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生命

2009-03-05李志欣

江西教育A 2009年2期
关键词:耳顺境界孔子

李志欣

翻开陶继新老师的新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开始拜读本书的第三部分:孔子的精神境界。“如果说孔子的人生经历异常曲折的话,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则是一座辉煌灿烂的殿堂。他有常人都有的喜怒哀乐,更有常人所欠缺的君子人格。他逝世已将近两千五百年,可他的思想与精神在中国大地甚至世界范围一直流传不衰。这就是伟大思想和高贵精神的永恒性。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常常油然而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 … ”

读了陶老师对孔子精神的这段评述,我思绪万千,孔子当了一辈子老师,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他的思想形成了中国的思维,得以让中国文明持续发展,中国历史绵绵不断,甚至在影响着世界,我们今天不得不提高认识,不得不认真学习研究和追随他的思想、精神和行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除十五岁到三十这十五年的变化外,此后每十年的生命都是一层层往上走的。孔子从三岁随着母亲颜征过着十分贫寒的生活,但他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几乎无所不学。正是从小的文化积蓄,使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生命自觉。他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礼的真谛,也就是说已经有了立身之本。到了四十岁,已成为智者。其生命又跃到了另一个高的层面。孔子五十知天命,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有了心灵相契的感知。六十岁时,他周游列国,受了很大挫折,可以说,这种挫折对其心灵是一种巨大的冲撞,也正是在这种冲撞中,孔子具备了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也有了容纳各种声音和不同待遇的心态,走进了“耳顺”的境界。七十岁时,孔子走上了生命的最高层次,进入了“道法自然”的境界。

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不断飞跃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在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

我们也如孔子一样,干着教师的职业,从小也在学校里学习,积蓄文化。到了二十几岁或三十岁左右走上教坛。应该说,今后的生命应像孔子一样,一层一层往上攀升,但是,却有很多老师就在这关键的阶段,过早地产生职业倦怠,过着简单的铃起而作、铃落而息的生活,把生命定格在每天单调一致的工作上,慢慢地失去创造的激情,大多是运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来从事现在和将来的教学,很少去想继续读书、思考,充实并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自觉追寻自己的生命成长。就这样,四十岁在不知不觉中临近,这时所谓的“智”只是一些零散的飘渺的经验,心里有而嘴里说不出,因为他没有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没有再向其他人学习,知识与文化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也就是说,其生命没有达到孔子“不惑”的境界,于是,你会到处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老了,快退休了,你们年轻人好好干吧”。或曰:“我的思想赶不上你们年轻人了,思维迟钝了,该干后勤工作了。”这就是一些老师的所谓“不惑”。

就这样,在三十岁时,没有立身之本,就浑浑噩噩地步入了四十岁,生命在此阶段是断流的。到了五十岁,便会感叹生命的急促,就开始熬日子等待退休。这时,会时常出现懊悔人生,感叹社会不公,出现一些心理不平衡的表现,看这些人,衰老得很快,甚至不少人得了这病那病。因为他们并没有达到孔子的“知天命”的境界,没有领悟出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更不用说“六十而耳顺” 和“七十而从心所欲”了。

陶继新老师在三十岁时就喊出为六十岁做准备的壮语,可谓渗透了孔子的人生真谛。如今,陶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仍如同年轻人一般,精神矍铄地学习着、思考着,这就是流动的生命,不断飞跃的生命。

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们,当如陶老师等仁人志士,不断努力,力争实现自己生命的流动与飞跃,这样,自然就会达到孔子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知识富有、身体健康、思想超脱、精神高贵的教师。这是学生之幸事,是自己之幸事,也是国家之幸事。◆(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

猜你喜欢

耳顺境界孔子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孩提之痛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何谓耳顺?
耳顺与随喜
品“境界”
再闻费翔先生演唱“故乡的云”
慎独的境界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