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2009-01-11牟元军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口流动城市化

【摘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使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住房拥挤等严重问题,这也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人口流动;户籍管理

一、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从1760年到1881年一百多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由开始的10%左右提高到后来的7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按其发展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60—1801年,是城市化的起始阶段。第二阶段:1801-1851年,是城市化的基本实现阶段。第三阶段:1851—1881年,是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760—1801年

通常情况下,当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超过10%时,被视为城市化开始起步。176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略超过这个数字。自1760年到1800年,40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是缓慢的。

城市化在这个阶段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工业化水平的低下。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一是技术革新的深度不大,二是发生技术革命的范围有限。主要是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出现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技术革新,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2.第二阶段:1801—1851年

十九世纪有“城市世纪”之称,是城市化迅猛发展阶段,在1801—1851年这五十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

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部都成了“蒸汽工厂狂。”在1771—1775年,英国每年进口皮棉500万磅,而在1841年则达到52800万磅,1844年便达到6亿磅,这一切使得原来就发展基础较好的纺织城市规模更是急剧膨胀。据埃文斯统计,1801-1871年,英国纺织业人口的增长率在各类城市中据第一位,达229%。

在这个阶段内,对城市化发展较大的还有交通运输业,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建成到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30年的时间,期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五十年内,英国的城市人口的比例由20%提高到50.2%,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三个主要来源:其一为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五十年内共增加了323.3万人,其二为由农村移往城市的人口。1801年到1810年,自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为13.8万人,1811年到1820年为21.4万人,1821年到1830年达26.7万人。其三,外来移民,其中爱尔兰人口占有很大比重。据统计,自1801年到1850年间,共有327.6万移民进入英国,其中有近200万人是爱尔兰人。

3.第三阶段:1851—1881年

经过第二阶段的发展,英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已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但城市化并不简单如同股份公司的股票一样,拥有半数就拥有绝对控制权。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英国近代城市的历程还在经过一个完善发展阶段。即1851——1881年,期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例由50%上升到70%之后,之后,城市化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基本上实现了“蒸汽时代”条件下城乡人口之间的平衡,近代城市化的历程基本结束。只有在第二交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到来后,英国的城市化又一次出现较大的进步,在新的条件下再次实现城乡人口之间的平衡。

二、城市化的作用

对于城市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城市是“自由的温床”,是“人类文化延续的条件”。另一种则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城市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就象癌症给人们肌体带来的损害一样,它吞食了农民的耕地,耗费了居民的精力和时间,却没有提供任何东西。”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激,尤其是后一种更为极端,不能对于城市及城市化运动作出正确的评价。

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加快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针对此,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伦敦:“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

城市化的结果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交通运输、技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旅游业等,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使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城市化推动了英国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

城市是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扩大,城市内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壮大,羽翼日渐丰满的资产阶级力图夺取政权以服务于自己的阶级利益,无产阶级也努力想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自己的政治权力,二者结合起来同封建贵族展开了一场夺权斗争,城市为这场斗争提供了客观条件。

自1790年前后,英国出现了激进主义运动,主要内容是要求议会改革,争取政治权利,是由资产阶级领到的、得到广大工人阶级支持的一场运动,主要是一种城市现象,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终于在1832年获得了第一次议会改革的胜利,这次改革是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夺权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几十年,斗争仍在继续,土地贵族手中的政权权力日渐被剥夺,1835年,议会通过《市自治机关法》,向非国教的资产者打开了地方政府的大门。1867年又争得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取得了衰败选区的席位,将其转给大城市,其中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各由2席增加到了3席。此外,1870年英国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和教育改革,经济、行政、司法等各个领域都随之进行了相应改革,近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基本上确立下来。

3.城市化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复杂的工艺取代了原来简单的操作,它对于工人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文化的人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就迫使人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城市人口的集中也为开办学校或其它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多是在主日学校,据统计,在主日学校读书的人数在1815年是45万人,而到1850年则上升到225万人。1760年,格拉斯大学的安德森教授首创工人教育,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城镇中先后出现成百所技工讲习所,传授数理化知识,培训工人适应工业革命中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一些古老的学院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过去以讲授宗教,人文为主,充满陈腐气味的办学作风开始改变。十九世纪上半叶,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创建了一批新型的大学和中等学校,著名的有1826年创立的伦敦大学学院,1837年的伦敦大学,1851年的欧文学院(即后来的曼彻斯特大学)。这些新出现的理工科大学将使用技术教育放在首位,其风格与传统学院迥然不同。新型大学的出现,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4.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城市化使人们开始脱离乡村生活和农业劳动,集中到城市地区内,受工厂工作和办公时间纪律的约束。过去田园式生活被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取代,人们的兴趣、习俗及娱乐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生活需求的一切都要依赖商品市场,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现实的价值取代了上帝,人们追求世俗的利益而不再是宗教的慰藉,各阶级生活中的娱乐方式也与以前大补相同,过去贵族乡绅热衷于赌博、嬉闹,现在则喜欢听音乐、欣赏戏剧、旅游等。而早期存在于工人阶级中的酗酒、斗殴现象也有所改变,他们的兴趣开始向体育、文学、艺术等方面转移。

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居民日益享受到城市带来的物质财富,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农村普及,城市中形成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农村地区潜移默化。“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城市化的结果并非只具有积极的一面,它如同一柄双刃剑,与之俱来的还有消极的另一面。

1.环境污染

城市集中了众多的工业,拥有稠密的人口,使得生活环境条件很难得到保证,而城市化早期的城市又缺乏各种配套的生活设施,如没有上下水道系统、垃圾、粪便、污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臭水塘,垃圾堆到处都是,成为细菌繁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人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城市中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疾病很容易蔓延,城市的死亡率非常之高,1831-1832,霍乱在英国几百个城镇中流行,造成31376人死亡。1850年伦敦的婴儿死亡率高达140‰。

直到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情况才有所好转,为改善城市恶劣的生活环境,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卫生法(1848、1866、1872年),成立全国和地方城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到1853年,成立的地方卫生委员会不下182个。伦敦、曼彻斯特、利兹、利物浦等城市也分别颁布卫生管理法规,公共卫生法、都市供水法、污染消除法等相继问世,对控制和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住房拥挤

由于城市发展迅猛,人口急剧膨胀,住宅建筑滞后,加上资本家为利欲所驱使,对此漠不关心,使得城市的住房问题非常严重,工厂与贫民窟构成了城市的“两大景观”,在三十年代,曼彻斯特、利物浦、伦敦以及在程度上稍微差一点的利兹之类的其它城镇都拥有大量“地下室居民”。在1843年的调查报告中,利物浦全市有1/5的人口住在狭窄、阴暗、潮湿、空气不畅的地下室里,在布里斯托尔,通过对2800个家庭的调查发现,其中46%的家庭只有一间住房。一位爱尔兰作家在1840年写道,英国利兹的工人住房拥挤、肮脏阴暗,室内“臭气熏得人头疼。”

3.社会治安恶化

城市化造成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大了人口流动性,各种犯罪活动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据统计,英格兰从1805年到1848年,法庭审判的盗窃、抢劫等罪犯人数由4605人上升到27816人。妇女卖淫现象也增多,据怀特霍恩在1858年的估计,15-30岁的未婚女子中有1/6的是妓女。

治安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此,英国议会于1829年、1839年、1856年多次修改警察法规,一再扩大警察权限和活动范围。同时也在经济上采取一定的改良主义政策,缓解社会、阶级矛盾。这些措施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城市化为社会带来弊端,除以上外,还有交通问题、城市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等,以上种种问题在英国城市化早期都较为突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个完善,大部分问题日益得到缓解或解决。城市的优越性越来越成为占主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9.

[2]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64.

[4] [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王章辉.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牟元军,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人口流动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路径探究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通向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阶梯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探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