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爱国论是语法贫困

2009-02-11

杂文选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买房爱国爱国主义

孟 波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现在买房,就是爱国”的呼吁在前,中央党校教授韩保江“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号召在后,前呼后应,令人瞩目。

危急时刻呼唤爱国主义,当然十分的“政治正确”,但是,两位教授的呼吁,非但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反而是话音未落嘘声一片,甚至被收进了“雷人语录”,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当前,呼吁扩大消费正其时也。中央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补助消费,比如家电下乡补贴13%,购买自住房贷款优惠,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即将免征等等。明明是政府已经开始行动,难道学者“言说”一下还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是如何言說并非那么简单。“买房爱国主义”、“消费爱国主义”这类霸道的标准语法,它无视事物的内在逻辑,一律将日常社会行为意识形态化,岂能不把人雷倒一片。

“买房爱国主义”及“消费爱国主义”,它暗示的是一种单边的“肯尼迪逻辑”:“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种强调公民责任的逻辑并没有错,但前提是必须有对等的、强调国家责任的逻辑:“不要问我们为国家做了什么,而是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回到刺激消费这个命题上来,就是既要呼唤公众消费刺激经济的责任,也要强调国家增进公众福利的责任。用通俗的表达就是,既要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要讲“国家兴旺,匹夫有利”。

经历2008年阵阵“雷语”的洗礼,至少中国网民已经十分排斥那些冠冕堂皇的标准语法:“纵做鬼,也幸福”被嘲笑,“俯卧撑”被演绎。这一回“买房爱国主义”、“消费爱国主义”自然也难逃脱被解构的命运:“爱国主义何时变成了‘高消费?”、“你爱国,你先买一百套房子”。

我不相信,赵晓、韩保江两位学者有此“惊人之语”乃为某种势力代言。我也理解其初衷并非宣扬一种单边责任和霸道逻辑,而是作为专业的经济学家,他们眼里的经济危机着实比普通公众来得更为严重,他们着实更看重房产消费对经济内需的拉动。因此,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下意识的语法错误而已,仅仅显示了语法贫困而已,显然不应作诛心之论。

从极左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都曾遭遇这样的表达困境和语法贫困。阅读、写作、报告、交谈,都无法摆脱标准语法的束缚。1980年代,电影剧本《苦恋》中的一句对白“你爱国家,国家爱你吗?”,还曾引发一场批判。有意思的是,即使是人们反抗标准语法时,也只能援引标准语法。正如这次很多朋友对赵、韩的批评,运用的正是同一套语法。正所谓,控制了语法,就控制了思想。

在表达上,每个人都有路径依赖。两位学者没有走出路径依赖,中国人也没有走出路径依赖。始自2008年的网络语法革命,于无声处听惊雷,它才刚刚开始,正在寻找一种新的语法。在这条新路上,“每一个字都可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

[原载2009年1月17日《青年时

报》]

插图/夏大川

猜你喜欢

买房爱国爱国主义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机会和成长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买房前后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