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纯教育心 斑斓品德梦

2009-01-26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品德德育老师

本刊记者

人物速描

徐进,上海市一师附小教师。现为上海市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成员、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工作9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区教学交流展示与研讨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市、区教学评比一等奖;历获区学科带头人、德育先进工作者、“课堂育人”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徐进,一个略带男孩儿气的名字,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字,让很多人记住了与众不同的她。初识徐进,你觉得她活泼开朗,一举一动之间,透露着活力与灵气,会使你印象深刻;再识徐进,阳光的外表下时常表现出几分豪气,几许干练,会使你刮目相看;深识徐进,你会感受到她那耿直的性格、善良的心,你也会感受到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用心创新路

2000年9月,刚刚离开大学校园,带着满脸稚气的徐进老师怀揣着无数个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谁也不知刚满20的她早在这时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妈妈曾笑她心比天高,可她却执着地认为:小草也能从石缝中钻出,我——徐进,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还怕失败吗?

正是这质朴的心声,不怕失败的劲头,让徐进老师很早就开始勾画自己的课堂,开始圆自己的教学梦想,在倍受瞩目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创出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早在多年前,闸北区教研员单娟娟老师就觉得眼前这个圆圆脸庞,大大脑门的新教师眉宇间透出一股灵气,听了她《猴子渡河》一课更觉得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低年级教学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在当时教学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将这篇内容比较陈旧的思品教材通过自己精心的设计、独特的处理,巧妙地做到了“穿老鞋,走新路”。更可贵的是在短短的35分钟里,单老师发现眼前的这个大孩子是用情、用心、用神在与学生交流,那甜美的微笑,那纯净的嗓音,那丰富的表情,还有学生喜欢的肢体语言,使她征服了整个课堂。之后单老师推荐她参加上海市首轮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活动,几轮筛选,徐进老师脱颖而出,最终代表全区参加上海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那天到会的,除了上海市小学德育界的专家、各区教研员,还有一线骨干教师及众多报刊社记者,在不算宽敞的礼堂里,黑压压地坐了几百人。校领导、教研员不禁暗暗捏着一把汗,不仅为徐进,更为她那群小不点,毕竟开学才一个多月,这么大的场面,他们能正常发挥吗?

教学进展得十分顺利,小不点们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一切很有章法。正当徐进老师通过自己优美的语言、绚丽动感的图片引领孩子们感悟秋天是金色的时候,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小男孩高高举起小手,认真地说:“我觉得秋天先是青色的,再是红色的。”“为什么呢?”徐老师适时追问。“因为到了秋天,我最爱吃的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了,没烧熟的时候它是青色的,蒸熟了不就是红色的了吗?”与会者无不惊叹这个孩子的勇气及细致的观察力。再看徐老师略微调整一下自己的神情,真诚地说:“真没想到,金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由青到红,变化无穷,向你学习!”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点拨,一下子激发了在场学生思维的火花,交流互动达到了高潮:“我觉得秋天是白色,丰收的棉花朵朵白;秋天也是绿色的,松柏的叶子就不会黄;秋天还是五颜六色的,因为我们都会换上各种颜色的毛衣……”此时此刻,徐老师满怀深情地说:“你们说得太好了,秋天有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大海般的蓝,雪花般的白,稻谷般的黄,葡萄般的紫,因此,我们更可以大胆地说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它是迷人的。”

顿时,会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乎所有在场的教师都为当时的场景深感不易,为初生牛犊的学生们感到不易,为初出茅庐的徐老师感到不易,更为徐老师营造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感到不易。而徐进自己则认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心中有教材,更要目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敢于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其实,徐进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它需要长期的探索与积淀。曾经看过徐进老师的一份教案,上面最特别的就是列出了学生可能提出的,不下二十个大大小小的问题,背后的札记则是一段课堂实录,是她自己认为处理简单、失败的例证。

正因如此,徐进凭着一股钻劲和一颗创新的头脑,积极探索德育课堂教学中最优化的教法和学法,重视在德育课程中以活动入手,取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生动的情境。没有听过徐老师课的人也许很难想象那种活跃的、驿动生命灵性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以童稚的话语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脸上那种满怀好奇的认真神情令人忍俊不禁,一幕幕生活场景的展现把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搬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生动画面为学生展现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学,在学中懂得生活。

来,看看这样一堂课:上课了,徐老师推着一辆小餐车进了课堂。学生们虽然有些兴奋,但并不奇怪。因为徐老师每天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和快乐。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吃”。先看看主食——北面南米:年糕、汤圆、烧卖、刀削面、馒头、麻花、饺子……再瞧瞧口味上有什么区别,闻一闻,尝一尝,做一做,一同感受中华民族风味各异的美食,感叹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品德与社会课不仅仅学习知识,还需到生活实践中感悟,在学习中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这也正是徐进老师对品社学科教学的理解。

爱心促真情

在徐进老师的课堂上,责备、埋怨变成了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句亲切的话语。“没关系,再来一次!”让学生信心陡增,而当学生清楚地回答问题时,她总能给予发自内心的微笑。她的目光,她的微笑,她的耐心,她的爱心牢牢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们的心中徐老师是最美丽的。

小丁同学是一名智力有障碍的随班就读生,但徐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课堂上总是照顾到他的接受能力,课后还不忘带着小丁同学到图书馆一同查找资料,学习主动探究,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徐老师开心好一阵。终于有一天,小丁能够拿着自己收集的资料站在台上大方地交流,这是小丁同学的成功,也是徐进老师的成功!在课堂上的徐进始终让自己处于快乐、兴奋的良好精神状态,用微笑,用略带夸张的手势鼓励学生。她营造出了一份祥和、温暖的氛围,而只有在这种平等、放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进入学习角色,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将课堂视为乐土。

徐进很努力,也很聪颖。她爱好文艺,能歌善舞。她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很难断定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者就只懂德育,其实,没有道德的富有,没有审美的情趣,没有多彩的生活,没有高雅的享乐,很难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的成功者。摘录一段徐进的札记,也许会引起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下课了,细心的小张同学来到我身边,伸出小手拉拉我的衣角,低声问道:“徐老师,您怎么一节课都用手撑着腰啊?你不舒服吗?”我点点头,轻声说:“是的,老师腰有些酸……”由于小产刚刚恢复,只要站立时间稍长,就会觉得腰膝酸软。上课时常是一手拿课本,一手撑着酸疼的腰肢。回到办公室,看看小山似的作业本,想想即将要上的公开课,回想刚刚失去肚中还未成形的孩子……我感到太累了,太乏了,太苦了,有时真的想卸下所有重重的包袱,只带着轻松的心情,只一个人,随着感觉而去,哪怕只有一天。此时,才深切地感受到付出爱的同时,即便是付出人最初的那一点善的同时,代价也随之付出了。人生的极限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几乎要举手投降的刹那间,埋藏在心底深处的倔强与刚毅终于冲了出来,告诫我道:“只有克服前进中的障碍,才能获得新生。去吧,勇敢地向前走,把心中对生活的爱升华到新的高度。”于是,当我又一次将病假单塞进衣袋,当我离开医院直奔教室的那一刻,当我忍着不适试着给学生们上课的那一刹,我就知道这是一堂糟糕的课。但学生们从我细微的动作中,从我略显苍白的脸色上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最无私的爱意,大朋友对他们最真挚的爱意。听,教室里更安静了,学生们更专心了。事后,学生们写道:这是一堂最精彩的课,它使我明白了,生活像花儿一样娇艳,像阳光一般灿烂,它使我领悟到了心中存着爱意的人是最美的,心中存着爱意的那一刻也就是生活最美的那一时……

也许这些并不具有什么学术价值,但这却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爱心,那么教育上的一切都会“变味”。师爱是崇高的,师爱也是永恒的,师爱更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拥有师爱。

潜心得进步

其实,徐进是这样的一个人:既甘于平凡,又不安于现状。于是奇迹发生了:在平凡的心态下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多次在市、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进而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长三角教学交流展示活动;2007年11月,与导师张蔚芹校长一同参加全国小学品德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系列活动,并上展示课;前不久,又在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而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徐进老师的潜心研究,正因如此,她的课常教常新,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记得在参加全市教师教学评比活动的前夕,大家经过讨论,对教学方案作出了上佳的设计。由于时间紧迫,就先试讲了几回,可教研员单老师发现她每一回都会对“税收”的含义进行修正、补充,在大家看来这个词汇又有何难?没想到,徐进还“傻乎乎”地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对比,甚至向工商税务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着实让在场的老师惊讶一回:“没想到,真没想到,‘税收还真难讲!”就是这样“磨”呀“磨”,最后终于“磨”出了一堂好课——《发票作用大》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好强的徐进从未停止过求索的脚步,就像她的名字那样——徐徐稳步前进。

当然,年轻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帮助与指引,作为上海市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中年龄最小的学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不仅有幸领略到名师的风采,名师的精神,获得启迪和感悟,更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基地主持人、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张蔚芹校长浓浓的关爱之情,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至今在她眼前浮现:听!夜深了,屋内手机的短信声不断,那是张校长在基地活动初期,针对徐进个人情况,帮助她一同制定学员规划,一封封短信,一次次修改,最终确定了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在德育课堂中‘探索最优化的教法和学法的计划,努力由区级优秀课升级至市级乃至全国优质课,创造成绩,务实创新”;瞧!从未触碰过教科研的徐进正聚精会神地记录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内容,因为每一次她都能在张校长深入浅出的表述中,内容详实,案例生动的讲座中汲取充足的养料,她边听边思索,边听边反省,反复品悟张校长提出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人本、追求审美、全息整合、德润课堂、以情入手”的教学理念,深切地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前瞻性的发展眼界,而不应当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很快,她努力迈开了教科研的第一(下转第41页)(上接第16页)步,在张校长领衔的全国德育课题《新时期德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建立了首个个人子课题“低年级生命教育‘一课一活动的策略与研究”。网上交流,共同学习;读书沙龙,心得共享;挂职锻炼,开拓视野;搭建平台,提升素养……徐进老师正是在这种教学相长、充实快乐、真情永驻的实训氛围中获得新发展,得到再提高。难怪她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实训是整理自己生命世界的过程——让经验升翅,让理论生根;让自己与课题研究共成长。”生命也由此变得饱满、幸福、有活力、有价值。

也许,对于一名教龄不满十年的青年教师来讲,没有桃李满天下的事迹,没有鸡毛飞上天的奇迹,更算不上一个楷模、一个典范。可是,徐进老师有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有着一种勤于钻研、乐于探索的“进”取精神,更有着一种独特的平静。正如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瀚文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张蔚芹校长所说:“徐进老师取得的成绩是与一个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与钻研分不开的。她能成为市、区品社学科带头人,是因为她对学科拥有一颗爱心;她能在各级教学展示中屡屡胜出,是因为她应对教学拥有一丝底蕴;她能破格获得职称晋升,是因为她始终对课改拥有一种追求。”我们期待着自命为一棵“小草”的徐进老师在品德与社会学科这片沃土上,贪婪地吮吸营养,顽强地向上生长,成为百花园中一棵人见人爱的充满生命力的强健小草。以爱去坚守这个平凡的岗位,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爱去塑造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老师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