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儒家文化与书法艺术共同追求

2009-01-07刘清泉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追求儒家文化书法艺术

刘清泉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的艺术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书法,书法的艺术内涵也体现着儒家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儒家文化;书法艺术;追求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显然,孔子是儒家文化是集大成者。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产生着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对中国人的审美影响是深远的。书法对于发扬和光大儒家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书法完美诠释了儒家精神的内涵,儒家文化对书法的影响更是俯拾皆是。

“化人”是儒家和书法的共同目标

书法注重载道,儒学注重弘道,两者都注重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化、教化,最终达到化人的目的。书法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它是社会教化功能与艺术欣赏的综合体,它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教化的功能。儒家的审美是为人生而艺术,在审美方面,更注重书法的政治、道德作用和意义,儒家学者对弘扬书法艺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书法也弘扬了儒家思想,通过书法儒家思想与人们的生活靠得更近。

儒家重视人的教化,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使每个人达到仁的境界,从而达到天下归仁。要达到天下归仁,礼乐教化是必经之路。这里的礼和乐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所说的礼和乐。礼和乐都是艺术化的东西,礼是艺术化的乐,乐是规范化的礼。“乐从中出,礼自外作”(《荀子·乐论》),礼是外在的对行为与情感的稍带强制性的规范,乐则是内在的对心理与情感的直接塑造与宣导。儒家直接把书法与教化联系在一起,强调“礼”的秩序性,“乐”的和谐性。书法要求线条的挺拔、正直、刚健,与儒家追求的刚直不阿的人品是一致的;儒家强调“礼”,也就是秩序,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在强调社会秩序的和谐,书法则强调规范和程式,如小篆、隶书、楷书突出用笔的规范、结构的严谨、章法的统一,这种笔画、结构与章法的统一体现了传统社会关系和谐统一。在传统社会关系中强调主导和服从,书法上强调主笔和附笔;传统社会强调礼让,书法上强调迎让;传统社会强调秩序、规范,书法强调用笔的规范、结构的协调;书法的章法更是社会规范“伦理关系”的展示,如正文要大、落款要小,正文为主,落款为辅,落款要依附正文,而落款的上款要高于下款等。

儒家文化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至善”的境界,书法艺术同样要求通过修身提高艺术水平,从而达到“至美”的境界。在书法上强调“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修养到不了一定水平,书品也不会太高。儒家强调的是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儒家更要求自身修养的提高。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中国艺术是心灵的反应,因而,“书心之画也”。艺术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品反应艺术家的心灵,是心的由感而发,这种“感”是情感。当情感通过艺术品同欣赏者形成共鸣,从而达到感化欣赏者的目的。因而,艺术是心与心的互动,没有很高的修养不会有很高的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修养往往与人格修养相伴而行,艺术是人生修养的手段。艺术精神之最高境界的实现,却又有待于人格自身的不断完善,需将无限向上的人生修养透入到无限的艺术修养中方可达到。①在中国艺术与修养相连,书法艺术提高的过程也是修身的过程。儒家要求通过修身达到“至善”的境界,儒家的修养方法多种多样。孔子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三省吾身就是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的反省达到境界的提高。孟子提出的“养浩然正气”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所谓“养”,就是“集义”,就是不断培养、不断积累从而达到“善”的境界。《大学》、《中庸》提出的“慎独”、“正心”、“诚意”等等,都是要求通过修身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

“美与善”是儒家和书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儒家和书法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论语·八佾》,“德成商上,艺成而下”(《礼记》),“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凤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乐论》)儒家强调首先是善,然后是美,强调美与善的统一。中国书法重书品,更重人品。人品是道德的境界,追求的是“善”;书品是艺术的境界,追求“美”。人品通过书品反应,书品与人品相辅相成,中国书法讲“人书俱老”,实际就是人品及书品都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道德的追求和艺术的追求在极点上是完全汇通合二为一的”,“道德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实际上常常也是艺术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②唐朝皇帝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字大加赞赏,用了“尽善尽美”几个字,王羲之不仅书艺高超,人品上也是无与伦比。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忠贞刚烈,品德尤佳,他的书法更是被世人推崇,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对他予以高度评价:“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人,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赞美颜真卿人品与书品交相辉映、尽善尽美的人格魅力。相反,字以德贱。宋四家“苏、黄、米、蔡”的“蔡”本应是蔡京,但蔡京是宋代四大奸相之一,人品极差,就因为这后来被蔡襄所代。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在书画上的成就是卓越的,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本应更高,然因其是宋的皇室投降元朝做了贰臣,故后人对他有较多的微词,他的书法也因此被评价偏低。书以人而贵,书以德而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艺与德的关联是这么的高。

“中和之美”是儒家艺术美学的主导思想,也是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宗旨。儒学尚中和,“不偏之谓中;中者,天下之正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和”成为书艺批评的一贯标准。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评论家孙过庭,就十分推崇中和之美,他《书谱》中表达了他的书法艺术境界,“崇尚誓愚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书法被奉为典范,就是因为他的书法具有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明代书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对“中和”有这样的论述“穹壤之间,莫不有规矩,人心之良,皆好乎中和,宫室材木之相称也,烹炙滋味之相调也,笙箫音律之相协也,人皆恱之。使其大小之不称,酸辛之不调,宫商之不协,谁复取之哉。……独怪偏侧出王之语肇自元章,一时之论,致使浅近之軰争赏豪末之奇,不探中和之源,徒规诞怒之病殆哉。书脉危几一缕矣。况元章之笔,妙在转折结构之间,略不思齐鉴仿,徒拟放纵剽勇之失,妄夸具得神奇,所谓舍其长而攻其短,无其善而有其病也。与东施之效颦复奚间哉。”又云“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戻是也。然中固不可废和,和亦不可离中,如礼节乐和本然之体也。礼过于节则严矣,乐纯乎和则淫矣。所以礼尚从容而不迫,乐戒夺伦而皦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况夫翰墨者哉。”“方圆互成正奇相济,偏有所着即非中和,使楷与行真而偏不拘钝,即棱峭矣。行草与草而偏不寒俗,即放诞矣。不知正奇参用斯可与权,权之谓者称物平施,即中和也。”项穆是对书法“中和”评价的集大成者。

儒家崇尚阳刚之美,激励人生要积极向上,书法通过线条表达对阳刚之气的赞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卦·象辞》)对生命的积极追求一直是儒家的不懈追求。儒家推崇阳刚之美的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与儒家推崇的人格精神是一致的。孔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志士仁人,不求生意害人,有杀神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则认为,大丈夫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高尚人格。他有求“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那么孟子认为的浩然之气是什么呢?他的回答是:“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儒家的独立人格精神的人是指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有正义感、为真理而不顾生死的人。儒家的人格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书法通过书写名人志士的气势高昂的名言警句,刚劲有力的线条,激励人们奋勇向前,为民族和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价值追求、人生态度、艺术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以后的文化形态的发展。书法作为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形式,打上了儒家思想的深深烙印,它已超越艺术的“艺术”,成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追求的“人生的艺术”,书法追求的不是“艺术的人生”,它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生的艺术”。弘道、载道、化人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是儒家和书法的共同追求。

注释:

①参考孙琪博士论文《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②楼宇烈《中国的品格》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93页。

参考文献:

[1] 楼宇烈,《中国的品格》,当代中国出版社 。

[2] 何新,《论语新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 《庄子》,万卷出版社。

[4]安晓兰译著,《荀子/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

[5] 《周易》, 远方出版社。

[6] 《孟子》,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追求儒家文化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