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08-12-18李忠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1期

【摘要】近年来的高考中,一些考生在作文构思中采用双关立意,合用由此及彼、虚实相生、表里合一的写作手法,不但增添了文章的厚度和拓展了表现的空间,而且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且容易获得高分。

【关键词】双关立意 由此及彼 虚实相生 表里合一

高考语文大纲在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构思新巧,强调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阅读近年来一些高考成功佳作后,我发现一些考生在构思中采用双关立意,在行文中将此与彼、虚与实、表与里巧妙地结合,这样做增添了文章内容的厚度,拓展了表现的空间,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往往容易取得高分。

一、由此及彼

这是小小说常用技法,此法一则可以使小说言简意丰,二则能让结构跌宕起伏。比如在一篇名为《测试》的文章中,由女主人对试用一个月的小保姆的测试,写到小保姆对女主人的测试。“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五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最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的?咦,是不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接着,文章写道:“第三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十元钱。她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下文女主人与小保姆的对话煞是精彩:“你是不是说我捡了十元钱?”“是呀!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不,我已经将十元钱还给您了!”“咦,你啥时啥地还给我?”“早七点,公共楼梯!”文章末尾写道:“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七点钟都要下楼去练香功,小保姆就把捡到的十元钱悄悄放到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十元钱,眼睛一亮,便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文章到此处戛然而止,一波三折地写出了女主人与小保姆彼此测试的故事。这个小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小保姆的“反测试”,不但丰富了文章内容,还让文章结构曲折回环。题为“测试”,行文中测试的对象由此及彼,测试内涵也不一样。让人看后拍案叫绝。

二、虚实相生

所谓“虚”是指超越于现实生活较为抽象的人生感悟,而“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景、物。北京一考生在《转折》一文开头就写“每次跑八百米,最痛恨的就是弯道。”“每次回家,最害怕的就是弯道……”,接着写“高中二年级期末分文理科的时候,经过父母的激烈辩论,最终我还是被推进了文科班……这个弯转得可真够大的”。接着该考生写了自己与“转弯”较劲,在文末写道:“不知什么时候,我已转过了弯道,文科也好,理科也好,至少我学到了知识,变成了有用的人,这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喜欢转弯,欣赏转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要经过挣扎拼搏才能看到美丽的艺术。”这位考生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的角度从跑道、马路的弯角去理解,虚的角度从命运、人生的迂回等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文中的“转折”不但是现实生活中道路的转折,还是指人生态度的转折,虚实相生,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将人生转折关头应该持有的积极态度揭示出来。这种写法往往是由眼前的实景写到与之相关的较为抽象的哲理或感悟,是一种小中见大的写法。

三、表里合一

我们有时可以选择纯自然的方式写相关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根据提供事物的特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辐射联想,找出其比喻义、象征义,然后给它寻找一个相通本体,配成一对,让本体与喻体、象征体与象征义表里合一。如话题作文“和谐”,一位学生以“四四方方一堵墙”为题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现摘录其中的片段:“家前是一片空地,爷爷走到我家门前说:这家前屋后的人家都砌上了围墙,我们家的这么空着,不和谐啊。”“于是四四方方的一堵墙,与前后人家围墙一样,从远处一看显得格外和谐。”然而这样和谐会带来什么呢?“墙内,再也看不到孩子们玩闹的身影,听不到姑婶大妈那亲切的家常。”文章末尾写道:“四四方方一堵墙调出了我家院落的和谐音调,却谱出了人情冷淡的不和谐的音符。”这篇应试习作的亮点就是“一堵墙”的双关意。表面上是家里砌在四周的围墙,而文末我们可以发现,这堵墙又是“我”家与邻里乡亲之间的“厚障壁”,现实生活中墙砌成一片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那堵墙却让人们疏远。这种写法“表里合一”的切入点是载体的双关性,特别是本体、喻体之间的双关。弄清本、喻体的关系,合二为一,起到一石二鸟之效。

在应试作文写作时,应注意行文中此与彼、虚与实、表与里的对举,让深层的内涵得以彰显。如一考生在《倾听老车的呼吸》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啊,老车!啊,父亲!抚摸老车那苍老疲惫的身躯,触及它紧张倦怠的脉搏,倾听它日渐微弱的呼吸,我的心脏也跟着这样的旋律跳动起来。这哪里是车声?这分明是父亲在大口喘着气。倾听老车的呼吸,我仿佛听到一个父亲铮铮铁骨松动的声音,一个父亲那心海里澎湃不息的浪声。父亲老了,可为了生存,他从未停止过奔波,就像这辆老车。”这样就把喻体跟本体融合在一起,文章到此处进入高潮,行文自然而流畅,立意深刻而鲜明。

话题作文给我们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如果能跳出思维瓶颈,拓宽视野,尝试采用双关立意之法,那么,不但选材范围广了,而且立意也随之深刻了。

★作者简介:李忠东,江苏省海安大公中学教师。