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009-01-14禹珊瑚

群文天地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中欧领域欧洲

禹珊瑚

中欧关系进入调整期,双方开始以更现实的态度评估共同利益,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但同时,一些在“蜜月”期间被回避的问题也开始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全球战略:多极化与有效的多边主义(effectivemultilateralism)

中国对世界格局走向的基本判断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将被多极化取代,世界正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和欧盟也将成为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力量。中欧双方对美国势力主导世界的不满,对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要求,使得中欧在战略利益上存在共同之处,这也将推动中欧双方以对抗美国霸权主义为目标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然而,欧盟是否预备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潜力?欧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行为是否昭示着其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一极的雄心?

有学者认为欧洲多数国家希望看到一个多种力量并存,不同力量既合作协调又相互竞争制约的“多极世界”,欧盟作为正在形成中的一极应在其中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而欧盟的举动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看法。近年来,欧盟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倡导以坚持国际规制为原则处理全球问题,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提出质疑和反对,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始根据自身利益采取不同于美国的冲突处理模式。

然而,不同于中国学者对欧美关系的判断,部分欧洲学者认为“以美国为对手来定位欧洲是难以置信的”,一方面欧盟与美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高政治领域存在共同之处,双方长期紧密的关系有着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欧盟在安全领域仍然难以离开美国及其主导下的北约的军事力量。美国通过支持欧洲一体化以及通过北约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在欧洲安全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认为,没有美国的合作,欧洲安全和国际安全均没有保障。

欧洲无法承担与美国关系僵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在伊拉克战争后,欧盟即着手恢复欧盟关系,建立新的跨大西洋关系,巩固美欧同盟。而且,随着美国战略转移的意向逐渐显露,欧盟开始担心其丧失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欧盟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努力也部分来源于这种担忧:“一个行动能力不重要的欧洲,会在全球范围内缺乏影响力。对美国而言,这样的欧洲伙伴就失去了意义,美国不会对一个较弱的欧洲产生兴趣。”另外,新入盟的东欧国家(如波兰)由于历史记忆的原因,对欧盟共同的安全政策存在质疑。他们更倾向于依赖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因而在今后的欧盟-美国关系中也可能制约欧盟采取偏离美国战略利益的政策。

二、中欧关系拓展的潜力——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中国开始积极介入全球事务中,逐渐意识到自身在全球治理中日益增加的责任。在此基础上,中欧双方积极寻求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利益,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欧双方存在紧密的合作。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大国,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动对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受制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和技术水平,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发展较慢。另一方面,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可为中国在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双方的合作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然而在更敏感的领域,如反恐、军控、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中欧间的合作和互动较少。另外,不容忽视的是,中欧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判断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作为西欧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欧盟,在安全问题上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民族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2003年欧盟首份安全战略报告问世,报告指出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还面临大规模入侵的威胁,潜在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及失败国家。而在较长时间内,中国的注意力将仍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包括与东盟的南海问题、钓鱼岛领土纠纷等传统安全问题,以及西藏、台湾等国内分裂主义问题。

此外,中国与欧盟对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仍存在分歧。欧盟“有效的多边主义“(effective multilateralism)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一体化模式理念的影响。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主权国家通过逐步让渡国家主权,签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约、建立各种协商机构解决成员国之间争端,直到最后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这种欧洲一体化模式也对欧盟处理国际争端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欧洲参与全球治理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欧盟注重国际规制的约束力、主张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应起“核心作用”,“人权高于主权”仍是欧盟的一贯主张。欧盟虽然对美国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用武力解决争端的行为不满,但同样主张其他国家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应积极干涉。而且欧盟国家的立场在逐渐靠近美国。在2003年新的安全战略报告中,欧盟表示,它现在认可必须运用所有的手段和工具,包括在必要情况下运用均势手段,而摒弃过去一直坚持的看法,即欧盟只相信利用诸如经济援助、贸易或外交诱压等“软手段”。报告虽没有使用容易引起争论的“先发制人”的字眼,但强调“如果我们希望国际组织、制度和条约有效地保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受威胁,我们就应准备在有人违规时采取行动。”而中国对于此种“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仍然存在顾虑,对涉及一国主权的问题也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因而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仍有待推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欧领域欧洲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建筑师行迹中欧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