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互动发展

2009-02-10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腹地

薛 巍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客观基础。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应紧紧围绕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构筑、机制体制创新和人才流动等方面展开。同时,应建立互动发展的制度保障,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以促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腹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 腹地 互动发展

加快推进以“五点一线”为重点的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是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需要腹地的支撑,腹地的发展也需要沿海经济带的牵动。因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对实现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推动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辽宁,“五点一线”中的“五点”是指: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初期规划总面积482.9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2007年10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盘锦船舶产业基地在1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起步区扩大为34.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110平方公里。至此,“五点”总规划面积已经扩展为582.9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219.9平方公里。“一线”是指,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4300公里的滨海公路。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将沿海经济带作为一级轴线,提出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建设以大连为龙头,以长兴岛、营口沿海、锦州湾、丹东和花园口“五点一线”为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带的发展战略。

(一)互动发展的可行性

1.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沿海和临港地区,往往是区域经济的起源地和繁荣地。港口是腹地对外联系的窗口,通过引进国外或域外资源、产品、技术、信息等连接国际或域外市场,同时沿海地区所拥有的便捷而低廉的交通条件,也使沿海地区在产业布局中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成为产业集聚地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在欧洲,大西洋、地中海和莱茵河沿岸,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拥有一批港口城市,有伦敦、鹿特丹、汉堡等;在美国,东西海岸和五大湖区是经济先行发展地区,形成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港口城市;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依托于横滨、神户、名古屋等港口。全球排名前35位的大城市有31个是靠沿海经济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增长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大约70%的大城市、70%的人口和70%的工业资本都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看,沿海和临港地区,是我国经济率先发展的地区。沿海起飞,港口登陆,再向腹地推进,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路径。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融入世界经济的,一定是沿海城市。沿海地区凭借对外联系的便利,率先引进新的思想观念、新的机制体制、新的技术管理,使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目前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建立起制造业基地,完成经济起飞和初步的工业化过程,形成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长江三角洲中的上海,凭借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同周边地区逐步形成层级有序、错落有致的产业分工体系,拉动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山东实施“海上山东”战略已有十多年,围绕一个中心城市——青岛,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烟台、潍坊、威海,三条产业聚集带——德烟铁路、蓝烟铁路、204国道,形成以石油、重型化工、轻纺、电子、海盐和盐化、滨海农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临海产业体系。

3.从辽宁沿海与腹地的关系看,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具有客观基础。辽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代以封闭式的国内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布局和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全省产业布局不是在沿海,而是在腹地。“一五”时期,国家在辽宁布局的24项重点大项目中有22项主要集中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中部城市群,只有2项在大连。沿海的六个城市,也只有大连是沿港口设计的,其他城市的市区距海岸线都在四五十公里以外,沿海临港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沿海优势,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是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根据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建立各具特色、分工合理、协作有序的区域经济体系。辽宁沿海与腹地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沿海有22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000多公里的宜港岸线,其中深水岸线430公里,拥有5个主要港口,已建成296个生产性泊位,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还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尚未开发的废弃盐田和荒滩,这在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政策下,尤为难得。辽宁腹地特别是中部城市群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力资源丰富,科技能力卓著,综合实力较强。沿海经济带在构建沿海产业带和临港工业园区时,需要腹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配套能力的支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及营口等港口的发展需要伴随腹地经济不断增长而日益扩大的物流来支撑。腹地经济则需要充分利用港口和沿海便利而廉价的运输条件及对外联系的“窗口”作用,获取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2.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要求。把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把辽宁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强省,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既需要腹地学习和借鉴沿海地区新的机制和体制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塑老工业基地的竞争力,又需要沿海经济带借助腹地的力量,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快东北及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不仅为东北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平台,也为东北亚国际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向沿海经济带集聚,再向东北腹地延伸和辐射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参与东北亚地区分工与合作。同时,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东北三省、内蒙东五盟(市)和蒙古国最近的出海口,随着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及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建设,其对东北地区经济的辐射牵动作用将日益显著。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实施重点

当前,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也处于起步阶段,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需要从沿海与腹地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

(一)以比较优势为依托实现沿海与腹地产业转移的突破

促进沿海与腹地的产业转移,是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核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水运仍然是最便宜的一种运输方式,特别是在运输体积大、分量重、附加值低的产品时,成本优势明显。腹地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和原材料企业应借助海运便利、成本低廉的优势,及沿海城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可以将适合于沿海发展的某些加工过程直接布局到港口附近,如装备制造业的总装环节和原材料工业的生产环节等。沿海经济带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沿海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腹地优势产业中需要依托沿海来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吸引到沿海地区来发展,同时尽可能多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腹地的产业协作联合,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先进技术并向腹地转移,在大型临港企业选址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腹地企业的配套能力,共建产业链条。

(二)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公用设施体系,是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交通主干线是人力资源、设备、原材料等有形的生产要素以及产品的流通轴线,也是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公用设施则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公路、铁路等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贯通沿海与腹地、连接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交通通道,形成面向沿海的综合交通网络。要以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跨区域的水源工程和大型管道等水利工程建设,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布局,加快沿海地区电源设施建设,形成统一配套的公用设施网络,确保沿海经济带能源供给和水资源供需平衡。

(三)以港口和交通干线为依托实现物流体系的突破

构建覆盖东北乃至东北亚的物流体系,是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现代经济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相应的物流能力基础上,辽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尤其需要快捷高效的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配送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要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的辐射牵动作用,合理规划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各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服务功能;要积极引进全国性和国际化大型物流企业,扶持培育地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要根据东北经济区产业带和自然资源空间布局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沿锦州港、葫芦岛港—辽宁西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和内蒙古东部,丹东港—吉林和黑龙江东部,大连港、营口港—辽宁中部城市群—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三条轴线的物流体系。

(四)以深化改革为依托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

创新机制体制,是推动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涉及到辽宁全省几乎所有城市和地区,如果再加以延伸,会涉及到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五盟,甚至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难度和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去面对和解决。既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权限、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创新,也需要在财政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保税港区政策运用等方面推出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规定。例如在吸引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高加工度的原材料企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时,可仿照“飞地经济”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统计口径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特殊规定;将大窑湾保税港区的部分功能延伸至腹地,开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进出口通关改革业务试点,通过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政策的辐射作用。

(五)以优惠政策为依托实现人才流动的突破

加快人才流动,是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基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现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刚刚起步,条件还不尽如人意,为鼓励国家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到“五点一线”去创业和工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例如到“五点”园区创业的国家公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原来身份;“五点”园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到园区事业单位工作不受编制限制,确定行政职务不受职数限制,聘用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岗位限制,可直接认定或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建议

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实现辽宁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良好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一)建立相应推进机制与保障机制

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将形成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域,需要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一个通用的做法就是在相关利益方具有共同意愿的前提下,由各地方政府派员组成一个跨经济区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独立于合作双方政府之外,履行定期相互通气和向相关方面反映情况及其重大问题,组织编制区域合作框架和有关概念性规划,出面组织对区域内重大经济社会活动的预评估,帮助协调跨地区投资者利益保障和非法律性利益纠纷等职能。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所涉及到的地方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组织如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促进会,逐步形成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建立统一的竞争规则、一体化信息交流平台等,协商解决互动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制定互动发展规划

要保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实现良性互动,必须制定科学的互动发展规划。现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但是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还没有具体的规划。由于沿海与腹地都是跨行政区划的地域概念,地区之间的封闭与分割、本位主义、地区利益等都有可能阻碍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不利于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实现。在制定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又要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环渤海兄弟省市、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发展规划相结合,特别重要的是与辽宁“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科学定位沿海与腹地的发展方向。

(三)提供相关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在财政政策方面,应积极争取使“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争取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加大省、市两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稳步提高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安排专项资金,为国家和辽宁省重大项目的“落地”提供配套支持,为腹地到沿海发展的一些重要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在金融政策方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及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发达国家的出口信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探索产业基金、企业债券、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方法,增加金融服务的品种,促进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资本流动,构筑连接沿海企业和腹地企业的结算服务网络,适时探索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

(四)完善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发展更多是要通过市场来完成的。因此,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鼓励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充分利用沈阳产权交易中心,建立面向东北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依托省区和中心城市, 特别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种要素市场的联网,建立起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跨地区的市场体系格局,如区域性的商品物流共同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成果专利市场、人力资源共同市场、信用市场和旅游文化市场等。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消除画地为牢的分割市场的体制性因素,废止各种不利于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保证区域市场的公平和开放。

(五)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贯通沿海与腹地的交通体系,要加快沈大高速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锦州湾至内蒙东部铁路、沈西工业走廊至营口出海铁路等“三条半”铁路大通道建设;要加快丹东至通化、丹东至海城、朝阳至赤峰、抚顺至梅河口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沿海区域间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完善高效的道路运输服务和保障体系;大规模推进港口建设,根据整个东北腹地的产品、资源及物流特点,努力增加原油、集装箱、铁矿石、钢铁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完善港口公用基础设施;要加快实施沈阳、大连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发展锦州、丹东等支线机场,努力形成面向沿海的“集疏运”体系。同时,推进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三湾水利枢纽与输水工程、“引白济锦”、“引东入岛”等水利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建设红沿河核电站、国电庄河电厂、营口华能电厂二期、国华绥中电厂二期、华能丹东电厂二期等5个电源项目,保证沿海与腹地水资源和能源平衡利用。

作者简介:

薛巍,1965年2月生,工作单位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研究领域: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腹地
徒步中国腹地,开启历史之旅
联以兴港:水陆联运与连云港经济变迁(1933—1937)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