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施护

2009-02-16刘建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面色自汗治则

刘 健 刘建平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542.2+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a)-141-0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常继发于感冒、麻疹、痄腮、泄泻等病之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相当于中医心悸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 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证候特征以虚为主,虚实相兼,故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而护理则应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辨证施护,现阐述如下:

1 心脾两虚型

1.1 证候表现

面色少华,心悸不安,气短胸闷,倦怠乏力,夜寐不安,恶寒肢冷,自汗便溏,纳差厌食,舌淡苔白而润,脉缓或有结代。

1.2治则

调理脾胃, 益气复脉。

1.3辨证施护

“心主惊,心虚则卧而悸动不安”,因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固有心悸不安、气短胸闷等。脾主健运,脾运不健,不能收纳水谷精微,故纳差厌食。因此患者应:①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光线宜偏暗,利于休养。②适当做一些运动量小的活动,勿劳累,避免增加心脏负担。③饮食宜清淡少渣,宜消化及富含营养的食物, 可常服参芪粥,桂圆莲子粥以滋补心脾,益气养阴,忌生冷,甘,肥,厚味,辛辣刺激之品,防其碍脾运化助湿生痰,戕伐不足之正气。

2 心神不宁型

2.1证候表现

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胆小易惊,神疲乏力,自汗懒言,面色少华或头昏叹气,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2.2治则

养心安神。

2.3辨证施护

“心藏神,肝藏魂,二经皆主於血,血亏则神魂失宁而生惊悸也”。心主神志,神是精气的总貌,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故出现胆小易惊,神疲乏力等。患者应:①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心悸发作。②重症心悸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呼吸、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若患儿脉结代,心动悸,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细欲绝应及时抢救。③保持心情舒畅,心绪宁静,以利气机畅达,气血调和。④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肝郁气滞型

3.1证候表现

心悸, 胸闷, 气短, 头昏, 心前区疼痛, 心烦易怒, 苔白脉弦。

3.2治则

疏肝解郁。

3.3辨证施护

肝郁气滞者,肝气亢胜易怒。因此,我们应:①为患儿提供清新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和感到安全的人文环境。②多关心开导患儿,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消除避免易激惹因素,建立起沟通渠道,让患儿感受到真诚的帮助和鼓励。③运用移情原则,如引导其听音乐、做游戏、谈心释放法等来顺情调治。

4 心肺两虚型

4.1证候表现

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低热起伏,咳嗽,平素易感冒,舌质偏淡,苔薄白, 脉细数。

4.2治则

补肺,益气,固表。

4.3辨证施护

邪毒袭于肺卫郁而不解,内侵于心,伤及心脉,故咳嗽,气短。因此,①病室宜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避免烟尘刺激。②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感冒发生,尤应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③平素可适当做一些增强体质的保健锻炼,多晒太阳。④饮食宜清淡, 多饮水及果汁, 少食腥、 辣、油腻之品。

[参考文献]

[1]余继林,李建.中医药治疗小儿心悸证103例[J].北京中医,1992, 4:19.

[2]张志敏.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毒性心悸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 (6):351.

[3]许裕荣,何兴国, 李应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65,84.

[4]李从蓉, 徐宏清.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6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79-80.

(收稿日期:2008-09-22)

猜你喜欢

面色自汗治则
自汗、盗汗试试浮小麦汤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培土生金”治则的临证经验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