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漆艺产业不仅仅是“留住手艺”

2009-01-18

艺海 2009年9期
关键词:漆艺漆器工艺

王 玮

漆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我国很早就使用漆器,距今已有近7千年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漆工艺无论在工艺技巧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成为了与陶瓷、织绣等传统工艺并驾齐驱的工艺门类。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变革,经济基础和原材料生产的变迁,种种复杂因素,影响到漆器生产的盛衰和制造地区的变化。例如元、明时期优秀艺人辈出的嘉兴杨汇,独具一格的云南雕漆,以及江西的螺钿镶嵌,都已湮没无闻。

解放后,由于国家重视手工业生产,各地区的漆器行业逐步恢复了生产,改行改业和流离失所的艺人纷纷走上本行业的生产岗位。20世纪50年代漆器产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并且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手工艺”的号召下,掀起了发掘传统漆工艺技法的高潮,全行业的工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一大批后来成为各漆器产业和现代漆画创作队伍中佼佼者均是在这一时期涉足漆艺并奠定基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大和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传统漆器产业又得到了一次大发展。但是,长期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漆器厂家有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违反了传统漆艺中材美工巧的基本运行规律,导致了漆器产业普遍的不景气。九十年代经营体制改革后,丧失了国家手工艺产品的包销外贸优惠条件,国内的漆器亦难以与日、韩各档次的产品竞争市场,全国绝大多数传统漆器厂家陷入困境,大部分己关、停、并、转,使中国漆器产业遇到了数千年罕有的挫折与衰退。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文化圈中文化模式较为接近的三个国家。现代漆艺产业在其中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和风格特色都有所不同。不过,有目共睹的是日本和韩国的现代漆器不管是在社会关注度、教育投入还是整体规模和艺术水平上都在中国之上。关注和研究日本、韩国近现代漆艺的材技应用和发展模式,对于中国漆艺界是有很大益处的。

1、还工艺美术生产的本来面貌

现代社会,在艺术已经全面与市场相结合的背景下,现代漆艺也必定要走向市场。从长远看,这是其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现代漆艺走向市场的前提是必须把握好市场消费的层次,如同日本的“贵族化”和“庶民化”的并行发展一样,贵族化的经典漆艺术品承担起提高艺术水平、表现技法、制作工艺等重任,而民间漆艺产业则维系公众对漆艺的认识、社会各阶层日常的覆盖面,漆艺材料加工业等方面。中国的现代漆艺产业也应分化为两个不同方面。也就是针对文化需求层次较高、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阶层和针对普通消费大众阶层,以不同的方式运作。

作为工厂、作坊的小批量生产的形式,就是针对普通消费大众阶层的需求,生产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并有一定审美情趣的漆艺制品。这种生产形式,适合制作介乎于工艺品和实用器皿之间的产品,并且同样要遵循现代艺术设计的法则。我国是传统的漆艺大国,建国后各地的漆艺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批漆艺厂相继建立,如北京漆器厂、扬州漆器厂、成都漆器工艺厂、鄱阳漆器厂、凉山地区的彝族漆器厂等。但是,由于装饰图案与装饰形式陈旧、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差、缺乏漆艺设计的专业人才、缺少肥沃的漆器文化土壤、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材技上缺乏创新等种种因素,导致现代的中国漆艺产业江河日下,风光不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工厂批量生产的优势。对其自身来说,可以通过相对经济的投入和相对较短的生产运作时间,达成对相对较大的市场空间的占有以及获得相对较快的经济效益。对于漆艺来说,这种形式能够通过企业宣传的方式,较快、较大范围的达成普通大众对漆艺的认识。

在日本和韩国,各地都有许多专门制作各式实用漆器的小工厂或小作坊。它们生产的漆碗、漆盘、漆盒、漆艺小家具等,或有专卖店加以出售,或进入各个综合性商店出售,并在一些媒体上打出广告,用品牌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它们有的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制作工艺相对复杂,手工成份多一些,使用的材料相对贵重一些;有的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材料相对一般,使用一定程度的机器加工。机械化生产加入了漆器的制作过程,使得漆器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反映在价格上就有了许多的档次,也适应了不同的经济、文化阶层的需求。日本社会崇尚送礼,所以大多数漆器工艺品被用于礼品而被购买,也有一部分被作为象征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被购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果艺术家能与工厂产业相结合,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的材技知识,本着以传统特色为依托;以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为指导;以精品意识为准则的设计创作思路,通过学术性质的展览与企业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模式,走有市场针对性的相对小批量生产的道路,那么现代漆艺这个艺术门类应该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发挥艺术品特点

作为从事现代漆艺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家个体而言,在继承和发展漆艺传统工艺技术的前提下,还要提高个人的综合艺术修养,把握艺术设计的现代精神,在作品中作到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情趣的自然结合,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鲜明个性和风格。

现代漆艺作品作为艺术品,因其自身材技的原因,在视觉效果上已经明显有别于其它门类的艺术品,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光靠材料、技法的特殊性是不能让一件艺术品称为优秀的。我们的现代立体漆艺家们一方面需要清理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找到自己正确的文化立场和观察角度,在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中,认真地、虔诚地承传本民族漆艺术丰厚深邃的技艺内核和优秀精良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坚决地、毫不留情地剔除已经严重束缚漆艺术发展延传本身的那些明显已经不合乎历史进程、不合乎时代需求的因素,哪怕它们是艺人们坚守几个世纪的“老家当”。

在我国高档艺术品市场方面,现阶段还不太可能有很大起色,即使将来有所起色,也只是较小范围的认同和需求。这方面与日本、韩国的情况应该比较相似。作为植根于学术的艺术家个人来说,应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努力“留住手艺”,并且秉承东方传统文化独有的“艺道”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良性的作用。

3、材美工巧、追求精致

漆液在干固之后具有美丽的外观,并且还有许多美的潜质。这些潜在的美质,经过了历代能工巧匠的开掘,得到了丰富、完美的体现。这其中既包含了材料本身的自然美,又融合了人为的工艺美,更注入了作者的审美情形和思想情感,使之饱含着精神意蕴,富有艺术之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漆艺作品之美包含了材料美(自然美)、工艺美(人工美)和艺术美(精神美)三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漆艺的材质丰富多彩,除了天然漆自身纯正、深沉、高贵的优秀美感,历代艺人们还将许多自然界的美材加入其中,于是有了螺钿镶嵌、金银镶嵌(金银平脱)、骨石镶嵌,近代又有了蛋壳镶嵌等等。它们或绮丽、或高贵、或朴雅,和漆色互相衬托对比,相得益彰。独特的材质和工艺所形成的独特的视觉美感,正是漆艺的魅力所在,是漆艺的一大优势。

除了材质和工艺以外,决定一件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工艺质量。优秀的艺术创意需要靠材技工艺去实现,其中完成每个步骤都牵涉到质量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照漆工艺规律去操作,盲目简化工序或缩短工期,不仅会使作品效果难以达到设计初衷,更会让其艺术价值大打折扣。令人痛心的是,这种不严谨的创作或生产态度所产生的粗制滥造的艺术品和工艺产品在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上随处可见。它们无疑是导致中国工艺美术整体水平下降和市场疲软的罪魁祸首。追求极至、精益求精本应是艺术创作的正确态度,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才让许多艺术精品得以流传于世。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向日本的同行借鉴学习。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崇尚“造物文化”的民族,现在日本政府更将其作为国策加以执行,他们认为这是日本得以立足于世的一个重要精神财富。对于我们的艺术家而言,并非要求大家忽视精神追求,一味执着于物质,而是要学习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总之,对于漆艺家而言,丰富的材技工艺无疑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巨大的宝藏。怎样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掘、利于它,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各种优秀的现代艺术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休养,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住现代艺术潮流,从而运用自身掌握的工艺技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现代漆艺作品。

艺术家在现代艺术理念的指导下对于材技应用的创新、探索和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艺术行为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对现代漆艺创作中的材料和技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也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的。靠国家象保护大熊猫一样把自已圈养起来,对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都不是什么理想的形式。现代漆艺家走入市场,不仅是艺术家们需要面临的挑战,更能给艺术创作和小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漆艺术和漆艺产业走上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艺术家和漆艺产业自身来说,只有象日本、韩国同行那样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艺术审美和材技工艺上不断探索、革新,并不失时机的宣传自身,扩大漆艺的社会认知度,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把握和对市场的把握,才有可能跳出为生存而作的挣扎,走上真正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漆艺漆器工艺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