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法告知义务之客观要件研究

2009-01-11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保险法条件

石 燕

摘要:判断投保人是否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认定。本文主要阐释告知义务之客观要件,并在分析各学派研究人员的理论观点和各国法律法规在告知义务客观要件方面的立法精神之基础上,对客观要件的构成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并提出现行保险法在实务中的缺位及完善建议。

关键词:保险法 告知义务 条件

中图分类号:D922.2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一、客观要件概述

违反告知义务的客观要件是指告知义务人就其所知道的足以影响保险人危险估计的重要事实,对保险人隐匿或不如实告知的行为。义务人明知重要事实存在,而消极地或积极地做出与该事实真相相违背的行为,致使保险人产生错误印象,而与之订立保险合同。“消极地隐匿遗漏或积极地不实说明,指客观的事实与义务人所为之客观的表现不一致而言,并非指义务人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表现不一致”,即告知义务人主观上认为其对保险人进行了虚假告知,但其告知恰与客观事实相符时,不能认为其行为具备违反告知义务的客观要件。告知义务制度,建立于“善意及平衡”之上,目的在于使保险人能够根据义务人的告知内容正确地认识其客观事实,以做出是否承保以及如何收取保费的决定,至于义务人主观上对该事实的认识有无错误,在所不问。

那么,在告知义务人就其所知道的足以影响保险人危险估计的重要事实未行告知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待未告知事实是否与保险事故有因果关系的问题,理论界观点不一,我国立法也是区分对待。

二、理论界的观点

纵观各国立法,有关未告事项知与保险事故之因果关系,有两种体例:因果关系说和非因果关系说。

因果关系说主张,投保人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的事项和保险事故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保险人才可以解除合同,不负保险赔偿责任。若已赔偿的,保险人可请求返还。至于未如实告知事项和保险事故发生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须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证明,未能证明彼此间无因果关系,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并不负理赔责任。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及美国部分州的立法均采此说。

非因果关系说认为投保人只要有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事实,不论其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保险人都可以据之解除合同,免负保险赔偿责任。此说又称危险估计说。法国及美国大多数州皆采此说。

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颇有争议,共有三种观点。学者王卫国认为,应采因果关系说,因为“这种法理可由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得知。保险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宗旨是,保险标的危险增加时必须依同条第一款的规定通知保险人,否则应负特定的不利法律效果,但若后来损害的发生不影响保险人的负担,投保人的通知义务可以免除,保险人不得主张本可主张的法律后果。据此,因果关系说似较合理。”学者易卫中认为,非因果关系说较为妥当。因为“在采用因果关系说的情况下,实际上助长了投保人的侥幸心理,而在客观上使其不愿积极尽到告知义务。因为投保人出于省事或节省保费的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保险标的情况不做如实的告知。因为若不出事,可以省钱省事,仍有可能获得赔偿,这对于最大诚信原则无疑是一种动摇。”也有学者认为,单纯采因果关系说或非因果关系说均不合适,因为“非因果关系说明显侧重于‘诚信原则,只重告知义务人是否违反告知义务的表面事实,却不论实质上是否影响保险事故的发生,即未注意‘对价平衡关系;而因果关系说注意了‘对价平衡关系,但在逻辑上有欠缺。”“较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原则上,保险事故发生后,若告知义务上未如实告知的重要事项与保险事故之发生有因果关系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无因果关系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只有在能证明保险人若于订约时知晓该事实,依一般承保原则即不会承保的,保险人才可以解除合同,若保险人通过增加保费能够接受投保,没有承担过度风险的话,保险人不得主张解除合同,而只得增加保费”。

三、我国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

《保险法》第十六条对于保险事故已然发生,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的处理,因是否出于故意而有所不同:出于故意,不论未告知事项是否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保险人可一律不承担保险责任,并不退还保费;而出于非故意,则仅限于未告知事项与保险事故有严重影响时,保险人才能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该规定不但考虑了投保人的主观心态必须出于重大过失,同时也一并将告知事项与事故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列入,这种规定值得赞赏。不过仍显不足,问题在于尚未区分实务中未告知事项对承保结论的多样化影响而明确不同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种情况应该在法律中区分对待:

第一,即使投保人所未如实告知的事项,不是出于故意,也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没有严重影响,但若是这些应该告知的事项,原先便属于保险人在知悉后必须加收保费才能承保的,这时即使保险人必须给付保险金,仍然可以向投保人请求未告知事项的加收费,以符合“对价平衡原则”。

第二,如果投保人所未如实告知的事项,一开始便在保险人声明拒绝承保的范围之内,即使事故的发生和该事项不具有严重影响,投保人也非出于故意,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仍然可以解除合同并拒绝给付保险金。因该事项原即属于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的先决条件,所以均应赋予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否则不啻鼓励投保人对这类事项漠不关心,甚至有意隐瞒,等保险事故发生时,若该事项确实同事故发生无严重影响,再行主张第十六条效力而侥幸获取保险金。如此结果,和保险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大相径庭。

建议今后在修订《保险法》时,应在相关条款及配套司法解释中对拒保事项应具备的要件进行明文规定,并且由相关部门对保险业拟定的保险合同中有关拒保事项的规定进行监督和审查。

参考文献:

[1]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保险法条件
活用条件妙求值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利他保险合同解除中的介入权研究——检讨《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之但书条款
“投保欺诈”的法律规制——《保险法》第16条第3款的解读
自杀免责期间规范之检视——我国《保险法》第44条之反思与重构
寻找隐含条件
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制度再探讨——以《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为重点
英国《2015年保险法》的修改对保险合同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