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贫富分化问题分析

2009-03-06柴聚隆张智亮李明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

柴聚隆 张 晖 张智亮 李明红

提要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分化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贫富分化;分析;对策

基金项目:省部共建“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06STS04)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但是,我国当前却极其明显地出现了与共同富裕相对立的现象,即贫富分化。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从一个收入分配平等度比较高的国家,转为世界上40个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基尼系数为0.4)的国家之一。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贫富分化现象,如何制止和消除这一现象,以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已成为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何竹康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只重视部分人先富,不善于用先富带动共富,甚至不注意解决大多数人奔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由于缺乏有力的调节,致使社会财富大量流入少数投机者的手中,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这种初露端倪的两极分化现象完全离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需要警惕和克服的。

一、现阶段的贫富分化

当前的经济领域,没有比贫富分化的社会问题更令人关注了,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已经形成了贫富阶层的明显分化,收入分化存在明显的群体特征。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来说,低于0.3属于收入过分均等,高于0.40属于差距过大,超过0.45则属极度不平等,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我国改革开放前,除城乡差距外,无论是城市居民内部还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都不是很大。至九十年代末,我国城乡合计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左右。事实上,0.45的基尼系数,仍可能低估了实际的收入差距水平。随着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一个富裕阶层已经形成。如,1994上半年人均月收入103元以下的城镇居民有2,000万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占全国人口不到3%的高收入户的存款总额高达2,932亿元,占全国城乡居民存款总额的28%,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等6部委联合进行的城镇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占总调查户8.74%的富裕家庭拥有60%的金融资产。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20%高收入户存款占农户总存款额的比重也高达55%,还有几千万的人尚未解决温饱;在城镇,据1999年多部委完成的入户调查结果,人均月收入的支出不足100元的家庭数占总家庭样本灵敏的比例则超过6%。1999年20%低收入户中,实际收入较上年降低的比例均超过70%,一些城市则超过90%,一些农村调查也显示出类似特点。显然,“两极化”基础上的差距扩大与收入普遍提高基础上的差距扩大有着非常不同的含义。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表现为个体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分化,还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并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和部门差距等几个方面。其中,问题最大的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统计数据比较显示,我国目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几乎所有国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二、贫富分化的原因

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的现象及矛盾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如果说还没有完全为社会所不可承受,但至少已经到了不可承受的边缘。

1、这是市场改革化效应,其结果应当是人们可以普遍认同的收入差距。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规律本身就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力。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更快、更强的财富积累和裂变效应,使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更加明显。

2、历史和传统体制形成的竞争初始条件差异是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尽管依靠市场竞争形成差距是合理的,但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现有的竞争格局是以历史和传统体制形成的、非常不平衡的经济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状况等为基点的,竞争存在明显的初始条件差异。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各种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致使无论是经济发展差距还是居民收入差距,事实上从一开始就被大致确定了。

3、不公平竞争及非法和腐败因素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不平等竞争的表现很多,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一些个别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群体或个人则不能,最终形成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从现实的情况看,影响平等竞争的因素很多,核心问题是改革不到位,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行政权力”因素严重干扰甚至直接限制市场作用,且很多都是以“合法”方式进行的,或者说在目前体制与政策体系下并不能充分证明其“非法”。

4、再分配能力不足,难以对分配差距形成有效调节。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进行转移支付等手段实施再分配,是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但从现实情况看,有关手段及功能严重不足:首先是对高收入调节不力。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收入监控的基本能力,税制及征收、处罚手段也相当无力,致使高收入群体的“逃税”或“避税”现象极为普遍。其次是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尽管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及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但投入严重不足,管理和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相当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

三、对策

1、增加就业,完善企业工资制度,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增加就业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有效途径。促进就业的措施有:(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馆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2)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并采取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3)增加就业信息服务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供转业或再就业培训,消除失业与职位空缺共存的现象,推动行业、职业、专业间的人力资源分布和收入均等化。(4)运用税收、补贴等政策工具,鼓励自主创业。另外,还要逐步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保证职工在初次分配中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

2、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也是目前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收入低下问题至关重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可采取如下措施:(1)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结构性调整,提高农村自身发展能力;(2)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且以此来解决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3)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业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鼓励和引导农业专业性人才进入农村就业和进入农村基层领导岗位服务农业;(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使农民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5)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6)改革户籍制度,取消现存的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3、强化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杠杆和调节作用。通过强化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杠杆和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业保障制度。要素参与分配,指的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它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但这还没有完成收入分配的全过程,还要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社会保障体制等机制实现二次分配即再分配。如实行扶贫优惠税率、进一步加大“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力度,开征遗产税,实行(综合)累进税率、失业保障、支持下岗失业者投资和社会福利等再分配机制加以适当调节,让富人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支持下岗失业者投资和社会福利等再分配机制加以适当调节,让富人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公共品),从富人那里抽较多的税来补贴贫困者,但同时不可过分强调最终收入的均等,不能过分地以牺牲效率的办法来换取平等。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其实在对穷人征税,200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人中,占有80%财富的那部分富人(占20%)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不到个人所得税收入的20%。政府应该尽早有效开征遗产税和财产转让税,加大对穷人和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发挥税收和财政再分配机制的作用。大力推行货币电子化,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使用信用卡。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的,有利于反腐败,有利于所得税等各种税目的征收,有利于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维护,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4、加强法制建设,限制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等,用法律制度来保证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契约关系。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对侵吞公共财产、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从事黄、赌、黑和贪污腐败等非法牟利行为,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手段,有力遏制非法暴富。

四、结论

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切实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宏观调控,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转型中的法制和体制,就能够扼制和克服贫富分化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及其负面影响,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1,2,4.中国石油管道兰成渝输油分公司;3.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耿志宏.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影响及对策探析[J].探索与研究,2005,20(6):43-47.

[2]耿改智.关于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7(9):78-79.

[3]陈南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4,10(6):24-27.

[4]刘国荣.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2,24(3):36-39.

[5]张成保.中国贫富分化现象分析[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3,13(4):55-62.

[6]王丽丽.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分析与调控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4-5.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