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2009-02-25

金融经济 2009年1期
关键词:次贷按揭借款人

朱 燕

一、 美国次贷危机的界定及发展演变

(一)次贷危机的界定

1.次贷的含义

次贷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分为次级和优惠级。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次级贷款的贷款利率要高,因为这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瑞银国际(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止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7倍。

2.美国次贷危机的含义

美国次贷危机即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众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房贷,以收取更高的利率。在美国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虽然次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比较高,但放贷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上涨。但是,由于最近美国楼市下走,次贷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次级房贷高比例的转为坏账,就形成了美国次贷危机。

(二)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及演变

2006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市场的不祥之兆已初见端倪,至2007年4月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至8月升级为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金融风暴”————-美国信贷市场相当严峻,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严重影响,银行惜贷令中小企业出现资金不足问题;美国次级债供应商纷纷破产,全球对冲基金大面积宣布解散或停止赎回,跨国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应声而跌,次贷危机已影响到全球。截至2007年8月13日,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已向市场上注入超过5500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注资的广度和规模前所未有。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关注,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程度严重,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同一天美国第三大银行美林公司也因身处困境而被美国银行收购,与此同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计划改组企业业务并出售旗下资产以融资。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由使我们联想到1998年俄罗斯的债券危机,两者相比,美国次贷坏账损失规模预计将达到俄罗斯债券危机时政府债券总价的10倍以上,达2250亿美元。但与之不同的是,美国次贷危机至今仍被控制在次级抵押贷款的范围内,未对美国金融市场及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次贷危机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的十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它为低收入者送来了曙光。但是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高达10%——12%,并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ARM)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赎回品率的上升,酿成今日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程度究竟有多大,一时尚难定论,分析其来龙去脉,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危机和总结经验教训:

1. 宏观经济层面看,是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为此次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方面,世界各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形成了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以高油价催生的“石油美元”和新兴市场的资金为代表的投机性资金进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将美国房产价格抬高到实际需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之上。另一方面,较低的房贷成本和较高的居民收入相互作用抬高了房价,房价的不断上涨驱使消费者采取抵押房产再融资的形式,将房产的升值套现,从而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形成经济泡沫现象,为此次危机埋下了隐患。

2.放贷冲动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导火线。

宽松的贷款标准、不断创新的贷款品种,以及放贷机构追求短期效益的冲动和借款人的欺诈手段对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首先,由于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放贷机构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的对资信较差的借款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在审核贷款申请时,没有充分评估借款人在利率上升情况下能否偿还贷款,也就是说,放贷机构最为关注的不是借款人能否按期还款,而是借款人何时能再融资以便获取更多的手续费。许多放贷机构为了获取更多收益,甚至鼓励借款人超越其自身承受能力而申请贷款。

其次,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一方面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放贷机构相继推出“零首付”贷款、“零文件”贷款以及可调整利率贷款,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还有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允许借款人在借款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其还贷负担相对较轻,但是几年以后,借款人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放贷机构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加剧了猎杀放贷的发生。有些贷款机构或其他代理没有依照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向消费者真实、详尽的披露有关贷款条件和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借款人的房贷采取可调整利率,通常前两年为固定利率,以后每半年上调一次,上调幅度很大,很多借款人无力负担月供,只得以更高成本再融资,致使借款人陷入困境,这些都是消费者提前不知情的。

再次,竞争不仅限于放贷机构之间,住房借款人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在贷款申请时采取谎报收入等手段加剧了贷款欺诈的发生。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业内一些害群之马为了争取更多佣金,利用家访、电话、邮寄资料、电子邮件、互联网弹出广告等各种方式,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包括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消费者上钩,而咬钩的受害者往往是弱势群体,这就更加剧了危机的发生。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咨询机构一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研究所2006年4月对100笔“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跟踪调研,调研者比较了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时申报的收入,同提交给国内税务署(IRS)的税务申报比较,发现90%的贷款人高报收入5%或以上,其中60%借款人虚报收入超过实际收入一半以上。德意志银行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而2001年的比例仅为21%。

3.监管缺位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面对上述种种放贷冲动、贷款欺诈等现象,金融监管部门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虽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这种产品设计本身,但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应当为此承担部分责任。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民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

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造就了当前席卷百万美国住房所有者的大风暴。2005年5月,经济学家对新增房贷的风险发出警告,但直到12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直到9个月后,到2006年9月,这份姗姗来迟的指引才最终定稿,到2007年3月初,金融监管部门方才同意将指引中的保护措施衍生到那些更为脆弱的贷款人。而美联储的应对之举,更多的是在为过去过于宽松的信贷环境付出代价。

4.基准利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使还款压力加大。

从2004年6月起两年内美联储17次加息,基准利率已经回升到5%以上,加大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85%的次级抵押贷款选择可调整利率,当利率优惠期到期后,贷款利率被调整至市场的正常水平。借款人无力应对利率上调和房屋资产的贬值,陷入了“还不起款、融不到资、卖不成房”的三难境地。对于资信较差的人而言,在房价上涨阶段可以通过不断扩大再融资规模或者出售房产来归还贷款,但在房价明显下跌后,无法通过再融资手段全额归还前期贷款,即使出售房产也必须折价出售甚至找不到购买人,违约问题难以避免。相关统计显示,在2004年和2005年发放出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分别有10.6%和29%的贷款总额大于借款人所购房产价值,在房价下跌时,此类贷款违约率会很高。

(二)次贷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成因分析

从2007年2月汇丰银行率先罕见的发布盈利预警至今,美国次级按揭问题进一步深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银行收紧信贷,债券市场低迷,次贷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一般的,次级按揭贷款是低利率和物价持续上涨环境下的产物,但是这种现象在全球许多其他经济体也广泛存在,为什么次贷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呢,其实是有多方面深刻原因的:

1.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延长还款期、追加贷款额度、变更借款人或抵押物等不断创新的按揭产品,有的银行还推出按揭现金回赠产品和房产升值贷款。产品创新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是基于抵押物升值,在任何市场上,以抵押物升值作为放贷的基础都是一种危险的贷款行为。另外,零首付、负首付、2/28贷款(头两年固定利率的低利率、后28年利率浮动)等颇有诱惑力的优惠条款使借款人承担了超出其还款能力的债务。美国市场上这些过度开发的新型按揭产品,直接导致次贷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美国的金融机构放宽信贷标准,使一些信用记录较差和没有收入证明的人也可获得按揭贷款,这就加剧了危机的发生。

2.美国人民崇尚风险,习惯于借钱消费,其透支消费传统本身也是次贷危机的诱因之一,而透支消费传统的背后正是此次危机所反映出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次贷危机首先在美国出现与美国人对风险的态度不无关系。

3.若从微观角度分析,美国市场的各参与者行为都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借款人的超贷行为,刺激了房贷市场的供给;出于盈利的考虑,银行和信贷公司放松了对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审核,降低了首付额度的比例,低收入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为满足客户高收益要求,降低了支持次级债券的资产质量;信用评级机构对部分次级债券的质量评估过于乐观,忽视了利率走高、房地产市场趋冷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投资者的次级债券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也过大,高估了次级债券的资产质量。

总之,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多种因素交叉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次贷按揭借款人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小微企业借款人
论我国房地产按揭法律制度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影响P2P借贷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
婚前按揭房产分别所有制的法理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为对象
英国不动产担保制度之历时演化
试论离婚诉讼中按揭房的分割与处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