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课堂中放眼大社会

2009-02-19颜红英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奶粉品德生活

颜红英

【缘起】

200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拉开了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序幕。“开学第一课”旨在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抗震救灾精神完美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避险自救”知识,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看完节目,孩子们感受颇丰。于是,学校品德教研组印发了《守护生命十大法则歌谣》,作为课前一分钟的朗诵材料。此后的每节品德课上,我利用前五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讲解,激动时,学生还会结合生活经验演一演,感觉“开学第一课”有了延续。

渐渐地,孩子们对这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前五分钟活动充满了期待,于是,五分钟新闻播报的活动形式就此诞生。

【点击】

道德总是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品德课程教学应该以儿童生活、儿童的周围世界为中心,以儿童正在进行的社会生活为重点来进行。利用5分钟新闻播报,我们可以使品德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教学效率。

1.牵一根线:教材话题的链接

纵观品德与社会教材,几乎课课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和身边的社会新闻紧密联系。我们可将学生在课前五分钟交流的新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进行比对:

教材主题新闻话题

《我们的合作》 北京奥运会新闻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我要攀登》 残奥会新闻

…………

孩子们收集和交流新闻,是一个与教材话题链接的过程,因此过程远比最终的结果重要。学生在生活中每天接收着千变万化的社会信息,而通过品德课堂这个交流平台,这些社会信息产生了“1+1>2”的效果,这就是新闻播报“牵一根线”的作用。

2.搭一座桥:生活经验的对接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每天在世界上发生的社会新闻和热点问题尤为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这些现实问题为媒介,唤起学生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其搭设课堂与社会现实的跳板——实现生活经验的对接。

一开学给孩子们上《我们的合作》一课,北京奥运会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奥运中的合作”新闻大回顾:

◇10万多人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一起,通过团结协作,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男篮以姚明为第一中锋,通过全体队员的鼎力合作,最终力克强队,走进了8强。

◇“我和你,在一起,永远心连心。”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唱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道出了人人参与、团结协作的主题。

……

接着,从这些新闻又引申到了孩子的学校生活:运动会上,运动员与啦啦队员的合作;班队活动上,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新年音乐会上,演员与观众、幕前与幕后的合作……整个课堂沉浸在对合作的诠释和演绎中。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相互补充,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孩子们不断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将生活经验和教学主题对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这就是新闻播报“搭一座桥”的作用。

【探索】

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把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之中。通过将社会新闻渗透到品德课堂这一活动环节,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道德自觉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五分钟新闻播报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几对关系。

1.旁观与当局

关于5分钟新闻播报的内容,孩子们的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

远在天边——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现代传媒无处不在,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了解世界。

近在咫尺——饭桌前的聊天,商场门口的宣传,社区活动的见闻,帮助孩子们了解周围生活,融入身边的社区。

对于小学生来说,品德教学的起点或基础是切身的感受。教学活动中要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事件纳入课堂教学。我们要通过五分钟新闻播报,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主搜集信息,融入真情实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表看法,从而深化对品德教学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如: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通过广播收听到有关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报道后,向全班同学发布了信息。此后的几节课,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陕甘宁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疑为食用问题奶粉所致。

◇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

◇常熟本地不合格奶制品开始在各超市下架。

……

这一新闻热点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调查进程而持续,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诚信是金”这一品德主题的认识。孩子们每天像观看连续剧一样期待、关注和热烈讨论着:

“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我妈妈医院里免费开展了患病婴幼儿的排查和救治工作。”

“我在常熟新闻中看到,各大超市已经将不合格婴幼儿奶粉下架了。”

“我妈妈昨天就到超市退了不合格的牛奶。”

……

五分钟新闻让孩子们天南地北网罗信息,上天入地感受世界的变化,眼界得以开阔。在适当的引导下,五分钟新闻能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从新闻的旁观者慢慢变成当局者,从而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能打动学生内心。

2.缩小与放大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真假、不断澄清价值的过程。在五分钟新闻播报的课堂实施中,根据信息内容的多元化,教师要对新闻价值进行有意义的缩小与放大,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关注的新闻内容可能五花八门,或是家长里短,或是国家大事,或是生活常识,或是奇人异事。老师首先要表示肯定,感谢孩子们的关注热情,然后要对此进行筛选。对一些与品德课程内容相关的,或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新闻,老师要和孩子们展开相关讨论,放大事件的作用。

如,随着气温逐步走低,有关四川地震灾民过冬问题的新闻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老师针对这一情况,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同时组织大家继续跟进报道。于是,孩子们有的关注了灾区的天气情况:“冬季,四川绵竹白天的温度基本在零度以上,晚上气温在零下5度,灾民急需过冬物资。”有的关注了各地的援助情况:“江苏捐赠的全新棉衣、棉被将成为绵竹受灾群众过冬的‘最主要装备。”有的搜集到了最新消息:“省内外捐赠和采购的过冬物资已能全部满足灾区群众过冬需要,目前绝大部分已发放到位,少数正在运输途中。”……

老师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们共同关注、共同分享这些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让价值导向朝着心中温暖的地方前行,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当用实际行动相互关爱。

当然,也有同学会交流“昨天在什么地方发生车祸,死伤多少人”“在小区里,发生了入室偷窃”这一类的新闻。对此,老师要尽量结合课程内容,往小而实的方向进行引导,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在家要注意关好门窗”,提醒家长“天冷了,开车时身体不够灵活,请注意安全”等。

总之,孩子们交流的新闻是方方面面的,老师要及时抓住有利因素,或夸大、或缩小,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分析,开展讨论,让孩子们了解天下大事,做生活的小主人。

3.深入和浅出

从课堂实施角度来看,新闻的有效应用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深入浅出的引导和讨论,以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共振。

“‘神七上天了!老师,我昨天晚上看了‘神七升空的直播。”一位学生兴高采烈的述说,吸引了其他没有观看这一新闻直播的同学。关于“神七”升空,很多孩子感兴趣,但有关“神七”的信息是离孩子生活较远的。为此,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相关背景资料: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七”升空迈出了中国探月行动的关键一步,为我们国家进一步走进太空打下了基础。同时,老师将这一新闻内容联系教材《我要攀登》,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只有坚定信念,克服一切困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品德课程的实施取决于不同价值观点的碰撞,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教师对于五分钟新闻播报的引导,更多地体现在为孩子创设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引导孩子投入活动,并在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提供必要的、适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把活动深入、延续下去,朝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五分钟新闻播报,让社会新闻走入课堂,让品德课堂承载社会信息,让我们的孩子在小课堂中放眼大社会,为今后走向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奶粉品德生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奶粉危机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奶粉放冰箱对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奶粉罐上没写的秘密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