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9-01-20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同学

兰 清

摘要:文章通过对成都地区包括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在内的两千余名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诚信、贷款诚信、生活诚信、就业诚信以及对诚信和诚信教育的认识等方面共计52个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探讨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从学校的角度提出如何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原因诚信教育

0引言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视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周易》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也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还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一个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更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民道德品质的水平,因此,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1大学生诚信现状

为了能够更切实地掌握当今大学生诚信状况方面的材料,从而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为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成立了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小组,对成都地区包括重点本科、一般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在内的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了一次随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2份,有效回收率为93.90%,调查结果如下:

1.1对诚信重要性的普遍认同调查结果表明,诫信的重要性被大学生们普遍认同,有94.3%的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或重视,仅有5.7%的同学觉得无所谓或是避免谈论此类话题:当被问到“你认为诚信对人际关系是否有影响”时,91.1%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它是人的基本道德”;有88.1%的同学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诚信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或者较大;面对求职就业,75.2%的同学认为诚信对毕业生找工作重要,因为用人单位喜欢诚信的人,仅有7.6%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工作只要肯干就行,可以看出,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其重要性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同,认为应当坚守和弘扬,

1.2对自身和群体诚信状况的矛盾态度

1.2.1对社会和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评价不高,在被问到“你认为现在社会上的总体诚信情况如何”时,认为“很好”的仅占3.6%,而认为“一般”的占55.3%,32.4%的认为“较差”,5.1%的认为“很差”,还有3.6%的认为“说不清”,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情况如何”的回答同样让人担忧,认为“很好,不需要多担忧”的仅为7.0%,“一般”占53%,“较差,较多人缺乏诚信行为”占36.7%,还有3.4%的认为“很差,值得担忧”,

1.2.2对自身诚信品质普遍肯定,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整个社会或是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评价不高,但对于自身的诚信品质却普遍加以肯定,41.1%的同学坚定地认为自己随时随地都是一个诚信的人,54.4%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一个诚信的人,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诚信的人”或“说不清楚”的仅占4.5%,这与他们对社会和大学生群体的诚信认同度形成明显差异,

通过进一步分析被调查者对群体和自身诚信状况的这种差异认同,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诚信行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可能一部分同学在进行问卷回答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时不记名的,但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1.3对具体诚信问题的不同认识

1.3.1生活诚信在我们进行的关于生活诚信几个问题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诚信”的传统美德,有88.5%的同学表示“会将自己的在校生活费用如实地告诉父母”;而“如果不小心收了别人的一张百元大钞”,选择“到商店买东西,找机会用掉”的同学仅占19.5%;当被问到“通过网上购物,收到快递送来的一个精美工艺品,但自己拆包时不小心碰坏了”的问题时,68.9%的同学选择“懊恼自己的粗心,再买一个好的”;面对“在校园里捡到钱包”,打算“设法原物归还”的同学占到86.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81.6%的同学“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逃票,大部分同学们的这些选择让我们感觉如果这确是发自内心的话,整个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当然面对网络这个特殊的媒体,有62.5%的同学回答自己有时说实话,有时也会骗人,只有15.3%的同学回答自己会真诚地对待网友,

1.3.2习诚信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53.4%的同学“会做就独立做,不会做的就抄”:在“如何看待某大学一位教授因剽窃论文而被开除”一题中,64.8%的同学认为做法合理,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术道德有很高的期望;而在”许多学校明文规定,一旦查出毕业论文有严重抄袭,便取消该生的毕业证或学位获取资格,你如何看待”一题中,却有54.3%的同学认为处罚过于严厉,从中可以看出,在对待学术诚信的问题上,学生们对教师的要求明显高于对自身的要求,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50.6%的学生偶尔作弊;62.1%的同学认为班上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看到别人作弊时,有86.4%的同学抱“不赞成但也不管”的态度;而对于考试作弊的原因,则有82.2%的同学认为是没学好,想靠作弊通过考试,这样的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想到: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但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1.3.3信贷诚信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有80.4%的同学选择“毕业后会节约生活开支,按期还清贷款”,10.2%的同学会“视经济收八状况而定”,8.9%的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强制归还措施,能拖就拖”,还有0.5%的同学“可能不还”;对于存在的贷款不还的现象,有69%的同学认为“这是个人信用问题,有借必有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地将之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意识淡薄,加强信用意识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也是道德失信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显示有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

1.3.4求职诚信在关于求职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例如“你求职屡屡碰壁,而同宿舍的同学却签了一家不错的单位,你无意中发现其简历明显作假”,79.2%的同学认为“不屑于对方的做法,仍然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绝不作假若是别人写假简历,作假证书、奖状等而找到一份好工作,73.3%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决不作假”;在回答“签约后,有另外

一家更好的单位向你招手你会怎么办?”一题中,81.3%的学生回答“本想跟最初的单位毁约,可是考虑到违约金,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另外,有64.5%的学生认为在求职简历中作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人的求职,这又是一种侥幸心理,

1.4对诚信环境建设的期待面对诸多的不诚信现象,如何改善诚信环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看法,95.6%的同学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而对于学校进行的大学生诚信教育,68.6%的同学认为就是考试前宣传一下,效果不大:大部分同学建议应当从加大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以上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重视诚信,对不诚信行为摒弃反对,期待更加诚信的环境,但是,调查中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还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

2.1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2.1.1知识经济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过于重视知识和智力,产生了重智轻德的倾向,片面重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忽视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度过了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小学教育不得不把录取率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只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了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阶段,又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观而加重了“重智轻德”的倾向,

2.1.2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诚信的冲击,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引发社会分配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社会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等,有的市场主体在竞争当中为谋取利益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出现了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掺杂使假等失信问题,不仅破坏了经济良性运行的环境,而且也造成了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

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经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急功近利,避而无信,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2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2.2.1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在整个学生考评中,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忽视了对德育行为的培养,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造成学生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

2.2.2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高校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详细记录,对学生道德行为考核的规定不够全面,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比如,对逾期未缴学费或助学贷款利息的学生,学校往往没有一个具体而有力的约束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无所谓的心态,

2.2.3诚信育人的观念有待加强,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甚至有些教师自身违背诚信的行为也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地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2.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导致他们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利己主义思想,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道德价值的多元化的影响,加之社会阅历不深,对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解,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大量的失信行为,同时对失信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3如何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下面,笔者结合调查结果,从学校的角度提出一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3.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还需要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从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学习情况、素质拓展情况和奖惩记录等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用情况进行写实性、连续性记录,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对不守信用的学生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自己的另一张“身份证”,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

3.2积极拓展诚信教育载体继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3.3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诉和听证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将“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的诚信观念和校风学风的形成,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加强考前教育,严格考场纪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集,实施无人监考制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表彰鼓励诚信的人,谴责和鞭笞缺乏“诚信”的现象,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4树立诚信育人的教师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避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同学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