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愁肠难发寄比兴

2009-01-29计懿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比兴曹植

摘 要:赋、比、兴是文学中极重要的修辞手法,自《诗经》起源,至今绵绵无绝。曹植可以说是风云三国中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命运多舛,一生情感跌宕起伏。几度被命运捉弄,使得曹植惆怅难解,然而当权的哥哥又对自己百般质疑,无奈之下,所有的愁肠只得用比兴抒发,铸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朵朵奇葩。

关键词:曹植 《赠白马王彪》 比兴

身为“建安之杰”,又曾是曹操心倾的太子人选,曹植的前半生可谓春风得意,前程明媚,顺风顺水。但是天意似乎不遂人所愿,给了曹植才气和志气,却没给让他实践功烈的机会。也许,其诗人气质甚于做一代帝王的霸气,最终他只能屈为人臣,三迁都城,将一腔悲愤吟哦于纸。兄长曹丕称帝后,曾多次加害于手足,在写《赠白马王彪》一诗前,即毒死了胞弟曹彰。曹彰本是魏国一员骁将,曹操在位时,并没想将他立储,只以一员大将待之。纵是如此,曹丕亦不肯放过,更何况在夺嫡中身为劲敌的曹植呢。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使曹植终于明了兄长的心意,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希望——建功立业是再也不可能实现了。他感慨良久,却是怨而不怒。这样的情绪,小从《七步诗》,大至《赠白马王彪》一诗都可体会到。

从诗前作者的自序看起,便觉悲凉之心渐起,“武艺惊猛,有将领之气”的胞弟竟在这次进京中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本已是伤心欲绝,哀思未定,回家的路上更是被强求各自行路,名曰“二王归藩,宜异宿止”。让曹植对曹丕称帝后的行为感到无比心寒,愤懑积压却不能发,内心被折磨,被炮烙,被绞缢,却不能当真说出对曹丕这个当权者所作所为的怨怼。所以诗中字里行间都充溢着曹植真实的心意却不能外露,句句比兴说的都是曹植的悲凉和愁肠。

“归旧疆”了,面前却有一条伊河一条洛河,连桥也无,要怎么去过呢?便渡船罢,却又兴起大风浪,过不去,怨啊,当真只是怨“东路长”么?这句诗含沙射影地意指手足相残,前途难明;于是,想回头看看从前居住的京城,但京城却也变得让人心寒生怖,只得调转头,叹息着上路。

水路不通行山路,登上太谷,见山巍峨耸立,绿意盎然,仿佛胸襟一阔,不料,竟有“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之意。单是诗人描写眼前景,身边事,就已觉愁肠难解,“屋漏偏逢连夜雨”无可奈何的痛苦。再连“改辙登高冈”都不行,路漫长,马玄黄。句句写的都是行路难,好像只是苦于天意作对。到底是谁令曹植行路难呢?真是天吗?意亦另有一指。此时“比”、“兴”比“赋”更能揭示出诗人内心那种不可言说的痛。

作者将笔锋一转,从驿道难行渡向身边的友人,也不直接说,而是承接上一段落,利用了很有整体感的顶真格,以玄黄马作兴,道出“我思郁以纾”的心绪,很自然地想找人倾诉,可“亲爱的”却“在离居”,这又是为什么呢?接连三个比喻无疑是前半段诗歌的一个亮点,没有明讲“鸱枭”、“豺狼”、“苍蝇”这些恶类从何来,只是描写了他们的“恶行”和到底为何来——“谗巧反亲疏”,这句尤令笔者心酸,明明知道是曹丕下令使曹植与白马王分行,曹植却只得装作不知,甚至还要欺骗世人说是小人谗巧,拆散情深手足。怨,包含着曲折心理而未外露的怨,比恨更强大,更令人记忆深刻——不让曹植与曹彪同行,一路监视,曹植也曾想再回京师,看看曹彰的灵柩,却没有立足之地,想到死去的兄长,不免又深陷悲伤,拉起缰绳不知何去何从。这样一段比兴为主的哀叹,比直抒胸臆更有力量,教人体会到曹植内心的愤恨与苦闷。

再次运用“轱辘体”,自然顺接了上一段,从无处可留,过渡到悲己身、兄长逝、亲友离,又以身边景象作比兴以托此情。原野空旷,秋风萧杀,孤蝉鸣寡人,诗人怎么都睡不着,想想身为人的自己,和那些飞禽走兽比较之下,竟也及不上,看似漫不经心的比喻,却是诗人愤懑苦痛堆积、思考良久的投射。思及此,叹息难免。

然则,叹息何用?曹丕不信任曹植,这谁都无法改变。最惨的还是自己的兄长曹彰,一同来,却不得一起回,可是活着的人便好吗?未必,诗人又用两个比喻来叹人生短暂,可作者时年三十二岁,本当青壮,不应言老。但仔细体会,在经历了这些事的打击之后,谁还敢说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有活力的心?人常言:哀莫大于心死。曹植可能已经觉得前途未卜,心悲不已了。但他还有曹彪可诉,尚有一丝安慰,难料的是曹丕连这一点最后的安慰也不给他。也许曹植亦预计到,在未来的九年,他的心被一次次伤透,冰冻,撕裂,最终死去……因知曹植之身世卒年,便更为这两句比喻扼腕。悲伤惆怅在此达到一个高潮。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突然间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心境大为开阔,有扬眉吐气直身挺坐之振奋。而一句“仓卒骨肉情”却急转直下,原来之前的乐观只是昙花一现,即便作者想要安慰自己,想要乐园,却怎样都做不到。情感随之大波大折,比上面悲伤的高潮更为深刻,令人愁肠未解。

尾段则是以仙家吾欺来作离别和收笔之辞,心中对曹彰的悼念和对曹彪的思念跃然纸上,但是心中的愁和怨是连仙家都救不了了。前途灰暗,无言可以资鼓舞,只得互道“王其爱玉体”的保重之词。

诗至此已完,然意犹未尽,比兴的余力即在此。比兴,借他物勾勒出一幅图像,表达了心情,于是这图便带上或明或暗或彩或灰的情调。当诗人的吟哦已经终止,那些画面和意境仍会在人的脑海里面,哀越觉哀,愁更见愁,犹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意也。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便颇有此意。政治愁肠,家世哀怨,亲友离居,颇多不能说出的,或者不能说尽的意思,便多多少少在比兴中可得淋漓尽致。就好像屈原作了《离骚》,他们那不同时代却相似的命运,让笔者不得不想,是否上天给予他们灾难和巨大的精神痛苦,是为了催生他们做出人类不朽的杰作?

参考文献:

[1]李景华.建安文学述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额尔敦仓.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讲稿[M].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学院蒙汉双语系,2008.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李宗为.建安风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计懿文 中国香港 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比兴曹植
谶纬比兴:伪满戏剧发生的文化阐释
曹植并非怀才不遇
七步诗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
曹植渴死八斗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