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阅读提升教师的文化判断力

2009-01-27王宪廷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判断力青岛市读书

王宪廷

在中西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有些未成熟、辨别力差、可塑性强的中小学生,往往把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作为时尚而加以膜拜。于是,以特级教师于漪为代表的教育专家,倡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当代教师的职责,而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文化判断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因此,教师文化判断力的提升问题理应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经典阅读对提升教师文化判断力的价值

第一,经典阅读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判断力要以一定的文化认知为基础,教师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认知和已存文化印象基础上,才能对各种文化信息、文化现象及其价值进行有效的识别、评判、取舍、整合和选择。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文化判断力与其文化认知是成正比的。同时,教师文化判断力作为一种文化理性的智力资源,也是教师文化认知在理性思维驱动下作用于文化层面的表现,而不是简单的本能重复。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的文化认知层次,才能提升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品位。

第二,经典阅读能不断完善教师文化价值取向。教师在文化认知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中,对文化信息进行重构和整合需要在一定文化价值取向作用下的文化筛选能力,它用以整合教师的文化认知,反映教师已有的文化品位,同时又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见识。

第三,经典阅读是能够发展教师文化审视和文化辨析的思维方式。教师文化审视和文化辨析的思维方式是教师文化判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教师对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识别能力的一种内在把握,是一种把不同的文化感知对象以具体感性与抽象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表达的思维机制,外在体现为教师文化扬弃的思维能力。经典阅读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这种文化思维的发展。

经典阅读的内容要略

2006年3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作了一次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出教师阅读的“三化”现象:一是教师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经典的人文作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二是教师的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阅读视界只局限于本学科;三是教师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功利化,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三化”现象充分显示了教师文化判断力缺失的原因。问卷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作为一个理科(文科)教师,你认为你的人文(科学)素养如何?统计显示:64%的教师认为“很一般”,24%认为“十分缺乏”,10%认为“勉强说得过去”,只有2%认为“比较高”。不读书、读书少、人文与科学素养低、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在这样一种文化摄取状态下的教师文化判断力发展状况可想而知。因此,如何以经典阅读为载体,提升教师的阅读品位,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以此来发展教师文化判断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青岛市教师职后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和中小学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现状所作的深度调查中,“你认为当前教师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统计结果颇具警示意义:答“工作忙没时间读”者超过半数,答“教师阅读面窄缺乏深度”者占29.55%,答“书太多,不知从何读起”者占15.34%,答“缺乏有效的组织”者占12.5%。可以这样解读: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组织与指导,阅读尚未成为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的基本方式,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压力之下,教师不知道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读什么、怎么读,由此带来的是教师面对课改背景下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文化现象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职业范围内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因此,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程式化倾向严重,教育教学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诸多因素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为教师提供适宜的读本,让教师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有效地弥补其文化判断力的缺失。

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以宽阔的视角把握教师阅读和读本开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之后,结合青岛市教师队伍的现状,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着手研发了经典阅读读本——《每周一读》,篇目涉及人文与科学各个领域、各级层面的经典,每卷80篇,分别编为师道·师德、为人·向学、理论·智慧、实践·行动、历史·未来、文学·人性、科学·真理、鉴赏·品味8个单元。同时还邀请青岛教育界知名人士和研究人员为每篇经典撰写导读,引领教师对经典作深度解读。目前,《每周一读》已经深得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的认同,读经典已经成为一些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他们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经典阅读的实施方式

青岛市教师经典阅读得以深入开展,除了《每周一读》的精心研发外,更主要的是灵活多样的有效组织、引领。

●招募骨干读者,搭建阅读交流平台。第一年,向全市中小学赠阅《每周一读》2006年卷,在中小学校干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岛市教育学会会员中招募5000名有一定理论素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担任志愿者,要求他们精心阅读,并在2006年开始青岛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设“我读《××》”等项目,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调动教师阅读积极性;《青岛教育》杂志设置“读书札记”栏目,为教师开辟阅读交流的平台。

●更新学习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指导。一是“请进来”读书研讨。利用市教科所理论学习时间,集中学习研讨《每周一读》中的一篇文章,教科所研究人员领衔主持,邀请本所科研人员和各区市、基层学校教科室主任共同参与。二是“走出去”互动研讨。自2006年起,市教科所全体科研人员先后参与了李沧区、四方区、市北区、开发区和青岛第五十三中学、青岛寿光路小学等10余所基层学校的读书活动。同时,市教科所利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等有意义的日子,面向全市进行一次读书展示活动。经过两年的阅读实践引领,目前,青岛地区各中小学围绕《每周一读》正在广泛开展深度读书活动。

●建立专家干预下的组织化、持续化阅读机制。一是创建教师阅读激励机制。自2006年起,青岛市教科所每年组织开展经典阅读音像演讲活动。活动采用层层选拔制,先由各区组织本区域教师开展音像演讲,择优推荐参加全市读书演讲活动,优秀者颁发市级证书或在《青岛教育》杂志刊登演讲稿。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诸如“诵读经典,叙说故事”、“品读经典,感悟教育”等,引导教师逐步把经典阅读与自己的专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与实践的连接点上增强教师的文化判断力。二是建立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与“十一五”阅读工程联动机制。2007年1月,青岛市教育局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市教科所把《每周一读》作为入站访学教师的基础教材之一,采用“经典阅读+科研研讨”的形式,组织访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并要求访学教师在本学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指导本校教师的经典阅读。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青岛市教科所购置、募捐图书1000余册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传播·互信·分享·成长”。“传播”可以使有限的图书资源获得无限的增值;“互信”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契机;“分享”可以让教师学习教育文献中的教育智慧,尽享思想的盛宴;“成长”是本次漂流活动的最终指向,使全市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增强文化判断力、收获职业尊严。

4年的经典阅读历程,让青岛市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了一种文化的理性,他们开始以一种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活,以一种文化的思维来体验和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文化场域,青岛第四十四中学“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教学文化、即墨第二十八中学“和谐互助”课堂文化、青岛市实验小学“情趣教育”管理文化等,正是这些文化场域中的几朵绚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判断力青岛市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