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2009-01-14谭华荣

贵阳文史 2009年6期
关键词:下层茶馆妇女

谭华荣 李 捷

[内容提要]:该著打破了以往只研究精英而忽视下层民众的传统,转而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以“街头文化”作为研究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用“叙事”的方法将读者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地,感受成都街头茶馆儿里的舒适与闲暇、街上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街道两旁闲聊边织布的普通妇女,还有街上卖艺的热闹。

[关键词]:成都民众与公共空间街头文化

王笛著《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的英文版是在2003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后在欧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直到2006年初才翻译成中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在国内同样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迅速成为焦点。国内的书评也有不少,特别是马敏的《追寻已逝的街头记忆——评王笛著<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对本书作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本文简单的写点儿自己的看法。

王笛的该著打破了以往只研究精英而忽视下层民众的传统,转而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以“街头文化”作为研究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城市外观、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街头的争夺等。用“叙事”的方法将读者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地,感受成都街头茶馆儿里的舒适与闲暇、街上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街道两旁边闲聊边织布的普通妇女,还有街上卖艺的热闹,甚至连他们的穿着打扮、性格特征、交谈的内容都能想象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看文学作品一样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难懂的复杂的专业术语,并且在读完之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第八章为“结论”,其余二至七章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基本反映了民众与公共空间、社会改良者以及地方政治这三方面的主要关系。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考察民众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即第四章和第五章,着重在20世纪初期改良时期,主要揭示的问题是20世纪的改革运动深刻地改变了成都的公共空间、街头生活和街头文化,并以此观察这个过程中民众与社会改良者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把重心放在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初年,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探索民众与地方政治的关系。在第八章的结论中。从一个较广的视野来综合估价内陆城市成都的街头文化、公共空间和下层民众的演变及其意义。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角独到。从大的方面来说,本书打破了单纯的研究精英、忽视广大的下层民众的传统,选择以中国大陆的内陆城市——成都的街头作为研究中心,以这个城市的下层民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商业空间、日常空间、社会空间等的阐述,对各个行业的下层民众的描写,来考察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作者在探讨公共空间的过程中不仅介绍了作为城市环境的城墙和街道、作为商业空间的店铺和地摊、作为日常空间的家与邻、节日的庆典和仪式,还介绍了作为社会空间的茶馆——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场所,却在当时的成都起着那么大的作用。作者在社会空间:茶馆与文化一节中写道:“对成都市民来说,茶馆恐怕是除街头外最重要的公共场所。19世纪以前,到茶馆喝茶已成为成都人的习惯,20世纪以前,很少有官方势力对茶馆生活进行干涉。有一句当地的谚语说‘一市居民半茶客。因而,茶馆是成都社会的缩影,它集商业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为一体。对茶馆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角色的研究,有助于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理解。”…消闲商业以服务顾客为宗旨,并不一定只为上层服务,工人阶级也是他们争取的对象。成都茶馆与西方的咖啡馆、酒店、酒吧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不仅是人们休闲、消遣、娱乐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场所和地方政治的舞台。作者在忙人闲人:街头茶馆一节中,将茶馆里的闲暇与舒适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读者体会到茶馆里的应接不暇和热闹非凡,能想象出广大民众在茶馆里会友、交易、推销、卖艺、闲聊或无所事事的观看街头行人的景象,无论天晴下雨,风雨无阻。

作者的视角独到还表现在对江湖游民:街头谋生这类流动性比较强的人的概述。作者在街民这一章里面,提到街头市场的小商小贩、作坊里的工匠苦力、街头舞台上卖艺的民间艺人、还有街头祭坛上善男信女以及茶馆里的忙闲人,这些都是街头比较常见的,但作者将视角伸到了江湖游民这一行当,则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毕竟这个行业的人所占的比例不多,而且流动性比较大,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比较分散,把他们归为一类是比较难的。但是作者却很自如的将这些算命、卖膏药、变魔术、演杂技、操武打的人归到一起,并起个名字叫江湖游民。并用丰富的资料讲述了这些江湖人士高超的骗术。从各种记载中我们发现,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江湖们的名声的确不好,他们被认为以蒙骗为生。例如,在诡秘法里,那些江湖先生在显眼的公共场所贴一张黄纸,上面写着他们无所不能的本事。如果有人显示好奇,他就会凑上前去,以三寸不烂之舌向人鼓吹他的神奇超力,如驱妖除魔、呼风唤雨等。如果那人看来像个学生,便投其所好,告诉他不久将获取功名,不但仕途一帆风顺,而且传宗接代,财源茂盛。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观点新颖。很多观点都打破常规,提出新的看法,让人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比如在公共妇女:街头娱乐这一节中,对当时成都妇女的结论就让人耳目一新。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中国的妇女被限制在家庭和家族之中,她们抛头露面是受到社会风俗和传统道德的限制的,尤其是在那些有男人出现的地方。但是作者却根据资料得出:在传统的成都,妇女特别是下层妇女,实际上在公共场所享受到了相当大的自由。即使在习惯上男性处于统治地位的领域,妇女们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她们在成都街头生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妇女在公共场所的限制,至少从成都看来,不像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么严格。作者认为过去我们认为中国的妇女缺乏公共生活,受风俗和道德的限制相当严格,主要是根据那些精英家庭妇女的经历而得出的,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也主要是她们的生活,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巴金的《家》所展示的,仅仅是在中国城市中占很少一部分的精英家庭中妇女的故事,很难代表那些大多数下层妇女的日常生活。为证实这一观点,作者作了如下论证:大多数成都妇女都属于下层阶级,她们住在沿街破烂的房子里,与街就是一个门槛之隔,在

日常生活中她们不断直接地与小贩、水夫、邻里和其他各色人等打交道。由于室内光线不好,她们喜欢坐在门口,一边做着手工活,如缝补衣物、糊火柴盒、绣花边等,一边还可以与人聊天,这成为她们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即使无事可做时,她们也可以坐在门口观看过往人群,或与邻居闲聊(成都人称摆龙门阵),以摆脱一成不变日常生活的沉闷。另外,她们还经常出去买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这说明她们对户外的活动并不陌生,男人们见到她们也不会感到惊讶。这同精英阶层的妇女完全不同,她们出现在街头将会引发人们惊奇的目光。如小说和竹枝词所描写的那样,上层妇女出门时,总是乘着轿子。目为此作者还引用了I,贝德的文章:当她在19世纪末进入成都时,在街头很新奇地看到,高大健康的大脚女人,穿着长边外套,头上扎着玫瑰花……她们站在门口同朋友有男有女聊天,颇有几分英国妇女的闲适与自由。作者认为她看到的那些妇女可能是没有缠足的满族人,但是满族的习俗无疑影响了汉族妇女的公共活动……她们(汉族下层妇女)每日为维持生计辛苦操劳,传统的妇道对她们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最后要谈一谈的就是本书收集资料的翔实。主要的资料:如编撰于1816年、1873年和1934年的《重修成都县志》和两部《华阳县志》;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四川省政府社会处档案》;作者收集了当时发行的一些大众传媒资料,如《国民公报》、《华西教会新闻》、《成都日报》、《通俗日报》等;作者也运用了由当地精英傅崇矩根据自己的调查编撰而成的《成都通览》,还有一些日本人所做的详细的调查,如神田正雄的《西清事情》;作者还使用了中外学者和旅行者写下的游记和回忆录等,如,贝德的《长江流域及以外地区》、舒新城的《蜀游心影》等。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大量使用了为越来越多学者所重视和珍爱的文学资料。地方谚语、民间文学、地方戏曲、小说以及诗词等文学资料,曾经被中国传统史学所鄙视和认为不可靠、不能登大雅之堂、充满着地方方言俚语的史料也被作者恰到好处的运用着,并能灵活自如的论证文章的观点。文中用得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竹枝词。如:作者在叙述妇女的外表和姿态以显示她们的背景时,用到不乘小轿爱街行、苏样梳装花翠明、一任旁观闲指点、金莲瘦小不胜情。m以此来分辨上层精英家庭的妇女和下层妇女的区别;在描写穷人和富人在生活上的差距时,作者写道:南文北武各争奇,东富西贫事可疑。一座城中同住下,然何分别竟如斯?等等,这样的竹枝词书中到处都有运用,既通俗又形象。同时作者还用到了巴金在《家》里对春节时期灯会的描写。

作者在所应用的资料中还有一点是在历史著作中比较少见的,就是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包括外国游客、传教士在中国所拍摄的某些侧面或某一视角的照片;《通俗画报》;《国民公报》、《华西晚报》、《通俗日报》、《成都通览》上刊印的图片和漫画;长卷风情画《老成都》等等。

总之,作者在《街头文化》这本著作中视角独到,选取了很多新的、小而有影响的、独特的角度去描述1870-1930年间成都的街头文化,从各个角度来叙述下层民众的生活。从而得了很多新奇的观点,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并且大胆的运用了文学史料,包括小说中的描写、竹枝词、甚至漫画等等。由于作者对这些资料恰到好处的运用和分析,不仅不失历史著作的真实性和严密性,也将当时成都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描绘的栩栩如生,将当时成都的街头真实的再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

①王笛著《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第59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同上,第60页;第118页;第128页;第128页;第129~130页;第131页:第270页。

猜你喜欢

下层茶馆妇女
《成都老茶馆》
积雪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折叠积雪
积雪
当代妇女的工作
杯水车薪
有借有还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