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2009-02-05

科教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

刘 欣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蒙恬说:“苏格拉底在所有伟大的品性方面都堪称是一个完美的典型。”本文针对东、西方两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从两人在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过程管理方面的异同角度出发,从三个维度分别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教育管理思想 比较分析 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1 教育管理思想概述

美国学者罗尔德.坎贝尔认为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把它作为专门的对象进行研究,形成学术观点,并指导管理实践,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教育管理的概念是在现代社会“大教育”背景下使用的。本文关于教育管理的理念来自美国学者D.E .奥洛斯基的《今日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即:“管理科学加教育。”

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东方的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大师。他们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就提出了关于教育管理的思想并付诸实践。这些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文化遗产,对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2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管理思想

2.1 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早在二千多年前,他就对教育管理思想进行了建构和实践。

(1)关于教育管理权:孔子提倡国家办学和私人办学相结合。在春秋战国末期,官府办学逐渐衰落,私学日益兴盛。孔子周游列国,创办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当时教育是为政治和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管理的主体仍在官府;但孔子兴办私学,顺应了历史潮流,使教育的管理主体多元化,让国家和个体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管理者,具有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进步意义。

(2)关于教育管理对象:孔子生活的时期对于什么人可以读书和应该受教育没有特定的标准和概念。孔子根据“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基础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倡导从“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打破贵族阶级对于教育的垄断地位,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监督指导,具有教育管理民主化的启蒙意义。

(3)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孔子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以“文、行、忠、信”四教为原则,德育和智育并重。同时,孔子提出教学过程包括“学、思、行”三个环节。这就是说,作为教育管理者首先必须使管理对象“学而知之”,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孔子从培养治国安民的贤才和道德高尚的君子的目的出发,在教学内容的管理上,对古代先贤的典籍进行了补充与改造,实施全面的教育,尤其重视诗、礼、乐的教育。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倡导“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先进教学过程管理思想。

2.2 苏格拉底的教育管理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管理思想一直影响世界至今。

(1)关于教育管理权。苏格拉底从政治与教育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应该担负教育管理的责任,培养才智优异、道德完善的治国人才;从制度与管理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法令,规范管理国家的教育事业。

(2)关于教育管理对象。苏格拉底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没有职业、年龄、身份的限制。他说:“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从人性论的角度苏格拉底以全体公众为教育对象,认为“在承认人天生是有区别的同时,指出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同时进一步指出不管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相对差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

(3)苏格拉底“产婆术”。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苏格拉底创造了“产婆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一系列机智的问题,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从具体到抽象,从普遍到特殊最后使学生自然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过程充满了技巧,智慧和艺术,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唤醒其求学意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4)倡导德智体全面教育的管理理念。苏格拉底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智慧即德行”的观点。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除了讲授思辨哲学之外,还强调算数、几何、天文等实用科目的学习。同时,苏格拉底认为体育非常重要,并积极推行体格锻炼。

3 比较分析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这两位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各自源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二者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孔子生活在战乱的春秋时期,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兴邦的人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孔子从中国古代先祖的思想中,吸取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倡导办学主体合一,学思合一、知行合一、博约合一的观念。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中渗透着整体的,联系的,能动的辨证法观念。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那时社会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苏格拉底创造性的把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发展成“伦理哲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美德的教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强调广博知识的培养和强健体格的塑造。

4 教育管理权和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比较

4.1 教育管理权的比较

孔子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主要是各诸侯国自行办学并对其实施教育管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私人办学应时而生,形成了国学和私学并存,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的局面。苏格拉底处于古希腊奴隶民主政治衰落的时期,对其城邦极为忠诚,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治国兴邦,所以极力推行国家办学。同时,苏格拉底受到古哲学和神学的影响,以略带神秘主义色彩的伦理哲学和理性主义为基础,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法典。

4.2 教育管理对象的比较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其弟子中有出身贫贱的颜渊、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也有出身贵族的孟懿子、南宫适。但是,孔子对于教育民主平等的改革并不彻底,认为下等民众和女子都无需受到教育。苏格拉底受古希腊自由主义影响,教育对象完全面向所有民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权的平等。苏格拉底甚至说:“我不仅不索取报酬,而且有人愿意听我讲,我还愿意倒付钱。”

5 教育过程管理的模式比较

5.1 自我管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广博知识、修炼德性。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着,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真诚无私的教育学生。师生间应形成互敬互爱,教学相长的和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自己品行影响学生。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教师要成为高尚美德的典范。黑格尔说:“苏格拉底是各种美德的典型:智慧、谦逊、节约、有节制、公正、勇敢、坚毅……不贪财、不追逐权利。苏格拉底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一个人——一个恬静的、虔诚的道德形象。”苏格拉底作为“众师之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和品格教诲他人。

5.2 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管理

(1)关于教学内容。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孔子之前古人就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孔子对其加以整理完善,修订出“六经”,作为成文的教学用书。同时,孔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分为“六艺”,实行分科教学。而苏格拉底的时代成文的典籍较少,所以没有固定的教材,主要是讲授伦理哲学和一些实用知识。

(2)关于教学形式。孔子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孔子开始兴办私学,有供讲学的“堂”,有学生住宿的“内”,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方式。后来孔子开始游历四方,教学的形式也变的较为多样或在大树下讲授礼仪,或在空旷之处讲授射御之道,或在杏坛公开演讲。苏格拉底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在大街、集市、广场随处可讲。他讲学的主要方式是公开的演说和面对面的辩论。

(3)教学方法的管理。孔子对于教学方法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启发诱导的方式。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说,只有在学生真正进入思维模式后,教师才开始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学习;而不是在不合时宜时,勉强地进行教学。苏格拉底对于教学方法的管理则是著名的“产婆术”即:在问答和辩论的过程中,通过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受到启发,最终达成对真理的认识。

6 两位古代先贤教育管理思想的启示借鉴意义

(1)对我国教育管理思想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启示。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因子。从科学化的角度,我国的教育管理首先应该实现整体的优化管理。这既包括对教育内部各教育要素的职能进行管理;也涉及与教育外部环境实现有机的联系,从而真正使之成为“有效的管理”。从民主化的角度,教育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由国家、学校、个体三者共同组成。三者的职能各不相同;但在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地位上的民主平等。

(2)对我国教育过程管理控制的启示。现代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整体,连续循环的PDCA管理模式,运用到教育管理过程的控制中就是关于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决策的执行,教育效果的评价,教育影响的改造过程。对于教育过程管理的有效控制,孔子和苏格拉底虽然没有提升到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高度,但是在实践中诸如选择广泛的教育对象,细分科学的课程体系,施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都对于今天教育过程的控制管理具有启发意义。

(3)对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管理模式建立的借鉴意义。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充满着挑战与机遇,通过对东西方两位教育先贤教育管理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首先,我国的教育管理主体应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国家办学为主体,辅以地方、集体、私人办学。同时,要加强教育制度和法规的制定完善。其次,我国要推进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如真正实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实现教育公平,和苏格拉底一样普及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最后,在教学的管理上,应该继承他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启发诱导的教学观念。

(4)对教育系统本体发展的进步意义。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必然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同样对于教育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西方的教育管理思想从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的“轴心时代”和“元典时代”就开始发展,所以我们需要通晓古今,博采众长,从古代东西方教育圣哲的思想中吸取先进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不断完善时下的教育管理理论,从而促进我国当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 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何晓夏,高奇.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安徽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发展现状及完善
关于pps抽样技术在全国各地社会工作人员考试合格人数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