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凯特杏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2009-02-23明广增袁秀娟

山西果树 2009年1期
关键词:丰产

明广增 袁秀娟

摘要:以2~5年生凯特杏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树形、不同栽植密度及不同花期管理试验,结合覆草、合理施肥、严格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运用,筛选出觊特杏较适宜的树形为自由纺锤形、最佳栽植密度2.5m×3.5m。

关键词:凯特杏;高畦栽培,丰产

凯特杏为美国育成的优良品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于1991年引入我国,1996年6月通过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几年引种观察和丰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凯特杏树冠自然开张,能白花结实,早果性、丰产性强,开花晚(可避开晚霜冻害)。我县于2002年春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该品种,进行引种观察和丰产栽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郓城县小屯国营苗圃,总面积15hm2。该地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694.7mm,其中6~8月平均降雨量441.6mm,无霜期208d(天),日照时数2479.7h(小时)。园地为潮土,土壤土质为沙壤土,地下水位5.5 m,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8%,速效氮7.4mg/kg,速效磷4.9mg/kg,速效钾49mg/kg,pH值7.2,土壤肥力较差,排灌条件较好。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供试苗木为凯特杏2年生优质嫁接苗,苗高1.0~1.5m,地径1.5cm左右,授粉品种为金太阳杏、红丰杏,配置比例为5:1,基砧均为山杏。

2.2试验方法

栽植密度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2m×3m、2.5m×3.5m、3m×4m,高畦栽培自由纺锤形各面积分别为0.8hm2、11hm2、0.2hm2,传统栽培自由纺锤形各面积为0.13hm2、0.13hm2、0.07hm2。调查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有代表性的标准树20株,于2005年、2006年6月调查株产及单果重、优质果率等果实经济指标。

授粉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自然授粉、盛花期喷硼砂、盛花期喷硼砂+白糖。处理对象为采取自由纺锤形、株行距为2.5m×3.5m高畦栽培的凯特杏,每处理10株,重复3次,2004~2006年调查坐果情况。

树形选择试验设自由纺锤形、多主枝自然形、开心形处理,试材为该试验园高畦栽培、2.5m×3.5m株行距的凯特杏,调查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定有代表性的标准树各30株,2004~2006年调查干径、干高、冠径、株产量,折算667m2(亩)产量。

3结果分析

3.1幼树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4年生、5年生高畦栽培的凯特杏单位面积(667m2)产量以2m×3m为最高,其次是2.5m×3.5m,这两种栽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甚小,3m×4m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低于以上两种栽植密度,但平均单果重、优果率均以3m×4m为最高。高畦栽培的凯特杏在产量与单果重、优质果率等果实经济指标上都要比与传统栽培的凯特杏高的多。综合考虑,初步认为凯特杏栽植密度以株行距2.5m×3.5m较为适宜,一方面保证了产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果实经济指标。

3.2花期不同处理对凯特杏坐果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2),凯特杏自然坐果率较高,可达28%以上,在花期喷硼砂或喷硼砂+白糖的情况下即可达到丰产水平。

3.3不同树形对凯特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凯特杏采用三种树形在干高、干径、主枝粗度上差异不显著,但枝量、株产量方面差异显著,自由纺锤形表现最好,可见,凯特杏较适宜的树形为自由纺锤形,其次为多主枝自然形。

4小结

1)适宜的栽培方式。凯特杏适宜的栽培方式为高畦栽培。高畦栽培可以增加表土层,改善土层通透性,增大受光面积,有利于凯特杏的生长发育与结果。

2)适宜树形。凯特杏较适宜的树形为自由纺锤形。自由纺锤形枝量大,产量和效益高。

3)合适的栽植密度。初步认为凯特杏早期丰产栽培较为合适的栽植密度为2.5m×3.5m。过密早期产量较高,但树体易郁闭;过稀早期产量达不到。

另外由于凯特杏自然坐果率较高,易丰产,生产上应严格疏花疏果,控制负载量,避免果个偏小,树体早衰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丰产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金秋红蜜桃丰产栽培技术
拯救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