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研患了浮躁症

2009-02-10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结题课题新课程

史 峰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会议上,我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号召: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搞教育科研,要成为教育家,成为教育专家。

我能理解这号召背后的苦心——有许多人都焦心教师的平庸,他们期待教师拥有伟大的专业成长。但是综观基层轰轰烈烈的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我发现越来越壮大的基层教育科研队伍却被“急求功利,忙于钓名”的浮躁所包裹着,有众多的教育科研行为缺乏有价值的独立思考——走在这样的路上,教师不但无法真实有效地成长,反而会损害教育科研的本质。

我是参与教育科研的一名普通教师,每年要参与许多次教育科研会议,参加许多项课题研讨活动。但是其中真正的教育科研越来越少。这么多的教育科研会议多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汹涌而来,热闹非凡。热来闹去真正能触及到教育科研实际和实质的会议不多。在这大量的会议中,除了正规部门组织的教育科研会议之外,还有各种民间组织甚至是非法组织也举办各种教育科研会议。这么多的教育科研会议,给人的表象是“教育科研大繁荣”,可是这些会议对基层教育科研的发展真的会起到助推作用吗?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些“含金量”很高的教育科研会议,但更多的是“皮包会议”——举办者趁机捞一把,参与者趁机吃一顿玩一圈罢了。记得参加一个“课题结题会议”,结题材料报给专家,人家连真伪也不加辨别,便顺利让你过关结题,甚至还送来赞美之辞:你们的课题成果先进超前,很有推广价值。赞美完了还不忘记提醒:这个课题完了,我们将帮助你们开展下一课题,国家级的。当然开研“国家级”的课题要交纳“国家级的费用”——你交钱,我送名,利来名往皆大欢喜。可这“欢喜”是以损害教育科研的正规性和严肃性为代价的。

现在信息传播的手段具有无限开放的特征,教育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速度正在加快。但是这种交流加快的局面却没有成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合作的利好”——交流正向着相互攻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参加“传统教育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课题研究的“研究员”,在给教师们所作的报告中口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阶段破费烧钱的垃圾做法。而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员”却认为:持老旧的教学手段不放弃,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拙笨表现。不同“流派”的基层教育科研工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科研成果”,竟然走到了相互掐架互不相让的独木桥上。这样的相互“攻击”让教育科研工作失去了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者的视野越向前走越狭窄,越向前走越偏执——教育科研成了“神经质”行为,口水很多,实效很少。

更多的基层教育科研者的研究目标是“造理论,出本书”,而不是“贴实践,出实效”。现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可以出本“教育科研书”,大大小小的领导更可以出本“教育科研书”。“教育科研书”大有泛滥之相。海量出版的“教育科研书”,其质量又有多少是“上乘”的呢?这些书多是“贩卖”别人的、国外的、难懂的教育理论,很少是独创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所以好多“教育科研书”是出版物中的垃圾。如果一个基层教育科研人员缺乏通过教育实践得来的研究成果,那么他“造”出来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就没有思想底色,这对于“科学”来说则一文不值。

我们的基层教育科研工作太浮躁,这些浮躁主要表现在“图名”“逐利”上。如果基层教育科研不能从名利圈中跳脱出来,那么基层的教育科研之路将是一条绝路。

猜你喜欢

结题课题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