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视角下三峡库区城镇建设探讨

2009-02-03周科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5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万州区三峡库区

周科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全面展开,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考察,探讨了三峡库区城镇建设如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并对三峡库区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 城乡统筹 万州区

统筹城乡发展要因时因地,其发展路径也是多样的。三峡库区地处西部,是全国连片贫穷地区之一,经济二元结构明显,因而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重庆万州区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考察,为三峡库区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

城乡统筹视角下万州城镇建设现状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万州是三峡库区区域性城市,也是重庆库区淹没损失和移民搬迁量最大的区。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兴建以来,由于移民搬迁资金的大量投入、国家加强了对于库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镇搬迁提供的建设机遇,万州城镇化进程加快。

据统计,2000年万州有城镇人口57.41万,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37.0%,2006年万州城镇人口增加到72万,城镇化率上升到47.5%,城镇化率上升了10.5,年均提高1.8百分点,而同期重庆市、全国城镇化率分别上升了11.1个百分点和7.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万州城镇化速度高于全国,接近全市平均速度。

(二)城镇经济发展较快且中心-外围的空间二元结构明显

2006年,万州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2.2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工业增加值42.21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9.06、61.39和7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6%和16.3%,三次产业比例为12.5︰40.3︰47.2。万州各项人均经济总量指标高于库区区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地位比较突出。

由于受历史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快于农村,万州城市经济总量远大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远高于农村。2006年万州主城区创造的生产总值为91.7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0.3%,人均生产总值为1877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766元,而41个乡镇生产总值为60.6亿,仅占全区总量的39.4%,人均生产总值为4936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5068元,比万州主城区低13702元。此外,在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万州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的空间二元结构特征。

(三)建立了三级城镇体系

经过建设发展,万州形成了大城市—中心镇——建制镇三级城镇体系,现有大城市1个即万州主城区,2006年末常住人口59.5万人,建成区面积为41平方公里;建制镇28个,其中有6个中心镇,其余为集镇。从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看,万州城镇常住人口高度集中于主城区,是三峡库区初具规模的大城市。次级城镇是6个中心镇,城镇人口规模最大的是分水镇,2006年城镇常住人口为2.5万,第三级城镇平均常住人口0.73万人。

城乡统筹视角下万州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不足,城乡统筹缺乏经济支撑

经济总量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万州在库区区县中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与全国、全市比较仍然存在相当差距。2006年,万州人均生产总值10004元,重庆、全国分别为12415元和15931元,万州分别是重庆的80.6%和全国的62.8%。

产业结构不合理。2006年,万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5:40.3:47.2,重庆为12.3:43.0:44.7。仅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来看,万州接近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万州第二产业内部的建筑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2.6%,远高于重庆7.6%的水平,而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7%,低于重庆市的35.47%的水平,万州建筑业所占比重高,主要是在大规模移民搬迁刺激下发展起来的,而实际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产业空虚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7%,占全市的3.4%,在全市40个区县中排名第14位。人均工业增加值仅为全市63.3%,为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68.7%,是涪陵的27.3%,长寿的35%。第三产业中,以传统商贸、餐饮、运输产业为主,新兴服务产业发展滞后,现代化程度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二)城镇体系发育程度低且结构不合理,城乡统筹缺乏连接纽带

在万州城镇体系中,缺乏人口在10—20万的小城市,也没有人口规模在5—10万人的中心城镇。万州城市首位度高达20.5,说明大城市在城镇体系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次级城镇发展不充分,大城市孤悬,城镇规模结构断档严重。万州主城区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有一定聚集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而万州的建制镇,普遍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是在农村商贸集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职能仍然停留于为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行政管理以及文教服务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职能分化不明确,远远未形成明确分工与协作、特色鲜明、联系密切的城镇职能体系。

(三)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城乡统筹缺乏发展平台

万州小城镇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规模过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聚集能力低下,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成本偏高,人口集聚效应低,人均收入低等问题。

万州小城镇经济实力弱,缺乏产业基础。2006年,万州城镇生产总值54.1亿元,平均每个镇1.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216元,仅为全区的52.1%。在产业结构状况与产业发展方面,小城镇产业结构层次普遍很低,第一产业比例高,第二产业弱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05年,28个城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3.5︰33.96︰32.54,第一产业高于全区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内部,以传统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为主,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缓慢。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多以当地农产品粗加工、建筑、建材业等行业为主,技术层次低,结构雷同,缺乏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产业发展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小城镇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作用有限。

万州小城镇建设落后,建设投入不足。受地理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投入的影响,小城镇建设落后不仅表现在建成区面积小,而且更表现在城镇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有不少小城镇还停留于“一条街、两排房、一店一业”的初始发展水平。城镇普遍存在市政设施不配套,供水、供电能力弱,自来水普及率低,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相当低,文化设施缺乏等问题,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差。

对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的建议

(一)统筹城乡,坚持大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

从库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库区城镇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方向,必须坚持大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形成一个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心城镇为纽带,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具有合理分工、联系密切的合理城镇体系,共同带动全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首先,就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说,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是为了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必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乡关系和良性互动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应该加快大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大城市又不能片面孤立的发展,脱离了农村和所在区域的大城市优先发展,不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其次,就小城镇的特点来看,小城镇一方面连接着城市,另一方面连接着农村,是城乡发生经济联系的中介和纽带,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将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渗透到农村,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目前库区小城镇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资源聚集能力弱,但通过重点建设一批条件较好和较具潜力的小城镇,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吸纳力量。

(二)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

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不仅规模大,实力强,经济活动和要素聚集程度高,而且有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人居环境、方便的服务。中心城市的增长和发展不仅对区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带动整个区域和农村都有重要意义。

发展库区中心城市必须走外延扩大与内涵提高相统一的道路,处理好城市发展规模和质量提高的关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打通快速出口通道,同时围绕中心城市搞好交通建设,使中心城市成为多种运输方式齐全的交通中心,改善城市发展条件,增强城市对于三峡腹地和农村的辐射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改变落后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优秀人才提供条件。

(三)加快小城镇发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小城镇是城乡发生经济联系的中介和纽带,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将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渗透到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还有利于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吸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加快库区小城镇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推进小城镇建设必须要发展眼光和创新意识,高水平地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规划应该立足全区城乡统筹和城乡发展,坚持因势利导、功能协调、合理布局,对全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统一规划。二是在小城镇建设中,实施重点倾斜与协调发展的方针。库区小城镇规模小,产业发展落后,聚集功能弱,未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从而影响了城市城镇对于农村的带动作用的发挥。而中心镇普遍历史较长,城镇规模相对较大,产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在当前库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必须遵循不平衡发展原则,重点发展中心镇,发挥中心镇在城乡协调和完善城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协调发展其他小城镇。三是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产业特别是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加快库区小城镇发展,要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基础,根据资源、区位、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以独具特色的产业支撑小城镇。四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交通不便,公共设施缺乏状况,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强小城镇要素、资源和产业的聚集能力。五是创新制度,以制度改革推动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所需要的农村土地资源,应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民以作股的方式参与城镇开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的方式,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等。

参考文献:

1.李炯光.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研究—以经济结构转变为视角.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3.陆大道.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万州区三峡库区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