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改变“慢腾腾”

2009-03-06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杂事橡皮题目

西子姐姐,我今年10岁,上四年级。是那种做事特慢的人,每天功课都要拖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完成,简直要把爸爸妈妈气疯了。班里其他同学,有的在学校就能把作业做完,还有的至少也能做掉大半,而我就是快不了,真把人愁死了!怎么办啊?

发愁的人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都用“慢”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比如,是“分心”才写得慢,而不是真的速度慢。不信,你先按姐姐下面的方法做个速度测试吧。

速度测定法

请家人、同学或者自己用时钟或者手表,记录单位时间里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比如:

5分钟里,我能写______字;

写10个字,我用了______分钟;

做一道题目,我花了______分钟;

抄完一段课文,我用了______分钟;

半个小时里,我做了______道题目;

…………

这样一计算,结果肯定令你大吃一惊:我能写得这么快啊,其实做完全部的作业最多也就1个半小时了,每天晚上8点之前应该就能做完。

找到“慢”的真正原因

既然不是速度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作业如此耗时呢?如果可能,可以请父母将自己的作业过程拍摄或者记录下来,你就会吃惊地发现:原来那么多时间都没有在写作业,而是在发呆、玩橡皮、不断上厕所、喝水,等等。换句话说,“慢”的真正原因不是自己的速度,而是自己干了太多别的事情。犹如本来走直线可以到的地方,你偏偏走了太多弯路,当然时间就长了。因此,不要把自己的问题简单归咎于为“慢”,你真正要改变的是减少做其他杂事。

自我限定法

问自己,半个小时不吃零食行吗?半个小时内不随意走动,是不是可能呢?半个小时不离开作业本,能行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坚持做,杂事自然少了,而作业也就快了。当然,最初可以请父母帮忙记录,看自己每天作业中有几次做杂事,然后鼓励自己“明天要再少一点”。记住,和父母约定,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记录而不要干涉。

少说“慢”

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动。比如,说自己是“老虎”时的感觉和说自己是“老鼠”时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同样,如果你总是说自己慢,不慢也要慢了。所以,要少说“慢”,多说自己好话——“我可以快”、“只要我连续写,我就能快”、“只要我不走来走去,就能快”、“只要我不玩橡皮,就能快”,等等。

猜你喜欢

杂事橡皮题目
老店铺杂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收了
叶公好龙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追根求源
亦新亦旧:《日本杂事诗》中的“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