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静养生

2009-02-09541003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邓宗奎龚润秀伍桂枝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形神心神内经

541003 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 邓宗奎 龚润秀 伍桂枝

浅谈清静养生

541003 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 邓宗奎 龚润秀 伍桂枝

养生即保养生命,在大谈“生命在于运动”的当今,人们对于养生的动静观,谈论更多的是动与健康,而静的一面大有被忽略之势,就传统养生法则来说,静的比重似乎还占着主导地位。

1 清静养生的理论根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形态的变革,在学术思想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推崇以“清静养神”来达到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目的。道家认为“思想清静”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提倡“返璞归真,法道自然,清静无为”的养生方法。老子认为,人的思想应当安闲清静,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没有过多的欲望和追求;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张要减少私心杂念,抑制名利和财富追求的欲望。这些观点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其合理的部分,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成为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道家这种“贵柔守静”、“寂寞无为”的养生理念,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养生学说影响深远。《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突出养生保养真气的重要,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把精神情志的调摄作为养生第一要义。同时,《内经》把保障阳气“清静”,作为养生防病的主要原则,认为精神情志“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这样就能避免外邪侵袭,而祛病延年。由于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又能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故而不良的情志,是引起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形成内伤病变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精神情志的清静恬,避免情志过激,使心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便成为养生防病的根本。

2 清静养生的积极意义

2.1 在精神情志方面 “心藏神”、“为一身之主”(《内经》),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所以,“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篇》),可见保持平静和谐心态的重要。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过于动怒、过于惊喜或过于悲伤,都可致七情内伤而致病,故“心动则神疲,情静则形逸”(《内经》),这种观点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也有反映:“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可见保持心神清静对强身壮体之必要。在物质社会中,勤劳节俭,安分知足,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至于那些贪恋金钱美色,而致利欲熏心的妄动,贪图享乐纵情恣欲的躁动,生活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悲伤,那种大喜大悲的激动,甚至为苦苦追求个人的名利,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这些精神情志的扰动,既劳心神,又损身体,这时保持心境的清静就是一味很好的调和剂,起到以“静”制“动”的效果。应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做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三国·嵇康《养生论》),而达到“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养生四要》)的境界。

2.2 在形神的协调方面 《内经》主张,养生应“形与神俱”、“神守不分”。就生命体而言,形与神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不可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同生;形壮则神旺,神旺则形壮。正所谓“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成”(《养生论》)。所以,要“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做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养生论》)。而静与动协同养生,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运动以养形,清静以养神,形神互养,才能使形体壮实、神元充足,才有完全健康的体魄。

2.3 在阴阳的平衡协调方面 清静是相对于动而存在的,静与动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养生赋予静与动极具深刻的内涵,而静属阴,动属阳,静能守阴,动能生阳;养生贵在“慎调阴阳”,而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养生法则上,保持静与动的平衡,也就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就“形神合一”的养生观来说,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于动而耗散,难于清静内守,务须养之以静;形属阴,易静而难动,故养形以运动为贵。虽然“养静为摄生首务。……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为死灰,方为养生之道”(《老老恒言》),要把清静无为的“养静”,变为有为而静。同样“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养形,亦应适度,以不损不伤为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动静平衡、阴阳协调、形神兼具,才是科学的养生健体之道。

3 清静养神的方法

3.1 少私寡欲以养德安神 清静养生的核心就是要安定情志、保养心神,这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做到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循规蹈矩、效法自然少动多静的法则,不贪多、不躁动、不妄为,用理智和养生之道来驾驭生命。正如老子《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中所说,懂得养生的人,要先去除六种损害仁德的品性,然后才可以保持健康、益寿延年,也就是:一是要淡泊名利,二要禁犯声色之乐,三是对物质钱财不可贪恋,四是对膏粱厚味要尽量少贪嗜,五是根除巧言奸诈、阿谀奉承和狂妄自大的品性,六是要除去一切嫉妒记恨他人的心思。若以上这些都做到了,心神自然就会清静,这样就可以防病治病而健康长寿。

3.2 慎养情志以舒心宁神 一个人的精神情志的好坏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若情绪经常忧愁、悲痛、愤怒等,就谈不上养生之正道。所以,清静养生,协调情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情志乐观,乐观可以安定神气、“乐而忘忧”,还可滋润神气,使营卫和调、情志畅达,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而祛病延年;二是要和喜怒,过喜、频喜或喜怒无常,都可致情志太过而扰动心神,使神气耗散而不藏,躁动而不静,故主张“少喜少怒”(《养性延命录》);三是去忧悲,悲忧之人,易躁动伤神,尤以老年人,更易因忧悲伤心,故应保持快乐的心情,以保养神气;四是要节制思虑,少思虑则心神平和,多思虑则心神耗散,故养生家主张“少思虑以养其神”。当然,心神是要思考的,这里所指的是不要过分的思虑,也不要非分的思虑。此外,由于好恶发于神,言笑出于心,故要调节言笑频度,也可使心神清静。

清静养生,是以使心理保持清静平稳来达到养生目的的,所以,只要消除了一切有害于养生的心理杂念、使心神保持洁净,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延年益寿。现代科学证明,清静养生,颐养心神属于自我调节,能保护大脑少受或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养生方法。

2009-04-03)

1005-619X(2009)10-0887-02

猜你喜欢

形神心神内经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