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单本剧和连续剧的优势

2009-01-18曾湘勇

艺海 2009年9期
关键词:连续剧创作艺术

曾湘勇

1990年代的电视单本剧,现在叫电视电影。那时的电视单本剧,是指一两集的电视剧,上了三集的就称为电视连续剧。实际上,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8集以内的电视剧,都被认为是电视短篇。近年来,从全国的电视剧创作上看,拍单本剧的越来越少了。而且电视连续剧越拍越长,从二、三十集到上百集。是什么原因呢?

我曾经编导过一些上下集的电视剧,如生活片《神童的足迹》,农村片《他们不会忘》、《新官上任》,和三集武打片《老子·儿子·刀子》,四集战斗片《罗盛教》等。近几年来,参与编导《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郑培民》等电视连续剧。

我认为,这正是人们进一步认识电视剧审美特性的结果。电视剧作为一种家庭观赏艺术,由于受播放条件和观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它主要是依靠时间的连续性和影像信息的反复刺激,用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事件的变化,来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电视连续剧在以上这一点上更接近于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特性,它时间长、容量大、情节曲折,容易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跟踪关注,在剧中人悲欢离合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情绪中体验到人生的沉浮。正是电视连续剧这种时间的连续,带给了它一种单本电视剧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可以这样说,电视连续剧是最容易把观众的情感带入剧情的重要体裁类型。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制作单位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连续剧创作发展迅速,成就突出。

相反,电视单本剧受到时间长度的限制,一般单本剧的长度是九十分钟。它不能展示场景的待续性和人物关系的延续性,不能给观众强烈的剧情悬念,因而在社会效果上很难产生像连续剧那样大的反响。单本剧的创作不能像连续剧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电视单本剧是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或者说缺乏生命力了呢?当然不是,虽然电视连续剧有种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单本剧在内容容量和社会反响的广度上很难与之抗衡。但是,由于电视文化和电视观众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比如说,一部连续剧长达几十集,要花好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完。对那些生活、工作节奏快的观众来说,根本没时间看,所以有的索性不看。单本剧恰恰能弥补这个缺陷,它短、频、快的特点而决定它的独立存在。只要创作者们能够找到单本剧独特的创作优势,就能真正确立它的地位,发展单本剧相对稳定的观众群。

由于单本剧不利于叙述长篇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创作者获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可以更洒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单本剧创作往往在两个方面容易突破。首先是艺术的整体性。单本剧不要求像连续剧那样具有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可以抛开观众各种审美因素而营造一个统一、完美的艺术整体。可以这样比如,单本剧是短篇小说,连续剧是长篇小说。但同样可以表现创作者对人生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作品达到较高的美学境界,呈现出生动的艺术个性。前几年,我的本子《新官上任》和《他们不会忘记》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次是艺术的实验性。单本剧自由灵活,较少受客观因素制约,因而可以在电视剧的造型、节奏、技巧和整个电视语言的使用方面作一些开拓性、探索性的实验,给观众提供新鲜的审美冲击和审美经验。在如何加强电视剧的交流性、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方面,在如何使纪实性与文学叙事性相统一方面,在寻找单本剧不同于电视连续剧的美学特性方面,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努力。

所以,单本电视剧虽然有它明显的劣势,但也有它自身的优势。面对自己劣势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优势的把握,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出路。尽管电视单本剧创作很难显赫一时,但是它却更有可能创造出艺术佳作;而它的先锋性的实验探索,也可能推动和促进电视艺术的发展,在这里,应该说电视单本剧创作有着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连续剧创作艺术
一念一生(电视连续剧《庆余年》主题曲)
柿 子 红 满 天(电视连续剧《岁岁年年柿柿红》片尾曲)
岁岁年年一首歌(电视连续剧《岁岁年年柿柿红》主题曲)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