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双语词典的翻译本质及译义

2009-01-07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

邹 黎

摘要:双语词典不同于单语词典,两者的释义特点也各有其特殊性,应该分别进行处理。本文就双语词典翻译的本质和其译义进行一定描述,以希探讨双语词典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双语词典;单语词典;翻译本质;译义

依照解释语与目标语的异同,我们可以把词典分成双语词典(解释语与目标语属不同语种)和单语词典(解释语与目标语均为同一语种的规范语言)。而目前在双语词典学研究中存在一大误区,即认为双语词典的释义工作是以单语词典释义为基础的,所以双语词典的释义问题自然也可以从单语词典的释义研究中得到理想的答案。于是有研究者认为:“双语词典的释义,有类于单语词典的对译叙述释义法。”(李开,1990:347);也有研究者认为:“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相当于单语词典的释义。”(李明,周敬华,2002:64)。然而事实上,双语词典不同于单语词典,两者的释义特点也各有其特殊性,应该分别进行处理。

一、 双语词典翻译的本质

在探讨双语词典的本质前,需要区分双语词典和双解词典。英汉双语词典和双解词典的明显区别在于释义及其它微观结构上,前者以原语为注释语,而后者以原语为注释语并加上译语对应词。此外,两者在标注、例证、插图和附录的差异使其语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在了解了二者的区别后,我们可以看出,双解词典的翻译是完全依赖某个单语词典文本的全文翻译,即全译,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双语词典既依赖原语单语词典,又不拘泥于原语单语词典的变通翻译,既变译,有一定的自由度。并且双语词典的翻译是“多”对“一”的对应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译,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多”指双语词典编纂者所参考的原语词典不是一本,而是多本。面对多个词典对同一词目的释义,双语词典编纂者必须分析对比最终通过抽象的概括,用简洁的译语概念对译出来,即给出恰当的译语对应词。同时还需要括注说明,标签或例句来完善译语对应词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双语词典所重建的译语与原语单语词典在形式上就基本没有任何的对应了,双语词典的编纂就是再创造的过程,维系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唯一纽带便是语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译,也即“译义”的体现。

二、 双语词典中的译义

(一)词目的翻译

双语词典中词目的翻译强调对值性。对值性是词目翻译的基本核心和重要的前提,寻找对应词是双语词典的基本任务。寻找对应词时可以遇到三种情况:一是绝对对应词(absolute equivalent),二是部分对应词(partial equivalent),三是找不到对应词,原语中的所指对象在目的语中并不存在,即所谓的“词汇空缺”。通常情况下,绝对对应词只出现在科技类翻译中,一般都只能找到部分对应词和找不到对应词。所谓的绝对对应词,是要在指称意义,内涵意义和应用范围上都要完全一致。但是由于很少能真正做到三方面完全等值,我们就只有从以下三方面尽可能的寻求等值。

(1) 语义等值

词目的翻译是在静态中进行的,它只反映原语词的概括特征和本质特点,揭示它的语义内涵和所指内容,但不反映某个词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具体的译文。例如:“热烈的欢迎”可以翻译成a hot welcome,也可以说是a fine welcome,但“热烈的”只能作为词目hot的译文,而不能作为词目fine的译文。又例如,“浓的”对应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用strong还是thick,strong tea,thick soup。

(2) 语体等值

翻译家们认为,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还有一个修辞层。因此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除了要努力做到语义等值外,还要做到语体(style)的等值。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洗原语的信息。”(黄建华,陈楚详:121)例如在《简明英汉》的一词条“Bottoms up,gentlemen!诸位先生,干杯!”“干杯”在口语里不是不可以用bottoms up,但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用法,不宜用在有很多gentlemen的场合。只能用drink a toast, propose a toast等正式用法。

(3) 语用等值

这里所说的语用等值是指词目的译文必须具有词的基本功能——称名功能。单语词典的释义方法主要是描写和下定义,如旅馆hotel的解释几乎都是“为公众提供住宿和各种服务(包括膳食,娱乐等)的设施”。这样的释义照搬到双语词典的词目译文中是毫无语用价值的。因此翻译词目时要应用各种方法来使其具有语用价值。如采用按字面仿造对应词,deconstruction翻译为“解构”;采用音译或音义兼译的方法,humor翻译为“幽默”,kola翻译为“可乐豆”(音义兼译);采用括注,hadj翻译为“(伊斯兰教徒之去麦加)朝觐”。

(二)例证的翻译

如果说,双语词典中,词作为词目的翻译是在静态中进行的语义等值翻译,那么,词在例证中的翻译则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功能等效翻译。(黄建华,陈楚详:125)西方一些翻译家所主张的“动态对等”、“交际对等”、“行文对等”、“自然对等”等都基本上在强调词在上下文和具体语境中的功能对等。也就是说,在动态对等中强调的不是个别词的机械的词义对等,而是整个句子乃至整个话语的功能对等。特别是在文化局限词(culture-bound words)的例句翻译上。我国翻译界对“汉化”和“洋化”颇有争议。这个问题也是例证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1) 洋化问题

洋化问题指的是在英译汉的时候,怎么样处理翻译?是翻译成中国传统的说法,还是按英语的说法,移植英语的某些表现方式?例如,英语里有个说法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句应该怎么样翻译呢?是翻成“穷得跟教堂里得耗子一样”还是“一贫如洗”?如果翻译成前者,没有教堂的地方的人们就不容易理解为何教堂里的耗子是穷的。如果翻译成后者,则意思对了,但是丢失了英语里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分别处理。

①涉及到文化典故方面的时候,应该积极使用括注注出文化信息。例如以上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的例子,可以在翻译为“穷得跟教堂里得耗子一样”后加上括注注明教堂里的老鼠为何穷。这样便于读者了解文化信息。

②不涉及文化典故时,可以按照英语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并给出汉语的惯用语,(甚至不给出汉语的惯用语,只给出隐含的意思,因为不涉及文化典故的词条一般都简单明了)。这样既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又不妨碍读者理解。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我们不妨做以下处理:

A 瞎子国里,独眼为王。相当于汉语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B 瞎子国里,独眼为王。

这样翻译,简单明了,并且给人新颖,风趣的感觉。

③涉及到文化但无法理解时便直接译成汉语的惯用法。例如:as drunk as a fish,人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为何醉会醉的和鱼一样,于是便直接译成“烂醉如泥”比较恰当。

(2) 汉化问题

汉化即中国化。英语的借词非常庞大,从汉语里借去的词可以算作汉化问题。还有一些时势政治的专有词也属于汉化问题。这种情况下,诸如“三个代表”、“四化”等等的词就按中文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因为这是汉语特有的东西,要求需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使用者来适应中国汉语特有的东西。至于另外一些借词,如“麻将”、“茅台”、“龙眼”等等就已经有统一的音译的对应词了。

因此,双语词典的释义,尽管它与单语词典的释义有着密切的练习,但其本质是译义,而且双语词典的译义问题本身还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专门的探索和研究,双语词典中的翻译并非简单的单语词典中的翻译实践能够解决的,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进取和探索。

参考文献:

[1]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

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2]Teaching Press,2004.

[3]黄建华,2001,《词典论》。

[4]黄建华,陈楚详,2003,《双语词典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5]李开,1990,《现代词典学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6]李明,周敬华,2002,《双语词典编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李荫华,1985,《英语词典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

[8]吴建平,2005,《辞书学与双语词典学探索》,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9]魏向清,2005,《双语词典译义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0]兹古斯塔著,林书武等译,1983,《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