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神通与菩提

2009-01-11田彩霞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神通菩提

田彩霞

摘要:俗世之人对神通充满了渴求,究其本质而言,神通不过是人们欲望的延伸,是世俗人欲的另类体现,是六根功能的扩大。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只有修慈悲心才能真正证得无上佛果。

关键词:神通 菩提 业力 慈悲 究竟法门

中图分类号:B9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所谓神通,在佛教中是指“神中有智,智中有通”。亦即以智慧为理体,外化而现出事相。一般情况下神通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宗镜录•卷十五》里举出五种通:“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报通,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此谓妖通。何谓报通,鬼神逆知。诸天变化,中阴了生,神龙隐变,此谓报通。何谓依通,约法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通,何谓神通,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别,皆随定力,此谓神通。何谓道通,无心应物,缘化万有,水月空华、影像无主,此谓道通。”简单说神通就是由证悟中道而得,或者由修禅定而得,或从法术、或从业报、或从神咒而取得的神秘法力,这种神秘的法力可以使人暂得其所想。

一、神通是世俗人欲的另类体现

俗世之人对神通充满了渴求。作为凡夫俗子,从生到死,有几人不是对神通充满了绚丽的幻想,所爱即所得,人们对权力、名利充满着贪、嗔、痴,必然会殚精竭智想尽一切法去达到目的。烦恼如沙尘,清净似甘露,为了解脱烦恼就一心想着用神通解决,那么多的烦恼又需要多少的神通呢?

因而究其本质而言,神通不过是人们欲望的延伸,是对现实生活无法满足自身需求时的理想化、虚拟化的心理慰藉而已。

二、神通是舍本逐末的小乘修行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从这个角度来讲,神通其实是“有为法”,属于小乘佛法的范畴。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主张“我空法有”。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缘起性空”;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虽然许多大德高僧为普度众生而显现神通,但是这能感化众生于一时,却不能摄化众生于长久。许多学佛之人境界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借学佛而入神通却不自知,结果堕入邪道。

佛世时代,佛不许弟子滥用神通,阿罗汉的弟子们,也并不是都有神通。而真正的佛法修习是要靠修心来达到明心见性。因为神通对修行而言,仅是学佛的“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标。因此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弟子不可在俗人面前显现神通,以免混淆世人修学佛法的目的。

神通说到底就是六根功能的扩大。六根功能再强也还是敌不过业力的,即使是我佛如来的大弟子们也无法用神通摆脱业力,所以神通不是万能之术,不是究竟法门,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学佛,是教人从人的本位上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起,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主张仰赖神通度化众生,

甚至禁止弟子们现神通。

三、最大的神通是修炼身心

我们供佛、敬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佛的宝座。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普通人都是依“贪嗔痴”心而行事;对身体的修炼,是后天的“尽人事”,进而让业力的影响力,对身体的破坏少一点罢了。对佛家来说,修身就是“了因果”,修心则是断了“凡根”。“凡根”是什么呢,佛家说是“贪嗔痴”。“凡根”断了,自然就不会结出“苦果”了。

身心其实是一体的,修道的人,更注重心灵的修炼,只有心灵修成了,身体才不会无故被伤害和破坏,才能自然圆满完成它存在的使命。万事万物必然有因果,没有因果,事物就不会出现,也不会展示出来。老子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心是“三”,那么身体就是“万物”了,能量从“三”的层次上断灭了,就不会展示在“万物”上了,也就是事物不会有形成的基础。

发菩提心证无上道,应该是每个正信的居士们应该谨持的。何为菩提心? 菩提,是梵文音译,意为“觉”,是断除一切烦恼而成就的涅盘佛智,又可指达到涅盘觉悟的修证之道。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称“菩提心”,或云“大乘心”,通常又简为“发心”。由于大乘佛法强调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因此发菩提心又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大乘佛法修学必须首发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靠菩提心来成就,诸佛菩萨的愿力也是菩提心的体现。

菩提之心即为佛果,其核心就是大慈大悲。慈,是给予一切众生福乐;悲是帮助众生拔脱一切苦恼。佛教的慈悲不是简单的世间悲悯慈爱,慈为“无缘大慈”,无缘即无条件、无分别;悲为“同体大悲”,同体即人我一体、平等无碍。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菩萨道的心髓,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精神,乃至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无不是大慈大悲思想的体现。哀愍众生、发大悲心、起度脱众生愿,就是菩提心的慈悲精神。慈悲是最大的神通,她有不可思议的妙用,能治愈最苦的心病,开显最大的智慧,消融最深的业障。愿我们内心深处渐渐开显出佛陀的慈悲,回归我们本有的心灵之家。

参考文献:

[1]释延寿.宗镜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

[2]田茂志注译.金刚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佛学经典文库.华严经.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神通菩提
俄藏инв.№2522西夏文《修菩提心》考
艺苑
《菩提心》创作随想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潜纸重彩 2015年
神通扭不过大势至
菩提花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菩提的心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