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射子弹的机器

2009-02-03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09年8期
关键词:枪弹机枪火力

司 古

狭路相逢

1944年,缅甸。中国军队搜索连和日军一个搜索小队在执行侦察任务过程中突然遭遇。按照日军以往的经验,中国士兵的单兵作战素质不如自己,在兵力相近甚至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也常常会被日军轻易击溃。在日本人看来,这次遭遇战的结果也不会例外。但当中国士兵的枪声响起时,日军却发现自己手里的“三八大盖”步枪再也无法匹敌中国士兵的新武器了!

对手手里的武器是一种能够连续发射的自动武器,士兵只要扣下扳机,便能像连珠炮一样地高速向敌人喷射枪弹,每分钟高达300~400发!而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每打完一发子弹就必须手动拉开枪栓,退出空弹壳,然后推回枪栓,再扣下扳机,才能发射下一发子弹。有这功夫,中国士兵能发射十几发子弹!战斗的结果是,这支日军搜索小队中除几个幸免外,其余数十人全部被歼。

汤姆森式冲锋枪

这支中国部队的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美国制造的汤姆森式冲锋枪,这是二战中一种非常不错的自动武器。日本兵的纯手动的“三八大盖”,在茂密的丛林地带,火力自然敌不过全自动射击的冲锋枪,导致伤亡惨重。

早期步枪每次射击间隔时间较长,射手要手工完成开膛、退壳、装填、闭锁、击发等动作,射击速度很慢,因此当时的步兵大多排成密集的队形进行作战,以增加火力密度,或者大量步兵分成数组轮流射击装填,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

如果能让一支枪不停地连续发射,那不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的诞生么?这一想法吸引了无数早期枪械设计师。

马克沁机枪

1881年,美国发明家希拉姆·马克沁到巴黎参加电器设备展览,展会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你想赚大钱,那么你就发明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作战武器吧。”用心的马克沁发现,每发子弹射出后,火药能量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后座力,那么这种力量应该能够帮助驱动机构实现连续动作。

本着这种概念,马科沁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枪。他利用一套巧妙的机构,借助每一发子弹发射后的后座能量完成抛出空弹壳以及推送下一发枪弹入膛动作,巧妙地实现了枪弹全自动连续发射。马克沁机枪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连射武器,只要射手扣下扳机,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射,直到耗尽所有子弹。

1885年,马科沁向英军展示了他的机枪,试验中该枪每分钟可以发射500发枪弹,这种火力密度超过了100支步枪!马克沁的发明极大地启发了各国的轻武器设计者,他们纷纷效仿马克沁的方案设计机枪,一时间,各种机枪纷纷出现。

据说,清政府派李鸿章考察过马克沁机枪,但李鸿章看过射击表演后,认为这种东西实在是打得太快,浪费子弹,于是没有‘引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战场上几乎80%以上的伤亡都是机枪造成的。机枪那可怕的射击声,成了士兵们的噩梦。

加特林机枪

1861年,美国人加特林设计出一种速射武器,被后世称为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有6根枪管,通过一套巧妙的旋转机构依次对每根枪管实现装填、击发、退壳,射手只需要人力摇动手柄,就能实现旋转机构的运动。加特林机枪的优势在于,把过去需要人工完成的装填和退壳都改由旋转机构来完成,这样6根枪管就可以连续不停地发射,把密集的火力射向目标,首次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连续发射。

尽管加特林机枪真正做到了连续发射,但是要想操作这种机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种机枪需要4名士兵一起操作,非常麻烦。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机枪已经成为步兵部队的标准武器,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重量较轻的轻机枪和更为小巧的冲锋枪。今天美国的M249、M240,俄罗斯的PKM,德国MG4都是较为先进的机枪,但不管它们的结构如何精巧,说到底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当年的马克沁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火药的发射能量实现自动,再也不需要手工操作了。

猜你喜欢

枪弹机枪火力
M240通用机枪
火力全开
M134 机枪
火力全开! 广州上半年20条村改造,投入超800亿!
玩转百变机枪
那些被“黑”的机枪们
基于Unity3D的枪弹虚拟装配实验系统开发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须知
新型枪弹扫描仪
转移火力收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