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承恩故居忆旧

2009-01-14

金山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乡干部吴承恩棺材

钟 敏

离开第二故乡淮安快20年了,每次回淮安作故地重游,有两个必到之处,一是去驸马巷瞻仰周恩来故居;二是去打铜巷寻访吴承恩故居。

今次重游淮安,我与老伴拜别周恩来故居后,走进了吴承恩故居,来到吴承恩的塑像前。老伴余耀中深情地注目这座栩栩如生的塑像:清瘦的面庞、睿智的双眼、淡定的神情、飘逸的身姿,尽展历史沧桑和大家风范。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构思于他的脑海中,诞生在他的妙笔下。余耀中情不自禁地浮想起如烟往事,向我叙述着当年从吴承恩的头骨到吴承恩的塑像这段故事:

那是1981年,余耀中时任淮安县(现为楚州区)县长,在一次与几个乡镇干部的闲谈中,有一个乡干部向他询问道:“《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还有一个‘荆府纪善吴承恩,这两个吴承恩不知是一个人,还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对《西游记》,对作为淮安人的吴承恩有点研究、有点了解的老余,当即谈笑风生地告诉他:“两个吴承恩,同是一个人。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吴承恩出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便蒙冤入狱,真相大白后,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其释放,补他一个级别相当的八品闲职官位‘荆府纪善。‘荆府的全称是‘荆善王府,‘纪善负责管理王府宗室的有关事宜。明代各个王府的纪善都是正八品,吴承恩入狱前担任的县丞,是知县的副手,主要职责是辅佐知县,并具体管理粮、马(马政)之事,县丞为正八品。”说到此,老余话锋一转,又询问这位乡干部:“‘荆府纪善吴承恩,你是从书上看来的,还是听故事听来的?”乡干部风趣地说:“我一不是从书中看来的,二不是听故事听来的,我是从一块棺材板上看到的。”老余觉得这话很有意思,便进一步询问:“哪里来的棺材板?这棺材板现在哪里?”乡干部说:“棺材板在我们乡的一个学校的墙角放着呢。”为了看个清楚,弄个明白,老余第二天就和这位乡干部一同来到学校,他看到棺材头上的一块板,上面刻有“明荆府纪善吴承恩之柩”的字样,老余自是一番惊喜,他心中不禁盘算道:吴承恩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以80高龄逝世于淮地,传说中“葬在灌沟吴家先茔”,而究竟葬于何处一直是个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数百年来踪影全无的吴承恩墓可能有了一点线索。再听听校方介绍这块棺材板的来历:因当时杉木紧缺,学校为了整修教室的门窗,当地的刨棺盗墓者,便将一口棺材卖给学校作修理门窗用,因棺材头板又窄又短不合用,所以就剩了下来,弃于墙角。

为了寻找吴承恩墓,查明墓中陪葬之物,老余当即责成乡干部,找到刨棺盗墓者,如数追缴墓中出土物件。两天后,乡里向老余汇报了盗墓者供述的全部过程:墓早已不存在了,只是一个与农田一般的平地,是在挖沟时碰到的,当晚在月色下,将棺材挖出,后将棺材盖撬开,棺内除了尸骨,只有两只碗,别无它物。盗墓者取出两碗后,便将棺材来个底朝天,将尸骨倒进坑中,然后用土掩埋填平,将棺材抬走,后又卖给学校作整修门窗用。

一代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墓终于见了天日,为世人所知所见!从极其简单、平常的墓葬,可见吴承恩当年晚景之凄凉。按照盗墓者的供述,县乡有关方面,实地查看了墓穴,经过盗墓者一番折腾之后的吴承恩尸骨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头颅骨尚属完好无损,后来由县文化部门将此头骨专程送往北京,以此来还原吴承恩的形象。

在今天的吴承恩故居内,我们深情注目的吴承恩塑像,就是二十多年前,以吴承恩的头骨经过北京有关部门和专家用考古和现代科技还原的,使得吴承恩当年的形象和风采从历史中走来,展现给世人。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淮安楚州,正在继往开来地建设发展“文楚州”、“景楚州”、“金楚州”。生在楚州、长在楚州、叶落归根于楚州的吴承恩,故居重建了,墓地重修了,《西游记》名著横空出世数百载传遍古今中外了,这是无声的告慰,最好的告慰。

猜你喜欢

乡干部吴承恩棺材
大运河畔成就千古名著的吴承恩
“官财”的故事
良心的宽度
良心的宽度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Passage 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