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代派书法谈解构主义

2009-02-04彭佳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解构书法

彭佳佳

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日本出现了现代书法的萌芽。所谓现代书法是相对传统书法而言的,它对书法进行全所未有的创新和再造,从而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书法创作模式。但是,现代书法真的能对书法艺术做到全新的消解和创造吗?本文就试着运用解构主义来阐释下现代书法对传统书法的解构和贡献以及不足,从而对解构主义有个更好的认识。

关键词:书法 传统书法 现代派书法 解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传统书法在创作思想上没有创作的主题与构思,所以传统书法创作是以技法,即包括笔法、墨法、结构、章法以及中锋、侧锋、方笔、圆笔等技法内容为核心在展开创作的,同时也是以技法来决定“创作”效果的。这种把创新建立在技术层面上,以章法、字法、笔法上的创新为目标的活动必然对书法不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传统的书法创作还是建立在新出现的书法资源的利用基础上的,如学习“甲骨文”、“民间书法”等来改变书写风格,并以此来创新。这种长期以单一模式形态进行着的书法创作使书法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发展,各类的书法创作在形态上各异,但本质却还是一样的,即都只是在单字结构上进行微妙的变化改造。这样的传统,中心思想必然需要呼唤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来打破它,才能为书法创作提供全新的动力,现代派书法应时而来。

“现代书法”是相对传统书法而言的,也称“新书法”。1985年北京举行的“现代书法展”预示着现代书法的正式提出,也就此拉开了对书法的传统理法和超稳定的游戏原则的质疑。我们知道,传统的书法艺术技巧,是中国历代书法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并被占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它集中体现了书法家的聪明和智慧,是他们创造能力的集成。正是由于如此,才形成了中国书法这门具有荡人魂魄的艺术魔力的艺术品种。它源于汉字,基于汉字,又脱离汉字的实用性。中国汉字这一母体诞生出来的中国书法这所以具有这样的艺术美感,都与中国书法创造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与传统艺术技巧有关。有了逆锋和藏锋,才使线条变得含蓄和耐人寻味;有了中锋行笔,才使线条变得劲健富有弹性而具有生命感;轻、重、徐、疾,形成了书法艺术的韵律和气势;干、湿、浓、淡,使书法作品本身具有深遂的想象空间。而 “现代派书法”它抛弃了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技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书法进行了解构和创造。

现代派书法又分为了前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他们对书法的创作又本质的区别:“前现代反传统,不反本体,即文字本身;后现代不反传统,反本体。

历来,人们对书法的创作都是从技术方面来的,而现代派书法的后现代抛弃了这一传统观念,对书法的本体“文字”进行了质疑。 “就当代的艺术而言,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书法”,是在根本上就不具备现代属性的,因而在现代书法思潮中,任何恪守本体论的折忠立场都不过是一种“伪现代”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对“现代书法”建立一个比较客观的理解,那就是:“现代书法”样式,只有在超越“书法”的观念上起步,才能建立现代艺术的意义。”①这在根本上对中国传统书法创作提出了前所谓未有的颠覆。

汉字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符号主要是由其形象结构和语义构成。现代派书法的后现代对书法本体的消解主要从这两方面是对文字进行消解。如徐冰在《新英文书法》造的字:他将英文的26个字母改造成类似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然后把英文词组合成类似中国的方块字,是谓“方块英文”。 而且字的大小、面积、笔体都一样,由于字的大小、面积、笔体都一样,遂取消了观者可能由于字的位置和比重等形态因素的差别引发的主次感,而这种主次感会导致观者心理发展的时间过程。徐冰的字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中国文字自古以来创造字体时候对字体的构造原则,“上大下小”,或者“左大右小”,我们从小在学习写字的时候就被教育着要怎么写才会好看,一定要主次分明,大小得体。而现在徐冰的字取消了这种二元对立,主次、大小之分,打破了中国文字造字的中心地位,并利用英文字母来重组汉字,破坏了习惯性结构(形体解放)带来了造形的自由度,自由地创作了许多形体自由的文字使其文字的结构趋于纯抽象性审美结构。

但是,值得怀疑的是,这种取消文字的书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不能叫做书法了,而只能称为一种“现代艺术”了。现代书法虽然是想对书法进行全新的解构和创造,但这样的取消本体的做法已经从根本上取消了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

综观种种现代派书法表现,可以说既要站在现代的立场,又要运用书法的元素是不同现代派书法表现的共同立脚点。他们企图消解传统书法创作理论的中心地位,却要么走过了,要么没走到位。当然,书法的文化背景的位移,必然要造成书法表现的现代转型。为此,书法与其它文艺领域同步了。“转型”也必然成为二十世纪末期中国文化艺术的共同主题与历史命运。但是,我个人以为,由于书法的特殊性,书法的现代转型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不管怎么样,现代派书法的出现还是为书法艺术的创造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为书法艺术的创作之路进行了第一步的尝试,我们相信,以后将会有更多的书法家对书法进行更好的解构,从而使其得到一个更好,更新的发展。

注释:

①审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参考文献:

[1]陈大中.当代书法创作模式与流派研究.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版.

[2]朱六善.中国书法原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朱以撒.书法创作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解构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书法欣赏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