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微之处显功夫

2009-01-18朱凤毛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朱凤毛

摘要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的描写,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写作手法。“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可见细节描写作用之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作者有意为之,不可或缺,所以笔者称其为细节设置。该文的细节设置非常巧妙,不论是对于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还是主题的深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生花妙笔,精彩绝伦。

关键词细节设置 细微 显功夫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一个“闪”字,直将陆谦、富安两人那躲躲闪闪、鬼鬼祟祟、做贼心虚的样子描绘得活灵活现,一看就不是好东西。轻描淡写的一个“闪”字,看似无意的一个细节刻画,却为后文小二对老婆说“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巧妙地埋下了一个伏笔,从而也使得小二派老婆偷听的情节顺理成章,合情合理。而在描写陆谦、富安离开酒店时,作者写到“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低着头”这一细节的设置则又不着痕迹地呼应了前文的“闪”,再次突出了两人的奸贼形象。在此,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小二夫妻虽没听得真切,但一看这“闪”的动作,这“低着头”的神态,不论是小二夫妻还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猜到,他们商量的定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好事情,却极有可能是杀人放火的大阴谋。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个“闪”的动作刻画,一个“低着头”的神态描写,却为后文两人身份的揭示,火烧草料场等情节的展开做足了注脚。

又如林冲发现草厅被雪压倒寄身山神庙时,由于风雪很大,他“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此处有个掇大石头靠门的细节,看似只是随意写来,但却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足了铺垫。正因为有大石头靠门,所以林冲要“待开门来救火”,才听得外面有人说话;正因为有大石头靠门,所以陆谦、富安一伙人跑庙里来时“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于是他们只能站在屋檐下说话;也正因为有大石头靠门,所以林冲能够偷听到他们设计陷害自己的真相,最后才会被逼得走上奋起杀敌的道路。所以拿大石头靠了门的细节看似信手拈来,无足轻重,却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足了铺垫,埋够了伏笔。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巧妙的细节设置不仅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更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血肉丰满。当林冲得知陆谦跑来沧州害他时,他“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侯。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一个“大惊”,作者似乎只是信手拈来,仔细品味,却韵味悠长。林冲虽然经历了白虎节堂的冤案,也遭遇了野猪林的残害,但他万万没想到高俅、陆谦一伙人还会追杀到沧州,非置他于死地不可。“大惊”,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可知林冲对敌人的估计是不充分的,也可见出他善良本分的秉性,从而丰满了主人公林冲的形象。

在接管草料场时,林冲和老军也“接管”了对方的生活用品。老军说:“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则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一“借” 一“拿”两个细节对比鲜明地体现了老军的吝啬小气和林冲的豪爽大方。当然,老军的“借”的细节设置尤其耐人寻味。我们知道,既是“借”,那就是要“还”的,怎么“还”呢?莫非管营或差拨预先向老军透露了他只是暂时离开,不久还会回到这儿。由此可知,管营派林冲来守草料场并不是他的长久打算,而只是权宜之计。林冲接手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的心理细节,极其巧妙地凸显了林冲那种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虽然是住着个破屋子,守着个破草料场,他也正儿八经当做是居家过日子,当成是自己的一个事业来做,还想着好好修理一番。可见直到此时,不管别人给他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他对自己原先所在的阶级(八十万禁军教头,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都是忠心耿耿,他对朝廷都是绝无半点反叛之心的。而去沽酒前,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生怕自己离开火会延烧出来,所以“将火炭盖了”;又怕别人进来偷草料,于是“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系列的细节刻画都反映出林冲那种小心翼翼、做事细心缜密的性格。草厅被雪压倒投身山神庙前,他“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再次用了一系列细节刻画“搬”、“探”、“摸”将林冲那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唯恐惹祸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此言不差,正如我们平常所说“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影射主题、深化主旨方面,本文的细节设置也称得上是匠心独运。如林冲在杀了陆谦等人后准备逃离沧州时“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为什么丢了“被与葫芦”,偏偏选择了“枪”?这个细节意味深长。我们知道,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时是带着被子(包裹)的,草厅被雪压倒他去投身山神庙时也是带着被子的。被子是干嘛的?它是我们在睡觉时盖在身上御寒暖身的,一看到被子,我们就感觉温暖,它是一种安定生活的象征。林冲一直幻想着刑满释放,回家团圆,所以他一直带着被子。然而此刻,当他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当他觉悟到高俅等人非置他于死地不可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丢弃了被子。丢弃了被子,就意味着丢弃了幻想。林冲已经清醒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你想要的哪怕只是一种最基本的安定的生活,那也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奢求。至于“葫芦”,我们知道,这是林冲用来沽酒喝的。林冲为什么要沽酒喝?在课文中显示的似乎只是为了御寒,但从《水浒传》的其他章节来看,他更是为了借酒浇愁。丢弃了葫芦,也就意味着他丢弃了忧愁,他已经决定彻底与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决裂。于是他“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枪”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文章中,枪是林冲搠倒陆谦、富安、差拨一伙人的工具,枪是他战斗的武器。所以,“提了枪”,就意味着他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反抗,决心和那个黑暗的社会战斗到底。一个一直以来对生活别无所求,只求拥有一床被子,只求生活安定的林冲,不管是老婆被人调戏的奇耻大辱,还是白虎节堂被人陷害的深仇大恨,他都一忍再忍。但偏偏那个社会对他这样一个绝无半个叛逆细胞的人一逼再逼,硬是逼得他“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个社会的黑暗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个“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的细节,似乎只是轻描淡写、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一处闲笔,却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重大的社会主题,可见作者在细节设置方面匠心独运之妙。

综上所述,本文的细节描写都是轻描淡写,不露痕迹的。初读小说,大部分读者并不会留意,但越读到后面,却越发现情节的发展都已在这些细节中见出端倪,人物的性格也都在这些细节中展露无遗,某些细节仔细涵咏,更是意味深远,暗示了主题。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细节描写,看似只是无关紧要的闲笔或赘笔,却都是作者的精心布置和安排。于是作者的写作功夫便在这看似轻描淡写却耐人寻味的细节设置中现出了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