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伦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建设的基础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

高 飞

摘要: 孝伦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孝伦理封建性的糟粕主要是“忠孝相通,移孝忠君”、“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情不举,父子相隐”、“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三年守丧,礼仪繁缛”、“伤身自戕,悖理反常”等。孝伦理有益社会的部分是养亲悦亲,双重赡养;无违有度,从义谏亲;由里及外,敬重尊长。孝伦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它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村民之间和谐的基础;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 孝伦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和谐建设;基础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32—02

“孝”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一,曾对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一跨入20世纪门槛,就遭到了革新派的迎头痛击。尤其是到“文革”时,孝这种传统文化更遭到彻底否定,导致很长时间人们谈“孝”色变。毋庸置疑,孝这种传统道德规范确实混杂着一些封建性的糟粕,尤其是到了宋明时期,逐渐走向了反动,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它,它还包含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实现孝伦理的现代转换,使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东进以来,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和道德受到猛烈抨击,孝伦理首当其冲。如吴虞指出:“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孝字的大作用,便是如此!”[3] 鲁迅先生更是痛斥道:“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4] 应该说,吴虞、鲁迅等有识之士对孝伦理的批判是中肯的,无庸讳言,封建的孝伦理思想的确含有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摧残人性的东西,这些违背社会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利益的糟粕必须加以剔除,否则无法继承其中的有益社会健康发展的精华。那么,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孝伦理观念中的消极成分大致有哪些呢?有人把它归纳为八个方面,即:“忠孝相通,移孝忠君”、“无违亲意,绝对服从”、“父母之命,包办婚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知情不举,父子相隐”、“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三年守丧,礼仪繁缛”、“伤身自戕,悖理反常”,[5] 这八个方面除个别地方还需商榷外,总的说来是比较客观地概括了封建孝伦理思想中的糟粕,这种糟粕理应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但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孝伦理正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我们对于孝伦理的否定应是辩证的否定,而不是不顾历史的简单的粗暴的予以否定。对于那些极端的批判传统缺乏历史观念的思想(如“文革”中的极端的彻底的否定)的批驳,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若讥笑孔子、朱子,问他们为什么讲他们的一套礼教,而不讲民初人所讲者,正如讥笑孔子、朱子……为什么不知坐飞机?”“一种社会中底人的行为,只可以其社会的道德标准批评之。”[6]冯友兰先生的批评是客观的、公正的,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孝伦理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孝伦理,就是要在剔除其糟粕的不合理内容的同时,要吸取其合理的有益社会发展的内容,使之实现现代的转换。孝伦理有益于现代家庭社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养亲悦亲,双重赡养。孔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7] 这是事奉双亲的孝子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尊敬父母,给父母以精神关怀,而不是仅仅奉养。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也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说,如果子女对父母仅仅在衣食上奉养,而忽略其内心的感受和人格的敬重,是不能称之为孝的。

无违有度,从义谏亲。孝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对父母的忠顺、服从,即“无违”。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也就是说,父母有错,作为子女要劝谏,如父母不听劝谏,子女也要敬重父母、服从父母,而不能过分的违逆父母。当然,孔子所提倡的对父母“无违”也是有节度的,并不是对父母绝对的服从。《孝经》中记载,曾子问孔子:“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因此,孔子并非强调子女要无条件的绝对服从父母,如父母有不义的行为举止时,子女要“从义谏亲”,这才是真正的孝。

由里及外,敬重尊长。孔子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8]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懂得热爱自己父母,就丝毫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如果懂得敬奉自己父母,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这样,敬亲孝亲的涵义扩大至敬重所有的长辈和老人。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敬重自己的父母,推广到敬重所有的老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人有了这种“不忍人之心”,才能深切理解当老年人渐渐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时,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怀,尤其是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因为人人都会老的,今天作为子女关心孝敬父母,明天就要作为父母需要自己的子女关心孝敬,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由己及人的心理认同,社会上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我们在看到辉煌成就的时候,也应看到还有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如三农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贫富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人际关系不和谐、农村养老体制不健全等,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我们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将付之东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在继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之后,又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构想!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就是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又要加快农村事业建设;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着力点是保证家庭之间的和谐。因此,党中央提出在农村除了要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外,还要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的创建活动。从以上论述可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农村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促进健康文明的乡风民俗的形成,加快农村养老难问题的解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落实这些目标和任务,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所以,新农村建设是否和谐,家庭伦理的有效建构是关键。

孝伦理对新农村和谐建设的基础地位表现如下:

一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社会养老体制尚不完善,因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显得非常重要。养老问题是很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稳定。现在确实有不少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甚至有部分子女虐待老人,这些现象于和谐农村建设极不相称。因此,我们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义务,要求子女给老人更多的亲情、温暖、关怀和体贴,不仅给予老人物质赡养,更要给予老人精神赡养,做到父慈子孝,家庭和睦。

二是村民人际和谐的基础。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9] 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就把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推及到社会,形成了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同时,孝伦理也特别强调“信”,即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根本。《论语》中记载了子贡问政一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0] 从这儿可以看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以不吃饭,可以不要军队,但不能没有诚信,因为如果没有诚信的话,则人将不人、国将不国,人与人之间将会是尔虞我诈,社会将会处于纷争之中。所以,诚信是人与社会的立足之本,是村民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的基础。

三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如前所述,传统孝伦理强调“忠孝相通,移孝忠君”,这是家庭尊亲观念向社会的延伸。对于这种封建性的愚忠愚孝,我们当然要大力批判。但是我们如把忠孝观念嫁接延伸到新农村建设之中,那就是爱家庭、爱村民、爱村舍,爱文明。有了这“四爱”,和谐农村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予同经学史论著作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7][8][9]孔丘.孝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3]赵清,郑城.吴虞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鲁迅全集:卷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李祖扬.现代文明与孝伦理[Z].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伦理学会,2001:6.

[6]冯友兰.贞元六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徐春光.四书五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李璐瑶)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
四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趣味改字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