的决策。由于与政府相比,行业协会更接近会员企业,更加了解会员企业的效用与需求;同时,不同企业可以对不同品种、不同数量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对行业协会施加影响,以用多样化的公共产品组合来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可见,能供给更加多样性公共产品也是由行业协会比政府更有优势的地方。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现有生产能力与科研能力进行整合又是重中之重,所以有必要在生产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建立一个媒介,来提供科技信息咨询这种公共产品,而由行业协会提供这种产品显然在效率上优于政府。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发挥由行业协会来分配公共产品的效率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行业协会确实能准确地反映成员企业的偏好,并诚实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公共产品。使得由行业协会来提供科技信息咨询这类公共产品更有效率。

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的另一必要条件是,行业协会数目足够多,能提供足够多样化的公共产品组合与供应水平。这就要求政府应当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行业协会,不要对行业协会的组建加太多诸如地域、行业、数量等这类不利于诱发竞争机制的限制,打破现在行业协会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垄断地位,使不同的行业协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市场选择合适的行业协会来为不同的目标企业提供公共产品。

发挥行业协会的第三条必要条件是企业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适合的行业协会并加入。健全装备制造业行业内各个企业的产权制度,使各个企业能真正成为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产生明确的偏好,自发建立行业协会,选择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协会创新,以更好地为自己提供公共产品。而且也只有在企业有了对公共产品的明确偏好后,行业协会才会根据这种需求来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

猜你喜欢

公共产品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
公共产品消费视角下边缘地旅游剥夺及其应对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