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析

2009-01-18赵军静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连续性

赵军静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国高校传统课程考试方式的弊端,针对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时应该注重考试改革的层次性、连续性、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和考试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考试改革 课程改革层次性 连续性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工业设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设计专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意义和作用都有了很深入的认识。但在我国,工业设计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大学课程考试是大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具有评定、检测、导向、反馈和激励等功能。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方式和方法。

1 传统课程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虽然具有时间统一、评价标准统一、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它往往只注重考试的卷面成绩,只看教学结果,无法反映教学过程,容易导致形式主义,难以起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作用。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1考试内容局限性大

传统课程考试从考试的内容上看,大多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教材和笔记中的基本知识,有些甚至是老师在考前提前划定范围,给出所谓的重点,试题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考察点不全。通常表现为:考记忆性知识的客观题多,而考能力的综合性、主观题少;理论知识的比例高,对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考核少。这种考试,难以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素质,导致学生仅关心期末考卷上的内容,不关心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平时不认真听讲,期末针对教师划定的考试重点突击背诵。长期如此,助长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惰性,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1.2考试目标狭隘

当前,各个高校虽然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但目前的考试目标仍然过于狭隘,以知识为首位的传统教育及相应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考试基本目标的达成;对学习方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高层次的能力目标体现仍不充分。这些目标是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不相适应的,不能体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特点。

1.3考试方式单一

从考试方式上看,具体表现为:闭卷考试多,开卷、半开卷等其它形式的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注重理论知识,忽视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考查;一次性总结型考试多,全程性考核少。而且一次期末考试定结论,缺乏对于平时成绩的综合积累。这样的考试方式的弊端在于考试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1.4成绩评定具有偶然性

考试是比较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公正、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形成优良学风的手段之一。但是在传统的考试中,常常仅以一次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评价机制片面夸大了成绩的作用,体现不出考试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其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忽略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而把考试过关寄托于考前的临时突击,只抓考试内容,不求全面掌握,只求高分,不抓基础,甚至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偷看、抄袭等舞弊现象,考试对教学的督促作用难以发挥,优良的学风难以形成,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难以体现。

2 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工业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工业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时,首先应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特殊性、个性,应该明确设计专业的能力培养是需要落实在专业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的。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特性,提出其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2.1课程考试改革应该具有层次性

由于工业设计涉及到的学科因素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从需求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关键,这首先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之间具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那么在进行课程考试改革时也应该具有层次性。综合考虑各门课程,多门课程同时改革,不能只改革一门。如果在课程考试改革的过程中不注意协调其他课程的话,不仅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甚至会影响其他课程的进行。

2.2课程考试改革应该具有连续性,贯穿课程全过程

工业设计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一次考试的方式是不适合工业设计课程的。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时,不能只注重最后结果,还应该考虑过程,让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如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课程中规定,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设计调研和设计阐述占整个考核的60%,这样有利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者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汇报和答辩。

2.3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工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工业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有的需要进行答辩,有的需要提交设计报告,有的需要做出实物模型,有的现场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就以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许多课程不再使用传统的试卷考试,而是根据课程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应该达到的实际能力进行考核,比如,模型制作主要考察学生制作模型的水平,选材、比例等等是否恰当,人机工程学考核时采用课程设计大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提交某一人机设计的设计报告,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以参加工业设计大赛的作品为考核内容等等,在考核的选题方面,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先让学生确定感兴趣的题目,经老师批准后,就可以进行考核作业。如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在某方面发挥特长,同时也是实行生本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利途径。

2.4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在传统的考试中,常常仅以一次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而且学生的分数几乎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考核标准,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参与教学的纪律、参与教学的能力、参与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内容,采取师生共同考核的方法进行公平考核。比如,模型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课程通过数字化建模、课题设计论文、分析报告、答辩等不同形式的考察和考核,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对实验、实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和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3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建议及展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考试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本文提出的关于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改进对策已经或即将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实施。通过考试课程考试的实践,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经验和改进意见:

(1)对工业设计专业,凡是涉及到设计、创意、制作、手绘等方面的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改革。当然改革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对于理论性较多的课程,可以采取理论考核与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制作性质的课程,就采用命题制作的方式,也可借鉴他校成功的经验进行考核;

(2)对于创意设计类的课程,应在考试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的形式,以促进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

(3)学校应该重视同学们的设计成果,可为同学们提供展示作品及创意的场所,既相互交流,也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建议,也可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扩大设计类专业在学校的影响;

(4)对于学生高水平的作业,应鼓励其形成成果,或发表、或申请专利、或形成产品。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大力支持,形成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和能力。

(5)对授课教师的工作量也要进行相应考虑。有些课程实施考试改革后,效果很好,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许多。比如模型制作课程,一个教师在课外的指导工作量是授课学时的2-3倍,应该给予适当的考虑。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成功的考试改革不仅能培养出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且能提升专业的整体实力,虽然现在的高校考试改革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随着国家政府和高校的鼓励与支持以及众多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的高校整体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理工高教研究,2009.2.

[2] 辛敏英,刘东峰,谭一枝.当前高校考试改革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6(10).

[3]王志跃,杨海明.高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连续性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连续性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