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2009-01-18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张 媛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农村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地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各种不良的思想的影响,对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 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构建和谐新农村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思想观念先进与落后,关系到和谐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 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

1.1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立农民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农村的和谐理念,培育农民的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整个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巩固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和谐农村的关键环节。广大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决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衰成败。因而,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2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

农民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步步推进,使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城乡交流的不断扩大,他们的需求更多,主体意识更强,价值趋向更注重实际,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大批量、大范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农民群体,农民的思想状况更趋复杂;同时,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价值观念通过多种渠道渗入我国,同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互碰撞,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也异常复杂。

2 当前农民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农民的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优农、惠农、扶农政策的贯彻施行,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受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思想的深远影响,加之其他各种因素存在,致使广大农村农民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还存在着一些与和谐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

2.1农民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

2.1.1政治意识不强

(1)理想信念模糊。中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农民的各种思想观念明显增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领导干部们更多的注重抓经济工作,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动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仰都是虚的,“金钱万能”成为很多农民的共识;有些稍微富裕的农民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2)对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缺乏了解和理解。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相当一部分农民政治意识十分淡薄,他们更多地关注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收听率都很低,大多数农民只关心谁当国家主席、省长、市长,不关心中央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及相关的法规,因而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漠不关心;很多农民政策水平低下,片面理解党的政策,甚至于连涉及切身利益的政策也不了解。如“粮食直补”已经发放到位,可是有些农民只知道给自己发了钱,至于发的是什么钱,发放标准是什么,应该发多少都不是很清楚,等等。

2.1.2封建迷信、旧风陋习普遍存在

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精神生活没有相应提高,致使封建迷信活动仍很猖獗。在很多地区,逢年过节烧香拜佛,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的现象极为普遍,且以丧事活动为主的封建迷信活动表现得特别突出,如选坟头、做道场等。然而,有些基层干部对这些活动不但不进行有效制止,有的甚至参与其中;在很多农村中(尤其是不发达的地区)赌博现象仍很严重,尤其在冬季及其他农闲时节,很多农民聚众赌博;消费观念出现偏差,当前农民的节俭意识在下降,一些不切实际的攀比现象猖獗,以年轻人结婚消费最为严重,许多农户因娶妻而欠债陷于贫困的不在少数。其中,农村中女方向男方要彩礼的现象尤为严重,数目之大,次数之多,大大超过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2.1.3法制观念淡薄

农村中聚众赌博、偷盗扒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春节期间;有些农民为了一点小事,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农民间发生纠纷冲突,他们不去寻找法律裁定,而是寻求宗族的保护,且有些农村中宗族势力操纵村委会选举,贿选、暗箱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阻碍了村民自治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2.2农民思想政治状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够高,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能力弱

科学文化素质将会深刻影响到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及其他方面。目前,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致使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低。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得农民难以突破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难以树立现代生产生活观念。很多农民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有些农民(尤其在偏远的地区)仍持一些老观念,认为学习技术只会耽误生产,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致使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失学率有所回升。这种思想和行为限制了农民在更深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更会深刻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同时也会限制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国家提出的一些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不了解更不会去主动理解。另外,也限制了农民自觉地去知法懂法用法。

2.2.2除发达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除了部分发达地区外,很多地方(尤其西部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仍很低下,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想方设法地搞物质生产,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他们认为经济工作不抓不行,宣传思想不行再抓。而且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短时间内看不出成效,出不了政绩,不如抓经济工作见效快,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普遍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很多乡(镇)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无人管状态。

2.2.3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落后

文化事业落后是导致农民思想和行为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素质水平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事业都比较落后,中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增长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教育力量不足引起的。农民在接受学校基础教育之后,很少有机会再学习。法律知识、市场知识、经济知识等比较缺乏,各种技能也很缺乏;而且在很多农村乡镇,没有图书报刊室,没有学习室,设施设备简陋破旧落后,农村有线广播的覆盖面不广,农民思想文化阵地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到了村级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不令人乐观,村务公开栏等设施形同虚设,严重缺乏思想教育的载体。

3 和谐社会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依据,根据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改变单一的传统教育方法,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1.1加大基金投入,抓好农民文化生活的载体建设

要通过政府加大投资,抓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是搞好农民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2006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它明确规定了中国农民文化事业建设的四项重点工程,以此作为重要载体,把中国农民文化事业扎实推向前进。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四是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工程。现在要做的就是,首先,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切实做好“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网络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农村兴建篮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本领;再次,新农村建设也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3.1.2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

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由于这些创建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能主动接受教育,所以能收到显著的效果。首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创建活动会、电视台公开播放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使活动成为一个教育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同时,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其次,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使农民尽快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再次,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建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满足农民的精神需要,增强农民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2加强法律知识和政策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大革命时期,对农民进行政治宣传,是党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各地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建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组织,但是大多数农民仍旧局限在小块土地上,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传统的村社结构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性,人数众多的优势变为弱势。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下转第51页)(上接第47页)经济条件下,要对农民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意识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因此,各级政府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作用,促进农村全面和谐发展。

3.3切实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关乎民生问题的社会制度。农村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应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地区差异的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其中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已有1100多万农村特困群众被纳入了农村低保的范围。当前,各级政府应正视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现状,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不同程度的社会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模式也应因地制宜,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 结束语

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状况。农民有农民的特性,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因而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适合农村的方法。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同时,做好新时期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在认识农民、尊重农民、理解农民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农民,从而使广大农民在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2] 张秋锦,张强,龚介民,吴志冲.农本论——当代农民问题思考[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57.

[3]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千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z].2006.2.14.

[4] 张秋锦,张强,龚介民,吴志冲.农本论——当代农民问题思考[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1.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