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逍遥思想的现代诠释

2009-01-18司志民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庄子

司志民

摘要庄子的逍遥思想,逍遥于生死,逍遥于世俗,逍遥于精神。通过学习这种逍遥思想的积极意义,可以使现代的我们更快乐、更健康地生活,能够更好地获得每个人自己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庄子 逍遥 现代诠释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主张摆脱一切世俗牵累,摈弃功名利禄,进入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的精神境界。什么是逍遥呢?《现代汉语词典》对“逍遥”的解释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庄子本人又是如何理解“逍遥”的呢?《逍遥游·吾有大树》说:“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寖卧其下。”这里的“逍遥”用来形容无事而寝卧的样子。《大宗师》云:“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把“逍遥”与“无为”连用,实际上逍遥就是无为,无事的样子。《天运》云:“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在《天运》中明确地把“逍遥”解释为“无为”。这些与《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相近,“逍遥”即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的样子。庄子逍遥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逍遥于生死

生固然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大多数人却对死充满了恐惧。庄子对生死有自己全新的认识,他认为“人”和世界万物一样是“气”的一种。在《秋水》中有“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人有自己生长衰老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与万物一样来于自然、归于自然,从而维持了自然的运转和继续。在《刻意第十五》云:“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所以无论生死劳逸,都是天地使然,都应当欣然接受。所以庄子在自己的妻子死的时候方箕踞鼓盆而歌,他认为人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秦失吊老聃》中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庄子把人的由生到死看成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所以他也特别注重养生。他认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人的生命要遵循自然之道。现在整天忙碌、奔命的每个人要懂得安顺于自然,忙闲相间,心态平和,坦然面对生死和万物,享受生命和自然之乐。

2 逍遥于世俗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名缰利锁折磨了多少英雄好汉,庄子却能够逍遥于功利。庄子在物质生活方面是比较贫穷的,但他却能安于贫穷。《庄子钓于濮水》中楚威王希望能把楚国的政事托付给他,他却以神龟自比反问说:“此神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庄子宁愿自由自在地贫穷卑下地生活,而不愿去享受荣华富贵而受累于形体和精神。在《惠子相梁》中庄子视相位如腐鼠,表现他对名利的淡泊。《舐痔得车》中庄子讥邀宠为舐痔,说明他对权势的憎恶。他认为追求名利、权势、富贵和荣华只是对自由的牺牲和对生命的耗损。

庄子从世俗观念中超脱,追求绝对的个性自由。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人如果能够保持一颗恬淡的心,让精神不受仁义是非的道德束缚,摆脱世俗功利的限制,超出社会制度的控制,突破人们也包括自己的常识与习惯思维方式的习惯,那么也就达到了精神的逍遥境界。

庄子认为人应该处于材和不材之间。在《不材之木》栎树:“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正是因为这棵树无所用,所以才能活这么久。在《支离疏》也正是因为这个人长的太残疾了,所以兵役和徭役与他无缘,而且当君主给残疾人发放救济时他还能领到三钟米和十把柴,也能够享受完上天赐给他的寿命,而那些健全的人早就因为战争或徭役早死在荒郊野外了。《山木第二十·材与不材》说明人应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样才能逍遥于世。

3 逍遥于精神

庄子所处的年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但他自己却能够保持一颗自由的心。庄子的逍遥是无待、无累和无患,达到这样境界的方法是无欲、去智和体道。《刻意第十五》把一切都看成虚无,主体无所作为,这就是天地的准则,道德的本质。“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一种宁静的心境本质上就是对自由的体验。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这种体验是有多种表现的。庄子对道或本然状态的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宁静的心境决不是一种唯一的宁静,道德责任的完成,宗教信仰的确立都会给人的心境带来持久的宁静。《刻意》说:“去知与故,循天之理。虚无恬淡,用合天德。”

作为现实世界的我们怎么才能做到逍遥呢?首先应该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周围的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君子应该从容自得,面无忧郁。其次,别为外物过多地劳心神。人应该己独守虚,知足者方能常乐。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财,多欲为祸害。最后,人心静则安,莫醉于世间浮华。寂寞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每个人如果想达到逍遥的境界,必须在道德上、知识上和修养上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做到,达到逍遥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每个人应该相信无论你是一棵小草还是参天大树,都有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乃龙.庄子选译.漓江出版社,2005.5.

[2]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7.

[3] 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4] 吴怡.逍遥的庄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5] 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中华书局,2006.3.

[6] 姜城.那一个庄子.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9.

[7] 王德有.庄子神游.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8] 现代汉语词典.1379.

猜你喜欢

庄子
《庄子说》(三十九)
《庄子说》(三十)
《庄子说》(二十八)
《庄子说》(二十七)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一)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