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老人与一座博物馆

2009-01-06鞠九江

华人时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博物馆

鞠九江

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老人,经过近20年锲而不舍追求,在偏僻乡村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博物馆,从而向新中国60华诞献了一份厚礼———

2009年国庆节前夕,江苏省如皋市济民博物馆的第36个展室———“国庆60周年成果图片展”免费对外开放。至此,历时近20年、耗资1350万元建成的济民博物馆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济民博物馆,位于苏中革命老区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设有展室36个,展出实物2300余件、图片近3000幅。博物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很难想像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竟是一个退休老人的杰作。馆主叫张济民,今年90岁,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虽然年已九旬,却思维敏捷,说话有条有理,给人以超凡入圣之感。

收藏,始于童年的爱好

1919年,张济民出生于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他爱与邻居小孩玩铜钱(用铜币投圈,比命中率高低),常赢回一小把铜钱。一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济民攥着右拳溜回家,惊喜地叫道:“娘,你看!”济民松开手,掌心上出现一枚汗渍渍、形似镰刀的不明物。“那儿来的?”母亲板着脸询问。“我为阿三做了一个月的作业,这是他回报的礼物!”济民实话实说。母亲这才松了口气。原来,阿三是村里富人家的孩子,他仗着家中有钱有势,常欺负穷孩子。这不,刚入校就请人代劳作业了。母亲没有责备济民,她仔细打量着实物介绍说:这是一枚刀币,是古代人用以交换物品的流动铜币,它是由当时的生产工具刀演变而成的。刀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战国和赵国。刀币有齐刀、墨刀、尖首刀、圆首刀等种类。每种刀币都铸有文字和图案,并标明币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废除了刀币……母亲渊博的知识、绘声绘色的讲解,令小济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想不到,这小玩意还有着大名堂哩!”就这样,母亲因势利导,从教他认识铜币上汉字图案开始,循序渐进讲述古币知识和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在济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印记。小济民渐渐对收藏产生了兴趣,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他收集古钱币20余种近百枚。

小学二年级时,张济民求书心切,他听说采集中草药挣钱多,便利用课余时间挖半夏、采桑果、捡杏仁、寻蝉壳、捕蜈蚣、捉地鳖虫、刮蟾蜍腺,不到一学期,他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回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从而实现了收藏四大名著的梦想。回忆那收藏“古书”的场景,张济民老人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夜,我爱不释手翻阅着四大名著,不知不觉鸡叫三遍,便找来一块小青石,磨了一个平面,歪歪斜斜刻了一枚“济民藏书”印章盖上去。

随着时间推移,张济民的收藏范围扩展至烟票、火花、粮票、布票、挂笺(民间喜迎新年时在门框上悬挂的刻有吉祥文字图案的长方形红纸),其藏品五花八门。小学毕业那一年,他经过精心策划,在校内成功地举办了“济民收藏展”,从而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啧啧称赞。

初中毕业后,张济民回乡种田。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精读和收藏了《内经》、《伤寒》、《脉决》、《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1955年秋,张济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大学毕业后,因他德才兼备,留校任教。1962年,张济民调至金匮教研室工作,作为我国“金匮要略”学科最早的学术带头人,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随后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雄心,老人要建博物馆

1989年初,70岁的张济民光荣退休,他决心回家乡看看。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发现不少老年人丢掉了传统文化素养,沉迷于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不少年青人人生观淡薄,信仰丧失,拜金主义严重,不知道岳飞、林则徐是谁;有的少年儿童对“五四”运动、长征、抗美援朝等历史知识一无所知;不少妇女不认识国旗,没听过国歌;少数村干部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淡薄,导致民风不清,政风不正……张济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那天一大早,张济民急匆匆找到村书记,说出自己要建博物馆的想法。书记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大加赞赏,当即表态:村里将在用地、审批等环节上给予方便和支持。可书记也担心他年事已高,精力跟不上,再就是需花大笔投资,而村里却爱莫能助。张济民说自己身板硬朗,有生之年要为家乡人民做点事,留一笔精神财富,至于资金自有办法解决。

回到南京后,张济民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满脑子盘念博物馆的框架和蓝图。他放弃儿子为他设计的颐养天年方案,于1989年3月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展开了他的夕阳计划。

战略,开个门诊圆梦想

张济民回乡安置好家人后,便带上干粮走南闯北开始筹建博物馆了。经过近三个月的奔波,他收集了有关博物馆建筑、展馆分布及展品收藏与保管等信息资料千余份,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的国内著名博物院(馆)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依据专家评估,建一个中档民间博物馆至少需投资800万元,且免费观赏无收益,每年还需贴补数十万元的维护保养费。800万元,这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接下来的日子,家人再也没有听到老人提及博物馆三个字,家人以为他放弃了筹建博物馆计划。

一个月后,张济民从银行取出20万元积蓄,说要建一幢中医门诊楼。经过近4个月的奋战,一幢集内科、妇科、儿科、针炙科、推拿科于一体的门诊楼拔地而起。开诊半年多,生意红红火火,家人细算一笔帐,半年门诊少说挣了也有30万,可所挣的钱全由老人一人独掌。

此后不久,镇土管所送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镇砖瓦厂、水泥制品厂将一车车砖瓦、水泥板运至家门口时,张家人才意识到老爷子要建博物馆了。“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难治愈呀!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我开诊所就是要圆那博物馆的梦啊!”张济民见时机成熟,便向家人如实摊牌:“开诊所一年挣50万,10年就是500万,20年就是1000万,靠我这把老骨头建个博物馆不成问题,要知道博物馆是个永久性的精神财富啊……”

张济民越说越激动,声音越说越响亮。看着他一脸执著的表情,老伴和长子会意地点点头:“你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那就建吧!”

战术,我要做当代愚公

建博物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1990年10月,在博物馆开工奠基仪式上,张济民提出了“前10年打基础,后10年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他动情地说:“我要立愚公移山之志,建一座博物馆。让祖国的文化瑰宝代代传下去……”老人慷慨激昂的讲话震撼着乡亲们心灵。

博物馆,是陈列、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机构,其建筑首先就得吸引人。在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的悉心指导下,一个“整体设计,分步施工,逐步到位,集历史、艺术、生态于一体”的民间博物馆蓝图一挥而就。按设计方案,博物馆要建展示楼4座、亭轩16座、廊轩5条,且要求款式新颖,仿古而不俗。为增强其观赏性、娱乐性,博物馆还将建有池塘、花圃、桃园、银杏园、动物园等辅助设施。接下来,张济民除了门诊坐堂外,吃睡全在工地,从落实资金、选购材料到每个单项工程竣工验收,他事必躬亲,一步一个脚印。工程队负责人说:“张教授是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1995年夏,张济民建成博物馆第一幢展示楼。在儿子的帮助下,他赴上海、南京等地购回书籍1730本,并定制了50张书架,100套桌椅。不到一周,所购书籍按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养生保健、文学艺术、科普常识、科学种田6类摆上书架,从而建成全镇第一个民间图书馆。一年后,历史名人、医史名人、小说名人、古今书画名人等7个展室也相继对外开放。展出的200多个名人均以汉白玉雕刻而成,上为名人塑像,下为名人事迹简介。人物栩栩如生,事迹一目了然,而这些塑像倾注了老人滴滴心血。他先收集绘制好名人画像,然后由民间艺人精雕细刻。每尊高40公分、重约35公斤的塑像需花费1500元。首期开放的8个展室吸引了众多来客,节假日最高峰时,日接待参观者逾百人。

1994年严冬,张老病倒了,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这下可急坏了家人。村书记火速从县城请来名医。医生诊断,老人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肌炎,这是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所致,输液一周后才渐渐恢复。

1998年12月,第二幢展示楼建成后,张济民融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成功地开发了风筝、字画挂屏、陶瓷艺术、红木雕刻、禽兽石刻等7个展室,展出艺术品600余件。其中,120只风筝系他自己精心扎制而成,图案精美,形态各异,堪称艺术精品;字画挂屏系他毕生收藏的76幅名人字画,其中郑板桥画竹就有3幅;三国彩陶罐、唐三彩花果瓶、青花鱼草纹酒杯、明万历年梅瓶等251件陶瓷藏品弥足珍贵;虎、狮、鹿、马等79件禽兽石刻作品及138件花、鸟、鱼、虫红木雕刻均出自当地著名民间艺人之手。

2004年,张济民85岁时,他的第三幢展示楼顺利落成。这幢楼展品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先后开放了十大将军、南昌起义、长征、皖南事变、西安事变、延安保卫战、抗美援朝等11个展室,展出珍贵图片2000余幅。这些图片是他奔波国内20多家书店,从数百本图书中遴选复制而成。此后老人又投资300多万元陆续建成了桃园、银杏园、动物园、水上乐园等辅助设施。其中水上乐园工程,从挖池塘、造游玩船只、河上架桥到养殖观赏鱼,耗资近百万元。

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2008年冬竣工的第四幢展示楼,开放了小岗村、华西村、深圳珠海特区、香港澳门回归、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等9个图片展室,展出图片700余张。2009年国庆前夕,张济民老人又成功地开放了第36个展室———“国庆60周年成果图片展”。与此同时,老人出版的《济民博物馆》一书也与读者见面,博物馆全部展品浓缩其中。不少人将此书誉为“流动的博物馆”,打工族、在校大学生、现役军人等不能前来参观的客人,只要打开此书,就能浏览博物馆全部展品,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夕阳红似火,丹心育后人。20年间,张济民老人治病救人、创建博物馆取得双丰收,编辑出版医学专著9部,计250万字,其赢利1350万元全部投入博物馆建设工程。博物馆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7万人次。

漫步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被其历史文化、生态景观深深陶醉,同时,更惊叹和敬佩于张济民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不少人在《博物馆留言簿》上留下感言———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特级研究员陆嘉玉留言说:“一位退休老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留下了一个民族的记忆!”;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首倡者李玉坤留言说:“漫步馆内,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让我依稀穿越时空隧道,聆听着人民创造历史的宏音,从而倍感中华民族的伟大”。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