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周来祥美学思想的学术贡献及理论局限

2009-01-07刘继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美学

刘继平

摘要:周来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学家,其美学思想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以其思想体系为代表的学术观念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学派”。他提出的美是和谐自由的理论为学术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的理论也存在着目的论与决定论,范畴过于历时化、单一的范畴涵盖过多的形态的状况及解释现实现象的乏力等方面的局限。

关键词: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

周来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学家,其美学思想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以其思想体系为代表的学术观念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学派”。他提出的美是和谐自由的理论为学术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谐美学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具备极强的理性概括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然,由于理性的抽象能力是在牺牲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得来的,同时少数人的智慧也无法涵盖整个人类的学识,所以任何体系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和谐美学理论同样是一把双面刃,既有其独创的学术贡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学术贡献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外,周来祥对美学和文艺学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具体地说,和谐自由论美学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周来祥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出了美是和谐自由关系的新理论。周来祥在辩证思维方法方面超越了感性具体的经验归纳,进入到了理性抽象的整体把握;放弃和改变了孤立的、静止的下定义的方法。关于“美的本质”的突出贡献,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他参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皮亚杰的认识论,把美与艺术放在一起思考,建构了 “和谐自由的审美关系”说。他提出我们把握美的本质,不能仅从主体入手,也不能仅从客体入手,而必须从主客体之间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入手。

其次,周来祥创立了“三大美(艺术)”的学说。周来祥在“美是和谐自由”说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古代素朴的和谐美(艺术)、近代对立的崇高美(艺术)和现代辩证和谐美(艺术)三种美(艺术)的历史形态。他把丑、滑稽、悲剧、喜剧等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认为它们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不是永恒的并列范畴,不是自古就有的。

第三,周来祥提出了新的美的分类标准。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质与量组成,且质中有量,量中有质,美的事物也是如此。于是他明确提出:美的分类只可能有质和量的两个原则(标准),按量的原则(标准)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按照质的原则(标准)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第四,周来祥在中西比较美学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中西古典美学理论比较》(发表于1981年《江汉论坛》)一文被称为是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总体比较的第一篇论著。他与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是中国第一部对比较美学系统研究的理论专著。书中对中西美学不同的民族特色与共同的历史规律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

第五,周来祥为“文艺美学”建立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以“美是和谐自由”为主导,纵向用“三大美与艺术”贯穿其中,同时横向比较中西方美与艺术,形成了一个网络式结构的“文艺美学”体系。

第六,周来祥对中国美学史有深入的研究。他先后撰写了《论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美学主潮》等著作。在撰写中国美学史的过程中,他抓住每个时代的总范畴和审美理想,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着力揭示这一总范畴和审美理想产生、发展、裂变、兴替的历史轨迹。

第七,周来祥对中华审美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主编并参编的六卷本《中华审美文化通史》,自先秦一直写到现代,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和谐的美学理论的线索对各个时期的审美文化进行了概括与总结,重新界定了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为中华审美文化的发掘与归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八,在哲学思维上,周来祥从反思二元对立到质疑传统的矛盾论,超越了传统对立斗争的理论思想,从对立斗争的普遍性到和谐的普遍性认识,再到对和谐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论证,可以说他完成了哲学上的自我超越,对和谐统一进行了新的理解:1)指出了和谐的普遍性;2)和谐贯彻事物发展始终,矛盾只是其中的一个中间环节;3)和谐与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和谐是一种关系属性,和谐自然也就是本体。

总之,周来祥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对象性思维的阶段,融合了其他各家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做指导,吸收、融化当代一切有益的方法,建立了“美是和谐自由”的体系。这个体系以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了美与审美以及主客体统一中所创造的更为典型更为理想的艺术,把美与审美与艺术在矛盾结构的深层本质上统一起来,视为异质同构的一体,阐述了“美是和谐自由”由萌芽、发展到成熟、嬗变、更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古典素朴和谐美(艺术)、近代对立的崇高(艺术)、现代辩证和谐美(艺术)三大美(艺术)的理论,同时对中西方美与艺术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他的“美是和谐自由”的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体系。

二、理论局限

由于任何理论都是少数人的智慧与成果,所以无论理论看起来多么完美,概括力多强,解释具体现象怎样有力,在人类现象的历史长河中,它都只是阶段性与暂时性的。妄想以少数人的思想来囊括全人类的智慧,只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表现。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和谐美学同样如此,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

首先,在体系方面的局限。我们考察一个体系是否有进步意义,主要看其对未来事物的预测能力。周来祥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下,建立了一个恢宏的体系,这个体系对中外古代和谐的概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同时对未来的美学和艺术思想做了预测,认为美学与艺术经由古代的素朴和谐之后,中经近代的崇高,最后达到现代辩证的和谐美与艺术。就和谐美学体系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周来祥对过去美是和谐自由的理论做了较精确的归纳与总结,但对预测未来美与艺术的发展则显得有点牵强:艺术并没有如他所说的走向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和谐艺术,尤其是在西方,艺术走向的是现代主义的丑和后现代主义的荒诞。在中国,对于现代辩证和谐艺术,周来祥在《我们时代的美是对立的和谐统一》一文中说:“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是强调现实和理想对立统一的新型的美的艺术。”对于周来祥的这种说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是否属于周来祥说的现代辩证和谐艺术存在问题:按照周来祥对崇高与辩证和谐的论述,只有对立的崇高艺术发展到极致,才会有辩证和谐美与艺术的产生,而我国近代崇高艺术发展不很充分,对立分裂更未能达到极端,那么现代辩证和谐统一也就不会很快来临。其次,就算我们同意周来祥说的在中国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是现代辩证和谐艺术,但这种艺术并不是周来祥所说的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产生的,而是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艺术,以之作为现代辩证和谐艺术的主流思想,显然有点偏颇。另外,即使达到了现代辩证和谐艺术,艺术还是会继续发展的,因为人类是不可能没有艺术,也不可能停滞不前的。因此,试图用一个体系来安排和预测美与艺术的命运是不可能尽如人意的,体系再完美,体现的毕竟是少数人的智慧,以少数人的力量与智慧企图安排整个人类创造的艺术出路,肯定会有所局限。

从另一方面来说,历史是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必然的规律,但同时也不排除偶然的因素,而体系的安排要求排除偶然因素。周来祥的和谐美学体系同样用逻辑来框历史,不敢正视历史中的偶然现象与意外事件。事实上,偶然性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许多重大的事件与成就就是在偶然中发现的,事物与社会的体现也并不总是那么有规律。因此,我们认识事物与社会,能找出一个框架,整体把握最好,但偶然性的东西,也值得把握和重视。

总的说来,正如陈炎指出的那样:“周来祥先生用马克思的唯物论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但由于他像黑格尔一样过于追求体系的完美,排斥偶然现象,最终陷入体系的僵局,从而造成周来祥未能将辩证法真正落实,将唯物论坚持到底。”

其次,美学范畴方面的局限。在美学范畴的设定方面,周纪文指出,周来祥利用以往的概念赋予它们新的含义来界定他的美学范畴,“像和谐和崇高范畴,一面被规定出很广大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作补充、作解释。他将和谐美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古典的和现代的;将古典和谐美又分为壮美和优美;将崇高也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在崇高的大范围中,又分出悲剧、喜剧、丑、荒诞等等范畴。”从这些分化与解释来看,我们会觉得范畴的范围规定过大,涵盖的逻辑与历史阶段性太长,这就容易将历史简单化、逻辑化了。与此同时,周来祥将范畴与现象一一对应,就会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他把丑与现代主义对应,荒诞与后现代对应,并也把它们看成是“历时”的范畴,属于近代崇高美与艺术,就有其局限性。首先,荒诞能否与后现代相对应是一个问题,荒诞艺术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人们采取荒诞的模式运用戏剧、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处理各种题材的一种时代的美学潮流,荒诞给人的感觉是有一定深度的不可理喻,而后现代艺术讲求平面化、生活化,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丑与荒诞同样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物,不存在何时以丑为主,何时以荒诞为主的“历时”性。尽管周来祥也声明:某个时代以某种艺术或形态为主,并不排斥其它形态的存在,但其强调主次之分同样是过分主观性了。

陈炎教授同样指出:周来祥先生认为“优美”和“壮美”作为古代艺术的两种主要形态之间有着某种“历时”的关系,也就是说,古代的前期以“壮美”为主,后期以“优美”为主,然后再过渡到近代的崇高。他的这种分析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根据。关于范畴的局限,还有一点就是周来祥对于与近代美学“崇高”相对应的“滑稽”范畴,是很少涉及的,偶尔提到时,也是一笔带过。事实上,“滑稽”范畴在“现实主义”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这种范畴划分法未能充分关注传统美学中“滑稽”这个重要的范畴。

第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和谐美学体系把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与艺术现象分为古代素朴的和谐、近代对立的崇高、现代的辩证和谐三个大部分,看似囊括了从古至今、从中到西所有的美学、文艺学现象。可在事实上,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无法对古今许多美学、文艺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古代艺术方面,和谐美学体系为了维护自身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三段论式结构的完美,就把中国古代原始的青铜饕餮等崇高艺术排斥在“前艺术”领域。这样我们就无法用古典的和谐来解释原始社会的神话故事中那种反映了人们与大自然矛盾冲突的艺术现象。

和谐体系中的近代对立的崇高范畴同样无法解释近代许多偏于优美的美学与艺术现象。于是,周来祥就只能选择那些情节对立冲突比较强的艺术来说明他的体系,说明近代的艺术是一种“崇高的美”。于是,“我们便只谈籍里柯而不谈安格尔,只谈贝多芬而不谈莫扎特,甚至只谈贝多芬的《命运》而不谈他的《田园》。”当然,避而不谈本身就是一种局限,这也是周来祥和黑格尔一样的缺点,也许是所有体系建造者都存在的缺点。

同样地,他的现代辩证和谐美与艺术的观点也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美与艺术多样化并存的局面。我们从前面已经了解到,周来祥为了说明其现代辩证的和谐美与艺术,而不惜将西方的丑与荒诞归结为近代,而把落后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说成是现代辩证和谐美与艺术。这种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局限性。众所周知,意识形态是受经济基础影响的,尽管有时经济落后的地区也会出现艺术相当繁荣的情况,但这毕竟只是例外。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远远超出我们尚处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其艺术是不可能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因此,周来祥把落后中国的艺术总结为现代辩证和谐的艺术,并把它规定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就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会众多的流派与艺术现象。我们只能说,周来祥肯定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艺术,但缩小了现代新型艺术的范围。

概而言之,和谐理论的局限主要在于目的论和决定论。这种局限体现在和谐美学体系的三段论与封闭性上:从古典和谐美经近代崇高发展到现代辩证和谐,采用的是黑格尔正、反、合的三段论,其最终理想与目的是现代的辩证和谐,辩证和谐是终极目的,事先被周来祥先生内在地设定。同样,在各个发展的阶段与环节也被周来祥用内在的范畴决定着。结果是通过抛弃现实材料,忽视偶然性和个别性因素与形态的关注,去附会理论的完善,最终达到理论预设的目的,暗含着目的论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尽管周来祥后来不断对其和谐体系进行完善,但在目的论与决定论,范畴过于历时化、单一的范畴涵盖过多的形态的状况及解释现实现象的乏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J].学术月刊,2002,9。

[4]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周来祥.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6]周来祥.论美是和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7]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7。

[8]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9]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10]周来祥.文艺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2]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饮食美学中还乡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学
现代生活美学之城
生活美学馆
VR崂山:虚实相生的美学
造物美学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