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的“土专家”

2009-01-12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黑土地乡亲们

闻名的洮蛟河水源远流长,从吉林省西部边陲被誉为“千年古城、百年府县”的洮南市境内绵延而过,滋养着一方黑土地。两河之间,有一座现代的农村小城——福顺镇,镇上有位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他热爱这片黑土地,当他看到大地覆盖上无际的绿装时,他的心会荡漾起激动的波澜。他认定,他的理想就在这片黑土地上,他要把青春和热血播洒在这片土地上。

他就是洮南市福顺镇福安村农民张胜仁,是一位只有中学学历,凭借对土地的潜心钻研,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农业技术专家、农业科技带头人。

不甘现状勇于突破

福顺镇南部由于地势低洼,多年来形成了十年九涝的“沼泽地”,雨水稍大就要遭洪灾,庄稼颗粒无收。然而,人们一直都是“顺着垅沟找豆包”,沿着传统农业的老路挥洒汗水,收获却寥寥无几,凭天由命地过着饿不着肚子的生活。张胜仁是一个胸怀远大的人,他不甘于总是低着脑袋干活,不甘心过这样的日子,琢磨着怎样才能更有效利用这些“沼泽地”,怎样能改变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耕种模式。热爱学习的他经常看报纸、听新闻、查资料,寻求致富的路子,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渴望有一天能改变这种现状。可是面对沼泽一样的低洼地,能有什么法子呢?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他看到幸福乡绿油油的稻田,突然想到一个点子——种稻子可以解决涝的问题。种水稻在当时的福顺镇已不是新鲜事了,解放前日本人在当地种过水稻,可最终都失败了,这次又重提种稻,能成功吗?群众一时议论纷纷,有的观望,有的嘲讽,张胜仁不管别人怎么看,铁了心地要试试。种水稻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技术,于是他多次到市水稻办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到市水稻办支持后,他把水稻技术人员请到家中,并和当时乡农科站技术员联系,从育苗场地的选择到大棚架设,从营养土的配制到调酸,从良种的选用处理到苗床管理,每一步他都学得非常认真,并记到本上。张胜仁像照料小孩一样精心管理苗床,每天早晨进棚观察,及时用药预防立枯病,追肥、浇水,每一项都做得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经过一年的努力,稻苗终于育成了,他当年开发的2公顷水田获得了亩产500公斤的产量。自己成功后,他又劝同村人也来搞水稻开发。在他的带动下,同村的农户试种了小面积水稻,同样获得了好的收成。小小的成功给了他很大动力,更坚定了他要在水稻产业上开辟一条新路子的决心。

钻研科技率先示范

摸到科学种田的路子了,张胜仁就把心思都用在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上,努力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并探索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中。第二年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作为试验田,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到2008年,他经营了120亩水田,目标产量达到750公斤/亩。用科学种田发家,这在当地还属首例,很快张胜仁就成了福顺镇典型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这得益于他相信科学,专心学习,会用知识。当年学种水稻时,一本《水稻栽培技术手册》,使他受益匪浅。他尝到了知识的甜头,开始大量收集农业技术资料,常常收看电视里的农业节目,大量搜集农业科技知识。张胜仁最大的嗜好是学习,他订阅了《吉林农业》、《农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只要是农业方面的知识,他都广泛涉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他种植水稻得心应手,每项技术,只要听懂了,他就知道怎么操作。2008年推广的用等离子机处理种子,多数农民觉得效果神奇、离谱,不接受,有的农民觉得反正也不费事,种子拿来在机器上过一遍就完事儿了,可他听了老师的讲解后,又反复阅读资料,他自信地说,只要经过航天搭载的种子返回地面产生了变异现象是真的,那这项技术就是真的,国家都公布证实了这个事实,还有什么不相信的,虽然专家已经做了这个试验,他还是要做个对比试验。于是他把当年所种的种子进行了等离子处理,特意留了1公斤种子没做等离子处理,用来做对比试验。7天后,处理过的种子出齐了苗,而未经处理的种子又等了2天才出齐,无论从长势上还是从颜色上都不及处理过的种子;另外发根数量也不一样,处理过的种子发根数量明显多于没处理的种子。实验引来许多乡亲观看,虽然后来大家相信了这项技术,但能说出其原理的还就只有张胜仁。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他是最深信不疑也是最受益的农户,他每年都是自己取土,自己标签,自己主动到农科站里取回配方施肥卡。通过测土配方,他明白了自家稻田严重缺钾,氮素过量,连续3年他都施用了配方肥,年底一算账,产量每亩提高2%。村民们都佩服地说:“同样是种水稻,他的产量比我们的高这么多,不服不行。以后我们就跟他学了,他怎么种我们就怎么种,肯定能高产。”在他的带动下,福顺镇福安村村民水稻产量近两年亩产都在700公斤左右。不仅福安村,整个福顺镇种水稻的农户都愿意保存他的手机号码,有问题就向他请教。稻农说:“种水稻有张胜仁,我们心里就有谱了。”

乐善好施德高望重

张胜仁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谁家有点困难他都去帮助,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第一个到场,能帮什么就全力以赴地帮忙。尤其是种植水稻方面,有的技术,他自己讲不了,就买来科技知识的光盘,让乡亲们在自己家里看。为此,村民提起他都十分敬慕。本村村民杨立新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资金,始终种不起这项投入大的作物,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对生活失去信心,张胜仁便主动上门,耐心劝导,鼓励他好好干,并答应无偿为他提供化肥、种子。2009年全家看着喜人的稻田,丰收在望,杨立新深情地说:“是张大哥给了俺信心,救了俺一家,说一个谢字,太轻了。”张胜仁却说:“人人都好了,谁还要咱帮?”这也正是张胜仁真正的心声。正是他的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乡亲们的爱戴和尊敬,乡亲们有什么大事都和他商量,让他拿主意。

面对成功和赞许,张胜仁只是诚恳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黑土地养育了我,我自己过上好日子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几年来,我不断地研究农业新技术,就是想让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让粮食增产增收,乡亲们脸上露出笑容的时候就是我最欣慰的时候。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多方扩展渠道,不仅自己收入再上新台阶,也要带领更多的农户一起奔小康。”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黑土地乡亲们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