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司鼓须具备的一般素质条件

2009-01-18杨展洪

艺海 2009年9期
关键词:司鼓右手乐队

杨展洪

在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当中,司鼓者担任既指挥又演奏的双重身份,是我国民族戏曲舞台艺术的一大特点。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鼓师,司鼓者在戏曲舞台演出当中的指挥作用首先要求他必须要具备有很强的音乐演绎能力。当然,高超的演奏技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戏曲舞台演出当中,司鼓者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才能够把握好整个舞台演出的局面。俗话说“乐队半台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乐队伴奏在整个戏曲舞台演出中的重要性,而乐队伴奏的成功与否与整个乐队的“龙头”——司鼓者的发挥和体现是密不可分的。鼓师之所以被称为乐队的“龙头”,不仅仅是鼓本身具有独特的乐器性能和它的指挥作用,还要有使鼓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击鼓技艺,所以司鼓者必须练就一身真功夫,用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多变运用得当的锣鼓经来引领、引导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如在武打戏《三岔口》的演出中,舞台上表现的是两人摸黑格斗,锣鼓经演奏的是节奏较弱的‘阴锣,但鼓上引领的底鼓节奏却断断续续、时强时弱,营造了一种异常紧张的氛围。那么,鼓上面的一些高超演奏技艺是怎样练成的呢?纵观前辈成功之经验,无不贯穿着一个“勤”字。我想只有在这个“勤”字上下功夫,找到正确入门的要领,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概括的讲:打击乐中的任何乐器,首先讲究的是乐器的发音正确、轻重得当、音色动听感人,要做到这一点,掌握好手腕弹力演奏方法是引导入门的第一步,然后才是力度、速度的变化及各种组合性的节奏(“锣鼓经”)。俗话说“响鼓不要重锤”,掌握好手腕弹力演奏法才能产生正确的音色。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反映要快些,接受弹性训练的方法以及应变能力也要强得多,左手往往容易僵硬、不听使唤、手不随心。造成这种左右手差异的原因是生活中长期重右轻左的习惯(“左撇子”列外)。一事当前,总是右手主动先出,一只手可完成的事也往往是用右手去完成,使右手时刻不离开运动,而左手总是在一旁闲着,减少了运动机会,逐步养成了娇嫩的习惯,长此以往,它的灵活性、弹性、反映的灵敏度自然要比右手差很多,但是这种生理习惯上的平衡差异却是我们练习、提高鼓上演奏技巧的天敌。鼓上的演奏要求是左右手力量要均衡、速度要统一(尤其在“轮奏”时)、音色要饱满,心手要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绝对不能出现有一只手拖后腿的现象。所以要解决以上左右手演奏均衡差异问题只有通过我们后天的勤奋练习才能实现。从人体的生理角度来讲,无论任何一种熟悉的技术动作,都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使神经系统造成条件反射的强化和巩固,技术动作才能实现,才能使我们在鼓上的演奏基础得到一种正确的定型。初学者进行训练时一定要遵循循循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切忌贪多、过急,以免造成错误的定型,要纠正错误定型比从头训练还要困难。司鼓者除了上述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演奏技艺外,对每出戏都要吃透记熟,包括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上下场以及他们在台上的唱、念、做、打、舞等各种舞台表演程式,无一不要求司鼓者都要熟记于心(记戏是鼓师的一门必修课),因此,戏曲舞台演出对司鼓者的整体综合能力是要求非常高的,不但要精于打击乐自身的演奏技巧,还要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程式,唱腔旋律的节奏、剧情情感的需求都要有深透的了解和理解。

鼓师基本上是整个戏曲舞台演出的调度中心,它的作用与意义是一般音乐会上的指挥所无法比拟的,因为戏曲舞台演出结构复杂庞大(尤其是一些大型剧目的演出)、综合性极强,且演出中有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偶然和意外的情况(如演员忘词、唱腔节奏出现误差、误场、表演出现失误等等),这时候又要求司鼓者要有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时的调整处理好乐队,以尽快的跟上演员的步伐节奏,使演出失误降到最低的程度,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审美需求。

总之,在戏曲舞台演出中司鼓者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能与责任,本着一切为了演出需要的思想,全心全意的为舞台上直接与观众交流的演员服好务,才是我们的天职,我想只有想通了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司鼓者。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李佳烜

猜你喜欢

司鼓右手乐队
花的乐队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探讨
左手和右手
花的乐队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分析
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探析
左手右手
FOLLOW FOLLOW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