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2009-02-13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玩球一事

朱永新

为新年的第一期“专栏”写下这个题目,我想许多人会诧异:吃饭有什么好学习的?

这是我从一个小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据说,有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罗马曾经遭遇过一次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耻辱:在下榻的第一个酒店的电梯门上,他看到了用钢笔书写的并且是加粗了笔划的四个中文大字“请勿吐痰”。这四个字在这个美丽的酒店里非常刺目。酒店里使用的是意大利语言,酒店服务单上有三种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和日语。中国文字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地方排不上号,却在电梯门口以警告的形式出现。可见,许多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是多么令人厌恶。更加可怕的是,甚至有人把随地吐痰作为我们民族的“国粹”而大书特书。随地吐痰是一个我们已经与之斗争了几十年的坏习惯!

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是比吃饭还要小的事。但是,它是一种恶习,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环境景观的罪魁祸首,同时,它又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缺乏道德约束的坏习惯。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所以,当我听说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把“不随地吐痰”作为校训的时候,我曾经为卢志文校长的用心而喝彩。

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蕴含在这些小事情之中。所以,古代教育往往要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开始。

从2006年开始,“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我们决定开展“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尝试。初步的想法是:(1)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对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如运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2)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如“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去玩球”等,而每一件事情的后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关于规则”、“关于人与自然”、“关于运动与健康”等。我们希望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螺旋式上升。(3)主题的活动与“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通过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网络等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

我们初步设计的每月一事主题如下:吃饭(节俭)(1月),走路(规则)(2月),种树(公益)(3月),踏青(自然)(4月),扫地(劳动)(5月),唱歌(艺术)(6月),玩球(健身)(7月),问候(交往)(8月),阅读(求知)(9月),家书(感恩)(10月),演说(口才)(11月),日记(自省)(12月)。

选择“让我们学会吃饭”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主题,首先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学会吃饭不仅与节俭的美德有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珍惜粮食更应该是我们要学会的习惯;学会吃饭也与文明的礼仪有关,如何吃得更加有涵养,如吃饭的时候不应该大声说话、不应该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等,是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学会吃饭还与身体的健康有关,现代人的疾病基本与吃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了解食物的营养,如何控制饮食的适度量等,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

在开展“新教育每月一事”活动的时候,各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学校进行“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实践,探索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韩瑞新)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玩球一事
浅谈“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
执一事,尽己生
痰盒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玩球高手
俄动物园老虎与羊“同居”生活每天一起玩球
SOCCKET玩球发电灯
随地吐痰伤了中国人形象
公民,请勿随地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