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的走向

2009-01-18

艺海 2009年9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当代艺术

徐 凡

一、新时期的美术环境

20世纪90年代的现实主义油画褪去了20世纪80年代的“共性的主题性和出现了主形态与亚形态多元并存,互为补充的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消解着追求理想和崇高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消解着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和实践热情,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热情日渐消退。

二、主形态潮流

首先,“主旋律”中最重要的题材依然是历史画,歌颂党中央领导形象属于符合主旋律的现实题材,也可以看作革命历史画的延续。但这种题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缺少了毛泽东时代的那种激情和朴素。

三、亚形态潮流

这一时期的画家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较大,绘画流派百花齐放,绘画技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刘小东的《田园牧歌》是1990年代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和“近距离”观察方式的代表之作。所谓近距离是指艺术家将观察的视角放在自己的身边和周围,关注身边那些“无意义”的现实。作品表现了两个无聊的男女站立着,笔法带有一定的写意性,色彩滋润,表现了一种空虚和无聊,暗示着对理想和信仰的反讽。1995年后刘小东的《白胖子》、《盲人行》、《违章》表达了一种轻松、明晰与纯朴的绘画品质,尤其是《白胖子》体现了艺术家在写实主义基础上所强调的观念性。他前期主要受了英国现代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 )的影响,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他的画结构紧缩而有力,其所描绘的胴体通常是绷紧而饱满,笔触显露,有时呈现出无序、粗鄙的状态。注重在画面上注入现代性和临场感。在充分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严谨、系统、全面和精确的基础上,刘小东的画注入了现代艺术的空间、结构的观念,并且允许风格和个性的自由表现和发展,真正把学院派的技术和作为一个现代人的观念结合。作者创作的一大特点是喜欢人物的裸露状态,人体几乎成为其主要描绘对象,画家不与对象发生任何感情的联系。他不认为绘画有什么观念性的主题,任何对象都是让技巧显现出来的媒介。

喻红以敏悦的艺术感觉和个性化的油画技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周围人的日常生活,她的绘画是一种典型的写实主义风格,没有什么深奥的哲学话题或忏悔之类的命题,但也蕴藏着某种意义。她的作品是她将单纯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与自己的心灵幻想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绚丽的世界,以一种女性特质、女性视角来看待世界,简洁单纯的构图与色彩风姿绰约的体态,俏丽而缺乏个性的面容,在流行文化中寻找自己的青春偶像。

韦蓉和王浩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逼真手法进行描绘,他们的作品出现的大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北京街景,但又与照相写实主义有着不同的概念。其中克洛斯(Chuck Close)(1940- )对她的影响最大,她在面对画布制作时,用照相机随意摄入镜头的每一处市井细节都在他们的画中被不厌其烦地描绘出来,有一种人工摆出来的动作所不具备的自然感,这使她悟到照片中的生活场景同样具有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所没有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作为一种艺术思想的现实主义,它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艺术关注现实的人,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并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从空想世界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一般采取是具象写实的造型方法,带有科学理性精神。

四、 伪现实主义

与此相反的是,我国最近还出现过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这类作品技法精湛、造型严谨、色彩和谐,写实逼真几乎到了极致,但脱离现实生活,缺乏真情实感是其致命的缺陷。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国内,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官方画展或准官方的“当代艺术”展在媒体上大造声势,便出现了“当代艺术”向民间扩散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国深受西方“进步论”(社会进化论)的蛊惑,以物质性标准(生产力水平)来判定一个社会文化“先进”或“落后”,把 “西方”等同于“现代”(当代),认为西方“当代艺术”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 “进步论”使中国人先验地否定中国自己的文化,丧失了用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去评判事物的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能够把二战后由美国发起推广确立的“美国式艺术”潜移默化地让人们确信为“国际当代艺术”,让我们觉得自以为是在搞“当代艺术”,其实是一种“美国式艺术”。

五、 结论

由此可见,现实主义不是闲来玩赏的艺术,现实主义是严肃的艺术,是宏大的叙事的艺术,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的艺术。

随着公共语言的繁荣以及艺术家个性化语言的不同倾向,写实技法本身也出现了不同的面貌。写实技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从创作理念到创作实践的桥梁,它使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保持了最近的距离。当技术语言的自身发展已经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当中开辟新的领域的时候,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走向问题就不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的价值在于其中蕴涵着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精神。鉴于此,我们应努力倡导和发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与现实同在,与文化同在,与人文价值同在。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学校)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新法律现实主义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