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蟾蜍毒杀澳洲鳄

2009-02-16

科学大众(中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利特毒液蟾蜍

张 锐

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人以前很少能看到死的淡水鳄,但是自2005 年以来,当地人亲眼看到大量鳄鱼死亡。2005 年和2007 年进行的两项调查显示,大量淡水鳄死亡的情况逐渐从维多利亚河口转移到内陆,正好与海蟾蜍的入侵同步。难道是这些蟾蜍毒杀了澳洲鳄鱼?

政府引蛙入室

海蟾蜍,又名“南美巨蛙”,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型蟾蜍,身体一般为褐色或棕色,体表有深色斑点。体长10—24厘米,是地球上个头最大的蟾蜍。

这种蟾蜍的毒性非常厉害,毒液通常是流出来的,但发怒时也会喷出少量毒液。动物专家表示,海蟾蜍的卵和蝌蚪均带有毒性,成年蟾蜍由耳后腺分泌毒液,毒液可通过受害者的眼睛、嘴和鼻子进入体内,导致剧痛、暂时失明和发炎。

过去,澳大利亚并没有海蟾蜍。但是,20 世纪30 年代,为了对付甘蔗地里的害虫,昆士兰州政府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了100只左右的海蟾蜍。澳大利亚北部炎热潮湿的天气,令海蟾蜍十分“满意”。它们适应力强、繁殖快速,雌蟾蜍一年产卵2 次,每次产下8 000 至3.5 万个卵。加上没有天敌,它们迅速扩大家族数量,现在已有2亿多只。

尽管海蟾蜍消灭了甘蔗地里的害虫,但许多当地的青蛙和蟾蜍也成了它们的“腹中餐”,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如今,这种外貌丑陋、含有剧毒的胖蟾蜍,对野生动物和人类都有颇多危害,已成为澳大利亚一大害。由于繁殖能力强、毒性大,海蟾蜍给当地造成的危害非常大:袋鼠、巨蜥、淡水鳄鱼、野狗等动物,因吃海蟾蜍而丧命的不计其数;儿童不小心碰到它们,也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77%淡水鳄相继死亡

以往,人们在澳大利亚北部很少能看到死的淡水鳄,但是自2005年以来,当地人亲眼看到大量鳄鱼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有毒的入侵者”海蟾蜍是导致鳄鱼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2005 年和2007 年的两项调查显示,大量淡水鳄鱼死亡的情况逐渐从维多利亚河口转移到内陆,这与海蟾蜍的入侵同步。悉尼大学的迈克·利特尼克和他的科研组表示,自2005 年以来,大约已经有77%的淡水鳄相继死亡。利特尼克表示,这个数字令人担心,因为淡水鳄鱼等顶级食肉动物的大量死亡,将导致它们的猎物大量繁衍,引发难以预料的生态危机。

现在,海蟾蜍被认为是入侵物种,这些蟾蜍已经杀死大批澳大利亚巨蜥和几种蛇。为了解这种蟾蜍造成的危害,利特尼克和他的同事们对北领地的维多利亚河4 个不同区域的鳄鱼进行了调查。

在2005 年到2007 年间,维多利亚河口区域的鳄鱼数量从156条下降到49条,海蟾蜍的入侵从这里开始。这种蟾蜍从该河口向上游迁移,于2007年到达朗里奇泻湖。和2005 年相比,现在这里的鳄鱼数量下降了15%。

是进化还是灭绝?

要证明海蟾蜍和鳄鱼死亡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因为鳄鱼能迅速消化掉吞入肚中的这种两栖动物,因此很难发现海蟾蜍毒害它们的痕迹。但是研究人员表示,“死亡波”随海蟾蜍一起向上游移动,有力地暗示出这种入侵蟾蜍是导致鳄鱼数量下降的原因。利特尼克的科研组正在继续这方面的调查。他们表示,他们经常看到鳄鱼和海蟾蜍彼此靠得非常近。在维多利亚河半干旱的上游河段等更干旱的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在半干旱的上游河段,鳄鱼和海蟾蜍被迫共享同一个水坑。

如果事实证明确实是海蟾蜍导致鳄鱼大量死亡,随着这种蟾蜍向南迁移,慢慢进入澳大利亚干旱的内陆,两种动物对水的需求将让它们靠得更近。

研究人员表示,从长远观点来看,鳄鱼较高的死亡率或许是一种自然选择结果。它们要想继续活下来,就必须对海蟾蜍具有更大的耐受性。科学家在遭受海蟾蜍沉重打击的一些虎蛇身上,已经看到这种情况。目前最严峻的情况是,海蟾蜍分泌的毒素对幼小鳄鱼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这说明今后澳大利亚淡水鳄的繁殖率将大幅下降。

政府呼吁铲除蟾蜍

近年来,海蟾蜍已开始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向东部“进攻”,其推进速度大约为每年40 千米左右。更要命的是,很多有毒蟾蜍加速繁殖的同时,其寿命也在延长,活动能力更是越来越强。“毒军”的快速推进令居民深感不安,一位政府官员甚至称,这是二战遭日军轰炸、1974 年飓风风暴之后的第三次“灾难”。

曾有人建议制定特别法律,甚至是动用军队来消灭那些可怕的有毒蟾蜍,但这种做法因遭动物权利组织强烈反对,从而不了了之。长期以来,试图阻止毒蟾蜍泛滥的各种努力都收效不大。

目前,昆士兰州农业部已着手制定了一项名为“海蟾蜍战略”的应急计划,对海蟾蜍的入侵严阵以待。主要措施有加强检疫,防止蛙卵入境;鼓励人们捕捉;在池塘周围建起50厘米高的树篱,阻止海蟾蜍进去排卵等。

令人振奋的是,澳洲研究员表示,海蟾蜍终于遇到克星了!人们成功使用常见于夜总会里的暗紫外光,诱捕这种“害虫”。研究员在达尔文市南部捕捉了超过200只海蟾蜍,他们用红色和蓝色的移动光束试图吸引它们,但都失败;其后改用暗紫外光,海蟾蜍即如灯蛾扑火般,自投罗网。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地方政府表示,居民若购买捕捉毒蟾蜍的工具在家中捕杀毒蟾蜍,可以得到30澳元(约24美元)的退款。据悉,这项捕捉计划的实施后,一些地区毒蟾蜍的数量已减少了70% 以上。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捕杀行为可能促使毒蟾蜍的繁衍行动更为旺盛。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毒蟾蜍能产下数量庞大的受精卵,这样当周围的同类减少时,它们的生存能力反而可能会变得更加顽强。为了抑制有毒蟾蜍的不断蔓延,澳大利亚人有必要同巨大的海蟾蜍进行一场“持久战”了。

猜你喜欢

利特毒液蟾蜍
蟾蜍是谁?
Bian Que
印度贱民反抗“胡须禁令”
气鼓鼓的蟾蜍小弟
《毒液:致命守护者》首映
大龄海蟾蜍
Shalite/沙利特 hs—001
毒液谜案
能者勿戏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