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反思救市政策弊端

2009-01-05

环球时报 2009-01-05
关键词:制定者供应量财政赤字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本报记者 段聪聪

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汹涌的海啸迅速淹没了世界经济这块原本生机勃勃的大陆。2009年伊始,人们开始担心各国之前出台的一些救市计划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以及缺乏创意的刺激方案,欧美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们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财政赤字成“定时炸弹”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最担心的是由于刺激经济计划过于庞大,有可能使该国的财政赤字在2009年猛涨,成为威胁美国经济的一枚“定时炸弹”。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称,截至2009年1月2日,美国国债约为10.7万亿美元。其中,政府机构如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持有的债务约4.3万亿美元,私人投资者持有将近6.4万亿美元,后者的数额相当于约40%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领导的政府考虑推行大规模措施以刺激消费,可能促使美国今年的国债激增2万亿美元。

一些分析人士因此担心,外国投资者是否有能力持续吸纳不断攀升的美国债务。美国研究机构怀特森ICAP首席经济师克兰德尔说,尽管目前对美国国债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但不清楚这一需求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他说:“在某处有个定时炸弹,只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引爆。”

该报道认为,美国政府通过了价值168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并准备投入7000亿美元以防止美国金融系统崩溃,另外还花了数十亿美元挽救一些金融机构。尽管如此,美国经济的前景持续黯淡。现在美国政府只有借钱度日。

不过,美国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斯科特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比起其他工业国如日本和德国,美国经济相对来说处于良好状态。日本2007年的国债相当于GDP的182%,德国相当于65%,而美国国债即使增加2万亿美元,也只是相当于整体经济的53%,“只是比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高了几个百分点”。

美国很难避免通货膨胀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专家丁一凡认为,美国不可能完全依赖外国投资者,只有自己救自己,而它救自己的方法就是多发货币。现在还处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但是未来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有欧洲分析人士认为救市措施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从而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英国《每日电讯报》2日称,庞大的政府赤字、极低的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加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从2008年秋天就已经开始缓慢增长。美国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趋势的国家,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大型刺激经济计划。如果通过私人投资领域无法筹集这么多资金,那么就只有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一条路了。当然这种货币的扩张并不一定就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各国政府都保证在这些货币推高物价前就把他们收回去。不过投资者可以因此怀疑会有通货膨胀、商品价格猛涨的后果。

专家称救市政策应更有创造性

丁一凡认为,为了刺激经济,挽救市场,政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按照经济规律来说,导致财政赤字、甚至通货膨胀是无法避免的。但这是经济衰退“大敌当前”唯一的选择。所以说,2009年的大宗商品市场有可能是非常动荡的,一方面,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需求不足,导致价格向下压力大;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前一段投资损失严重,会借助其他市场的炒作弥补损失,导致价格向上扬。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也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就像治病,先下猛药退烧之后才开始进行治疗。各国目前主要致力于先把不断恶化和扩散的金融危机以及市场信心控制住,再一步一步解决经济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应急措施产生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一般来说,财政赤字只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增税,另一种是转化成价格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

李向阳认为,在目前实体经济衰退,个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增税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所以通过发行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从长期来说对发达国家没好处,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随着美元的贬值,意味着它欠别人的债缩水了。救市措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应引起所有国家的重视。

许多分析认为,要想在2009年走出经济困境,政策制定者应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路透社3日的报道认为,美联储的传统工具对经济的影响现在几乎为零,它必须创造一些非传统的政策出来。美国《财富》杂志2日的一篇文章说,在目前这种不安定的环境下,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一些不同寻常的、有时候甚至是极端的措施来应对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猜你喜欢

制定者供应量财政赤字
试析初中课堂管理策略
中国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
中国的柑橘丰收但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