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2009-02-18乔玉花田雪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乔玉花 田雪萍

【摘要】 目的 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方法 对12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有1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1例, 穿刺局部渗血3例, 静脉炎4例, 导管异位3例, 导管脱出2例, 导管堵塞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针对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穿刺术;中心静脉;并发症;护理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而在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 影响患者的治疗。观察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有128例患者留置PICC, 其中53例发生相关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有128例患者留置PICC,男53例, 女75例, 年龄20~81岁。重创伤失血性休克9例,急性中毒8例,心肺复苏用药9例,非创伤性急腹症15例,慢性重症病监护28例,全肠道外营养5例,化疗32例,长期静脉输液22例。选择经上肢静脉穿剌111例,其中贵要静脉69例,正中静脉26例,头静脉16例,经下肢大隐静脉穿剌17例。留置时间最短3 d, 最长105 d,带管回家患者48例。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 手臂外展, 用碘伏消毒穿刺点上下皮肤直径为 10 cm, 扎止血带, 严格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巾, 穿刺进针(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项瓣膜PICC管), 进针角度为 35 度, 入皮后呈 25 °沿静脉方向穿刺,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少许, 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 cm 处的血管, 轻轻松止血带, 退出针芯轻柔的送导管至预计长度, 退出套管并分裂取下, 拉出导丝, 接肝素帽,接输液或测压接头, 用透明敷贴固定,进入护理观察及记录。

2 结 果 本组患者共有17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 心律失常1例, 穿刺局部渗血3例, 静脉炎4例, 导管异位3例, 导管脱出2例, 导管堵塞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

3.讨论

3.1 心律失常本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例,主要原因是导管插入过深, 进入心房, 或刺激上腔静脉丛引起。因此在实际置管操作中应测量体表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减去患者皮下脂肪厚度1~2 cm,在测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身高及臂长。有心脏疾患的患者, 在实际置管过程中要宁短勿长[2]。患者置管后必须做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若导管过长应及时调整长度并重新固定。

3.2 穿刺局部渗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压迫时间短、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等是引起穿刺局部渗血的主要原因,而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穿刺局部位渗血。患者穿刺后使用敷料覆盖穿刺点, 并立即给予纱布垫压迫在穿刺点上方, 压迫24 h。对凝血功能异常及渗血严重的患者, 可将凝血酶粉夹入2的无菌纱布两层之间, 再行加压包扎, 48 h后换药。穿刺时避免直刺血管,对活动受限患者, 避免在受力侧及僵直、肌紧张侧穿刺,穿刺后48h内避免反复更换敷料,以免影响穿刺点的愈合。

3.3 静脉炎 导管置入部位的静脉走向弯曲,穿刺后肢体屈肘过度, 导管刺激静脉内膜,置管困难并反复送管,导管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等是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1]。而置管前正确选择管材, 评估穿刺静脉; 置管过程中, 提高穿刺成功率, 避免反复送管; 置管后前5d, 每天给予局部温湿敷3~4次, 每20min , 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化学性静脉炎是患者自体对导管材料产生反应及血管内膜不能耐受输入的强刺激性药物,细菌性静脉炎多为患者自身抵抗力低及局部感染所致。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静脉炎。

3.4 导管异位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局部血管的解剖变异有关, 导管固定不牢, 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可引发导管的漂移[2]。因此,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日常维护时应加强导管的固定, 注意记录导管在体外的刻度, 加强对置管患者日常活动的指导。

3.5 导管脱出导管脱出的主要原因是敷料潮湿松动、输液接头连接不当、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长时间渗血渗液导致导管脱出[3],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脱出。每次换药时应将体外导管完全固定于敷料下, 有潮湿松动及时更换。采用多通道输液时应更换多腔可来福接头, 避免使用三通接头直接连于导管末端。及时处理穿刺后的渗血渗液情况。

3.6 导管堵塞本组发生导管堵塞3例。1例因输注静脉高营养液后冲管不到位导致堵管, 2例患者带管出院后冲管不及时致堵管。在日常维护中,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给予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冲管, 避免导管内纤维蛋白的沉积;每次冲管时不要抽取回血,选择正压输液接头;出院前做好宣教, 指导患者按时来院换药冲管[4]。

3.7 血栓形成静脉内膜在完整无损的状态下是绝对光滑且保持不利于血栓形成的环境, 而导管作为一种异物可诱发血栓的形成。本组有1例发生血栓形成,出现的主要症状为穿刺侧手臂疼痛、肿胀, 可为整臂或半臂, 两臂颜色有差异, 皮肤温度不同。因此,在置管前应准确测量臂围, 排除既往静脉栓塞病史,日常维护中, 加强观察对比, 及时发现上述症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黎旌红.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 28(1) :89-90.

[2] 刘志刚,雷凡,夏中元.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19(4) :29 .

[3] 陈萍,吴桂梅,黄和平. PICC导管部分脱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6(1):139-140.

[4] 程燕玲,刘娜,白淑玲. 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堵塞32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36(9) :26-28.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