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变迁及启示

2009-02-25吕春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

[摘 要]通过历史的分析与世界的视野,对西方大学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对不同历史阶段大学学生社团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归纳,是重新定位、管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基础。学生是大学的重要群体,社团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学生社团功能的拓展和发挥,将是大学治理、大学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学生社团 学生事务 西方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1-0012-06

[作者简介]吕春辉,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培养办(上海 200042)

近些年,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十分迅速。但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认识,社会上仍普遍沿袭了几十年形成的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这种认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特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社团功能的发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推进,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的条件下,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性质、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功能,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历史的分析,以世界的视野,梳理了西方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变迁,归纳了在不同历史阶段西方大学学生社团的性质和功能,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新的启示。

一、中世纪西方大学学生社团

(一)最早的学生社团——博洛尼亚大学

在高等教育史中,一般认为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是最早的大学。其中博洛尼亚大学是一所独特的“学生大学”,其本身就是个“学生社团”的集合。中世纪,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来到博洛尼亚求学。多数学生既不是教士,得不到教会的保护;又没有当地公民权,无法得到世俗政权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共同利益,学生们按不同国籍、地区自发组成了“民族团”,来自阿尔卑斯山以北和以西的学生组成了“山外组合”,来自阿尔卑斯山以内的学生组成“山南组合”①,通过社团这个“共同体”选择教师和求学地点。学生在择地就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对城市的价值,因为城市的很多居民和行业依靠向大学提供服务为生。大学根据时间和地点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也逐渐得到教会和世俗权力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承认,最终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赋予了学生关于住房、食物价格、税收等方面的特权。

这样的社团即最早的大学的雏形。“大学”一词也就来自拉丁文的社团“universities”,在中世纪的西欧指有组织的协会和社团,与“行会”和“同乡会”同义。值得注意的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较为年长,他们中有一部分是领有圣职的教士,其余的大多数是律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自付学费、聘请教师。学生大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学生控制教学、人事权,并给教师发薪酬。正如阿什比所说,“那时的大学恰是学生团体”②。但随着大学事务日渐复杂,加上学生大学管理体制本身充满了矛盾,这种大学还是逐渐式微了。尽管如此,博洛尼亚大学的模式对萨拉曼卡和西班牙大学有着广泛影响,后来又影响到拉丁美洲③。

(二)师生社团——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12世纪下半叶,部分学者和学生汇集在巴黎塞纳河左岸进行教学。为了取得自治权力,减少主教对学校的控制和干涉,一些分散的研究中心仿效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人,开始联合起来组成行会,这便形成了巴黎大学的雏形。1252年,当时的国王确认了巴黎大学的法人资格和独立地位,其校印上赫然刻有中世纪的拉丁文“巴黎师生行会(Universitas Magistrorumet Scholarium Parisiensium)”。这一时期,巴黎大学以两种组织形式基本固定下来:一种是以学生原籍和语言为标志的四个“民族团”,一种是以学科为特征的四个学院。四个民族团是:诺曼底民族团、庇卡底民族团、英格兰民族团和法兰西民族团,每个民族团推举一位长者为本团的首领,以维护本团成员利益。四个学院是:艺术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针对国王,巴黎大学校长利用教皇赐给的特权来保护自身的利益;针对教皇,校长又利用国王批准的特权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使巴黎大学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16世纪以后,校长一年改选一次,全校由校长、各民族团首领和各院院长组成大学管理机构④。

大约同一时期,英格兰国王因与法兰西国王发生争执,他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召回,并禁止他们去法国教学。这批学者来到牛津,使牛津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心。到12世纪末,牛津已被称为“师生大学”。牛津的“学院”就源于学生、老师组成的“社区”。最初是私人出钱修房舍,供学生寄宿,用以资助、保护和约束学生,并聘请了固定的教师,最后这样的“社区”就成为半独立的教学和研究机构,师生关系类似行会里的师徒关系⑤。

在中世纪大学中,无论是“学生社团”,还是“师生社团”,都突出表现出了以下的共同点:一是互益性,都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组建的,通过社团与教会、世俗政权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获得法律上的支持;二是自治性,成立社团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外界的干涉;三是社团与社区结合紧密,先形成了社团,才发展成为大学。

二、近代西方大学学生社团

近代的美国大学继承了英国大学的传统,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特征。其发展脉络很好地折射出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之间的过渡变迁。

(一)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学生社团

此时的美国大学是英国大学在新大陆的延续,以宗教教育为主。教师和学生共同寄宿学校,教师不仅承担授课任务,更主要的是按照宗教信条,对学生的言行实行严格的道德监督,支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除了早晚都要祈祷,还要必修神学和参加教堂活动,就像生活在修道院里一样。课余过多的学生活动并不符合宗教教育清苦修行的教义,唯一的例外是文学社团和辩论活动,他们能够锻炼学生的文法阅读、口才表达,这些与西方传统的经院哲学和“七艺”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多数学校都有两个或三个相互竞争的文学社团,学生热衷于社团的辩论活动,许多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兴趣远比所要修习的正式课程兴趣要高⑥。

(二)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学生社团

南北战争后,社会的发展急剧地改变了美国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学生反对精神上的种种束缚,要求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活;反对传统的古典课程体系,要求得到更为宽广实用的知识;反对宗教道德,赞赏和追求实利主义的目标。学校也开始放松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摈弃了过去家长式的作风,部分学校也放弃了寄宿制。这样的背景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各种各样的学生俱乐部、联谊会纷纷建立,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目标开始分开。这时期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产生。南北战争后,随着德国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选修制的推行,高等学校普遍开始注重把学生作为成熟的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来对待,强调由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些高等学校开始出现了若干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如由学生组成的宿舍管理委员会,由学生自己组织、有教师参加的学习辅导委员会,以及维护学生自身权益的学生会组织等⑦。二是各种学生俱乐部兴起,这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大学校园生活最重要的变化之一。美国第一个大学生俱乐部建于1776年,称为希腊语通讯联谊会⑧。1850年出现了第一批女大学生联谊会和一些学科性质的专业学生联谊会。南北战争后,各种学生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俱乐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的兴趣主要在于某一学科或学术领域,这类俱乐部经常举办由师生共同参加的各种学术讨论活动;另一类是以满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而建立的俱乐部,如宗教俱乐部、音乐俱乐部、戏剧俱乐部、辩论俱乐部等。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热衷,以及学校对课外活动的放任态度引起了大学教育和管理上的种种混乱,最终促使了学生事务工作的产生。

三、二战后的西方大学学生社团

(一)大学社团发展概况

战后重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本理论的传播、东西方阵营的对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等等,刺激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1945年至1949年间,全世界共有大学生550万,到50年代末,增加到1 000万,1972年,全球大学生总数超过3 000万。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成为西方主要国家的战略目标。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大学系统的结构性矛盾、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渐次突出,市场化要素渗入,大学生就业的失调等等,造成了深刻的危机。

在美国,高等教育学生市场开始出现竞争,重视学生需要、保护学生权益的“学生消费者第一”的观念成为了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社团得以蓬勃发展。正如博克所说:“大学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方面也起了比过去更大的作用。这样的课外活动在19世纪并不是无人知晓的,而现在确有很大发展,活动的次数和种类不断增多。注重名誉的大学,没有一个不梦想成立剧社、交响乐团、乐队、歌唱队以及搞别的文化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和才能。各大学还重视学生在辩论、社会服务、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一系列其他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计划不仅成了对学生有益的服务计划,而且成了教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教育家们曾指出过大学存在的危险:只强调知识和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向学生提供从事相互依赖的合作活动的机会。课外活动,即使运动队、学生报纸、戏剧组织或音乐团体,都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重要手段。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被看作是娱乐的场所,而且被看作是学生学习相互合作、为同伴谋福利的理想组织形式”。⑨

(二)社团与学生运动

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各国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席卷西方各国。如1964年,发生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学生“言论自由运动”;1965年,美国密根歇大学发起的反对越战运动,1966年在西德、法国、英国等国也出现了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占领学校的几座大楼,抗议学校为越战服务的研究项目和种族主义政策;1968年5月,法国爆发波澜壮阔的“五月事件”,等等。究其原因,虽然是由自由言论、公民参与民主、反对越战、反对旧的教育制度等具体原因所引发的,但是运动本身带有十分鲜明的反对现代文明的色彩。青年学生并不是要非难政治或经济问题,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旨在推翻一个政府或推翻一个阶级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政治性革命,而是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和基本价值观的一场全面的社会批判。这些运动也带来了广泛的影响。正是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与社会动荡的冲击,才使西方社会摆脱了与新生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步的观念、习俗和文化的束缚,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⑩。

学生社团在学生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美国SNCC(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揭开了以黑人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运动序幕;美国SDS(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学生争取民主协会)领导了大学生反对越战运动等。学生社团在罢课、占领学校、示威游行、联系工人罢工,甚至暴力冲突中发挥着组织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运动为学生社团提供了舞台,更刺激了学生社团的发育。这些既带有消极、灾难性的破坏,又含有积极、进步的元素,给社会带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三)学生参与管理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学生运动,与高等教育扩张中大学校园生态恶化有关,维护权益、要求改善管理,是学生运动兴起的又一缘由。法国政府在1968年5月的大学潮之后,于11月通过了“埃德加•富尔教育法”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条重要主张,即“选举产生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通过参加大学、教学和研究单位的各个委员会参与两级管理”B11。美国1968~1969年间学生运动的高峰期,许多高校的学生要求参与教师的聘任、解雇和有关课程设置的决定,促使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产生了重要变化。据1969年对875所高校的一项调查发现,88.3%的院校允许学生代表至少参加学校一个管理决策机构的工作;1971年美国教育理事会的调查发现,全国14%的高等学校董事会中有学生代表B11。随着“学生消费者第一”思潮的兴起,学生作为教育设施的使用者和主顾,他们的倾向性和选择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学生社团在学生参与大学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代表往往在社团支持的条件下通过竞选获得代表资格。

四、20世纪末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

(一)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

在西方大学社团中,美国的大学社团组织最为发达,而且在20世纪末出现了新的景象。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当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普遍的社会权利后,如何来保持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成为现实的问题。60年代末以后,“学生发展”理论广为流行,它认为学生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张通过优化环境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明日高等教育工程》、《明日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回学术界》、《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等不同时期的著名研究报告都强调了学生的发展。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正是众多的学生社团和活跃的社团活动造就了众多政、商、军、科学、文教界的杰出人才。正如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所说:“20%的耶鲁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社团的主席。这些社团实际上就是培养领导才能的一个实验室,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说服动员能力等许多重要能力都是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得以培养。”B13

(二)对学生社团的认识和管理

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对学生社团的定义是“一群哈佛学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建的联合体”,认为学生社团在文化、社交、学习上发挥着独特作用。《哈佛学院学生手册》上这样写道:“学生参加社团,分享不同的观点,将有助于激发灵感,发现潜力,培养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大学不仅仅是学术,还有更多宝贵的追求,哈佛学院将帮助你在社团中成长,获得更多的收获”B14。其他大学也都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如《明尼苏达大学学生手册》上写着:“学生参加社团能获得多方面的收获,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兴趣、特长、职业目标,获得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重要学习经验。”B15

学生活动办公室是直接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它致力于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实现社团的教育功能,决定有关社团组织及活动的政策,接受新社团成立登记并进行审查,提供社团活动各种必要的支援等。学生社团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和活动空间,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其所有的政策和决议不对任何的上级部门负责。只要学生社团不与联邦和州的宪法相冲突,不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校方是不过问和干涉的,社团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完全由学生经过讨论自行制定。

(三)斯坦福大学学生社团的概况

斯坦福大学认为,学生社团塑造了校园生活。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起到了沟通信息、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学生活动办公室非常重视学生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认为学生为社团做贡献,就是为学校做贡献。当前得到校方承认的社团有600多个,表1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社团的分布情况B1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学生社团分布在学术、体育、公益、文艺、民族、健康、传媒、哲学、社政、娱乐、宗教、实践、交际、自治等广泛领域,并在相应领域中发挥着作用。而数量众多的兄弟会、姐妹会,民族类、地域类社团,宗教类社团等,则折射出美国学生社团管理的理念——价值无涉,及对多元文化和自由精神的认可。美国结社传统悠久,“社团主义”哲学深入人心。为了某种共同兴趣,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些问题或要维护自己的某些利益而成立社团,这些都在校园内得到了体现。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中,组织最健全、成员遍及全校的就是学生自治会,或称学生政府。这里以斯坦福大学学生联合会为例。斯坦福学生联合会已有110年历史,每名斯坦福学生都是其成员。斯坦福学生联合会在学校的各层面中代表学生的利益、需要、观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图1是斯坦福学生联合会(The Associated Students of Stanford University)结构图B17。

从图1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学生联合会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其一是高度的民主性。从本科生参议会、研究生参议会的设置,再到各种委员会的设立,都需要经过民主程序,由院系推荐代表,再对候选人资格审查,再选举投票产生委员。如提名委员会,就负责对学生委员候选人的审查和提名。研究生参议会则面向所有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几乎所有决策都要多数人同意,任何人的观点都将得到考虑B18。每年都会从各研究院选出15人做委员,代表学生利益,并行使投票权。

其二是高度的自治性。其自治性体现在组织的规范性和决策的独立性。从图1来看,各部门分工明确,并有完整的执行程序,具有高度的结构完整性。在决策上,各项决议由内部讨论决定,不受外界的干涉。斯坦福大学学生联合会对500多个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资助,自主地资助学生社团是斯坦福大学学生联合会的基本原则B19。其中,学生公司保证了联合会一定程度上的财政独立性,这是实现高度自治的基础。此外,学生公司还有两个目标:提供必需的服务、提供校内商业经历。

其三是高度的协调功能。学生自治会在美国大学里是非常活跃的组织,为学生提供许多日常生活上的服务,参与周围社区的服务工作,联系协调其他学生社团,代表学生全体参与学校部分决策等B20。如本科生参议会是本科生利益的官方代表,面向所有学生,并欢迎每个人的参与;研究生参议会也有三大目标,即权益、规划、资助学生社团B21。

五、启示

社团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其性质和功能不是凝固的,每一时代的社团都会打上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每一个时代社团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土壤。在全球“社团革命”的浪潮下,中国社会团体也在越来越多领域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并不仅仅是学生自娱自乐的群众组织,伴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有着丰富的拓展功能。重新认识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确定其在大学未来的发展中所应当具有的特性,是高校学生社团兴旺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天然就具有追求自由意志的本性,结社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人的基本权利。社团组织是社会发育的一种孵化器,它把人们的意志和追求变为实现,其存在有利于社会群体的和谐。在高度组织化的现代社会中,它成为社会组织结构中的“粘合剂”和“润滑剂”,能有效地发挥群体的潜在能量,平衡各方利益,沟通上下关系,协调东西左右,起到行政组织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当前,在构建和谐校园并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社团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作用。

注释:

①王凤梅.智慧之花——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崛起[D].贵州师范大学,2005:2.

②[英]阿什比著.滕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4.

③[美]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3.

④李兴业.巴黎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1.

⑤裘克安.牛津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21.

⑥⑦⑧B12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16,107,105,201.

⑨[美]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M].超星图书,1991.

⑩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历史定位[EB/OL].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51427&cid;=97522,2007-4-20.

B11郑亚.法国的几次高等教育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

B13耶鲁大学校长:想当领袖必须学历史[EB/OL].http://education.163.com/06/0205/10/296JH6J300291MUJ.html,2007-4-20.

B14Student Organizations Handbook[EB/OL].http://www.college.harvard.edu/student/handbook.pdf,2007-4-20.

B15Student Organization Handbook[EB/OL].http://www.mnstate.edu/osa/studentorgs/handbook/handbook.pdf,2007-4-20.

B16http://mygroups.stanford.edu/search/.2007-4-20 .

B17B19B20http://assu.stanford.edu/2007-4-20.

B18http://gsc.stanford.edu/content/view/577/116/2007-4-20.

B21http://gsc.stanford.edu/Old/WhatIs/2007-4-20.

B22褚金星.论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动力系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
高职院校枢纽型学生社团精品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态构建
试析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功能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